海南旅记——水果玉米

海南旅记之——水果玉米

多年前长游海南岛时,第一次品尝了水果玉米。朋友向我介绍这个玉米新品种的时候,好奇心一下提起来了。

海南旅记——水果玉米

水果玉米?什么意思?是水果与玉米拌在一起的沙拉吗?我吃过松仁玉米,香甜润口。吃过玉米火腿肠,肉香中有玉米的甜。我吃过玉米饼,松软间是玉米的本色。水果玉米该是怎样的食物?

有人解释给我听,就是水果味道的煮玉米,不过不是用水果汁去煮,是那玉米本身就带水果的味道。

有这种美丽的玉米?怎么不早说,我喜欢水果,也喜欢玉米。

于是,我决定去买水果玉米做晚餐。

海南旅记——水果玉米

在海口的街道上,在东渡江的岸边,在卖榴莲、卖杨桃、卖香瓜的竹篓间,我看到了卖煮玉米的妇人。黄灿灿的玉米一枚枚的插在煮锅里,与北方的玉米没什么差别,问了才知道,差别在味道上,这就是水果味的海南玉米了。炙烫的,小小黄黄的玉米穗,一下就把透明的袋子氤氲得模糊起来,甜香的味道一缕一缕窜出来,迎着热气一口咬下去,水果的清甜,玉米的香醇,盈满口齿,仿佛咀嚼出了海南粮田平川,那些田野,那些杂粮,那些耕种的犁,布满老茧的手,那双烹煮的巧手。

海南旅记——水果玉米

我喜欢玉字,海南的河、湖、江、海,都可用这个玉形容。也喜欢米字,人们一餐一饮的牵情,它是个慰籍温暖的词,是个福禄子孙的字。

满口的玉米都是一粒粒种子,而这满口的种子又由哪颗种子萌发、抽穗、收成的呢?而这颗种子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怎样的手、怎样的河流,怎样的浇灌而成就的呢?它又和怎样的水果联姻,完成了新的孕育?不管这束玉米有过怎样的周转来到我的手里,满足我的味蕾、饱涨我的胃口,那里面都有咸涩的汗水,浓浓的情意和厚重的泥土之爱。

史料记载,玉米原产美洲,1492年哥伦布从古巴带到西班牙,西班牙把玉米带给全世界。在当时是很希奇的植物,中国不是原产地。某些电视剧让唐代、宋代人家的院子里挂上玉米棒子,是不是有点荒谬?玉米1512年传入中国,扶桑就是玉米。资料里说中国最早对玉米记述是嘉靖39年(1552)《平凉县志》里,当时叫它番麦,多好听的名字,听了就有食欲。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甚罕。除此还有西天麦,这个名字要人联想到唐僧,好象玉米是由唐僧从西天像取经一样取回来的似的。另外它还有包谷、苞谷、六谷、腰芦等名字。玉米现在多做为饲料,也可酿酒。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玉米面统治时期,窝窝头是百姓的重要食品,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没有不熟悉玉米面味道的。

海南旅记——水果玉米

现在已经没有人做它主食,但我还是喜欢在它鲜嫩的时候煮熟来吃。每年上市的时候,我总是买它几回,喜欢它颗粒爆裂在嘴的感觉,嫩而粘质的米香,在吞咽间似乎与土地接得很近。

而海南的水果玉米,更令我难忘了,如果有机会,还要吃它几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