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高考作文,你怎麼看?

騏蔚姐探生活

2018年高考作文命題,各地區命題不同,專家解讀不同,評價各異。我個人認為全國2卷作文最奇葩。

試題回放: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的彈痕的分佈,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收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眾所周知,作文考核是高考語文試卷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值60分,佔比40%,但是,作為最“高大上”的全國選拔性考試,這個材料作文的表述卻有多處語法錯誤,貽笑方家了。

1.用詞不當。“倖存飛機”中“倖存”一詞使用不當。“倖存”,詞典的解釋是:只在某一個有危險的事變之後,僥倖活下來。語出,明代劉基的《序》:“今倖存者,惟基與先生耳。”反義詞是“遇難”,這樣看來,“倖存”的修飾對象應該是有生命的人或動物,修飾飛機不合適。

2.句子成分殘缺。“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的彈痕的分佈”,主語是“英美軍方”,謂語是“調查”,賓語是“分佈”,“調查分佈”動賓搭配不當,正確的表述應該是添加賓語中心語“情況”,即“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的彈痕的分佈情況”,“調查”的是“分佈情況”,而不是“調查”“分佈”。

3.歧義,指代不明。“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這部分數據”指什麼數據?可以理解為是整個彈痕分佈的數據,也可以理解為彈痕騷的數據。典型的指代不明,造成歧義。

作為語文學科最高級別的考試,作文材料的表述卻存在著多出語法錯誤,還不夠奇葩嗎?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高考的重要不言而喻,而且一代更比一代辛苦,聽說補課都要補到半夜,真的希望他們考個好成績。


說起作文,其實從很多年前,一樣要緊跟熱點,背案例,看感動中國人物,怎麼也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從這幾年的高考論文來看,考生作文高度又將有一個新的昇華。

緊跟政治熱點

雖說前幾年也要看新聞,瞭解時事政治,但考的深度並沒有那麼高,但這幾年,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國家上臺的新政策也越來多,同時更加關注民生髮展,與人民的利益緊緊相關,所以這方面的作文命題,也逐漸增多,例如全國卷1,細數了從2000年到2018年千禧一代所經歷的國家變化,汶川地震,08年奧運會等重大歷史事件,以及展望2020,2035,歷史進入新紀元,也伴隨著機遇與挑戰,以及新一代人的夢想,以此寫篇作文,全國卷3,同樣以時間為軸線,從效率到金山銀山再到長征路。這些內容如果僅僅瞭解表面,是很難寫出好作文的,所以既要了解,也要有深度。


關注成長,關注夢想

其實這部分可以和中國夢聯繫起來,中國夢更是中國人的夢想,尤其是青少年,寫作時要體現作為青少年的朝氣蓬勃,積極向上,通過例子,結合時代,有理有據的暢談未來。其中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都是以時代為背景,以青年為主題,進行對未來的規劃。可見青少年的成長尤為重要。


對生活的拷問

—1— 生活中的美好

江蘇卷為例,“花解語,鳥自鳴,生活中處處有語言。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音樂、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語言豐富生活,語言演繹生命,語言傳承文明。”學習固然重要,但不要忘了生活,不要忘了生活的美好,現下人們的生活太焦慮,但生活中處處有語言,處處有傳承,在快節奏的如今,更應懂得珍惜,讓周圍的美好一直留與於心間。

—2— 人們的內心狀態

上海卷:“被需要”,看完這個題目,真的大呼認同,很多時候習以為常,但可能是社會的病態想象,人們時刻想凸顯自己的價值,渴望被需要。這種現象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夢想的追求,渴望價值的實現,但另一面是更深的孤單吧,似乎沒有誰是離不開誰,沒有什麼獨一無二,人們渴望短信息的到來,渴望別人認可你,都是孤單的一種狀態,通訊錄明明很滿,卻沒一個人可以聊天,明明周圍有很多人,卻只願意盯著手機看,這考驗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對生活的理解,要能寫出深度,分析現象的原因,才能得出好的成績。



多層次,多角度的看待問題

全國卷2,寫的是統計學裡面的知識,這在大學課程裡會有涉及,但作文題目本身,應該更多的關注多數不一定是真理,少數不一定是錯誤的,沒有什麼是既定不便的,在學習,在生活中要有追問的精神,為什麼是這樣,他說的對不對,還有什麼解決方法,這是高考畢業學生們要懂得提出疑問,而不只是輸入而沒有輸出,可見對學生的思考能力也是考察的重點。



基於以上2018的各種類型做了一個總結,應該也是以後要關注的重點,主要不管考什麼,一定不能簡單羅列事件,而要有自己的思考,相對於文采,更關注的是一個人思想的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