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巧使“七十二變”,拿下山林“精怪村”

都說孫悟空“七十二變”,每一變就能拿下一個妖怪,而在石泉金星村也有一個會“七十二變”的第一書記,且看他是如何運用技法,拿下這“精怪村”?

第一書記巧使“七十二變”,拿下山林“精怪村”

2016年3月,陳劍被組織派駐石泉縣饒峰鎮金星村任“第一書記”,在去金星村前,陳健瞭解到這個村是當地有名的“精怪村”,村裡矛盾糾紛多,每年平均發生矛盾糾紛不下20起,但陳劍不信這個邪,他相信組織安排自己到這個村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再加上自己本來就是一名公安民警,處理矛盾糾紛,可以說是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堅定自己是可以勝任這個工作的,於是,一頭扎進了這個村,使出自己的“七十二變”技能,把村越變越好。

第一書記巧使“七十二變”,拿下山林“精怪村”

七十二變之——化“矛盾”為“零”,為民解憂

“陳書記,你們快來,我要被楊×的家人打死了……”。“陳書記,我馬上從河南趕回來,我輕饒不了曾×……”。2017年7月15日,陳劍接到了兩個急促的電話。陳劍急忙帶上村幹部趕赴金星村四組曾某與楊某水田現場,經瞭解,曾老太與曾某(楊某之妻)因水田灌溉糾紛,雙方發生對罵推搡,曾老太將曾某推入水田。在陳劍的調處下,雙方最終和解。

第一書記巧使“七十二變”,拿下山林“精怪村”

像這樣的矛盾糾紛在金星村時常發生,陳劍結合金星村的實情特點,通過主動摸排,建立隱患預防颱帳;暢通渠道,成立矛盾調處機制;真情化解,發揮黨員“雙帶”作用等舉措,成功化解了多起矛盾糾紛,有力維護了金星村和諧穩定,民風不斷好轉,村情不斷純潔,人心不斷凝聚,確保了精準扶貧工作順利推進。

對於處理矛盾糾紛,陳劍有一套自己的見解,他說:“對於村民的訴求和矛盾糾紛,只要找準切入點,以誠心相待,帶著感情做,做到心坎上,同時,堅持事要解決,尊重事實,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地解決好群眾的合理訴求,有效化解矛盾。尤其要注重化解社會矛盾的“第一現場”,把他們的委屈、抱怨、激動情緒或過激行為化解到心平氣和,願意或積極配合解決問題,贏得主動,對拉近幹群距離,改善幹群關係,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書記巧使“七十二變”,拿下山林“精怪村”

如今,金星村的矛盾糾紛越來越少了,陳劍以“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處理方式,排解矛盾糾紛,積極做好扶貧攻堅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確保扶貧工作精準到位。

七十二變之——變村民為“家人”,融進大家庭

“陳書記來了,來,吃西瓜,這個西瓜甜的很,我剛從冰箱拿出來,涼的很,這大熱天的吃著解渴。”83歲的老吳說著就要拿刀給他切西瓜吃,陳劍因為有胃病,不敢吃冰涼的西瓜,只好婉言謝絕了老吳的招待。

第一書記巧使“七十二變”,拿下山林“精怪村”

而說起這個老吳,陳劍與他有著不解之緣,村裡人都知道,這個老吳早年參加過解放戰爭,是個老兵,脾氣倔的很,和誰都合不來,尤其對村幹部的意見非常大,因為陳劍也當過兵,與他能有共同話題,且陳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動了他,還親切地稱他為“老班長”,倆人便開始了朋友般的交談。

兩人第一次見面是以老吳的不理睬而結束,陳劍熱情的招呼卻換來了老吳的一記冷眼,陳劍心裡還是挺失落的,但他沒有放棄,反而去老吳家的次數越來越勤了。2016年的某天,陳劍留意到老吳的“陽溝”(指屋後排水溝)經常垮塌。那天,大雨滂沱,陳劍冒雨幫助老吳清理垮塌的陽溝,整個過程老吳沒有和他說過一句話,清理完畢後,老吳還陰陽怪調地看著陳劍說:“沒想到城裡人也會幹這粗活?”陳劍只能無奈地搖搖頭。但從那之後,老吳開始和陳劍說話了。

第一書記巧使“七十二變”,拿下山林“精怪村”

“我臉皮厚,他不理我,我就找他,幫他扛水泥,除包穀草,割芝麻等,漸漸地,他就開始和我說話了。”陳劍說道。

通過交談,陳劍瞭解到老吳與村委糾葛的原因是多年前村裡修學校佔用他水田未得到合理補償的問題。找到了“病根”, 必須有對症下藥的方子,陳劍就積極協調鎮政府解決補償問題,最終,老吳主動拆除了搭建在村活動室場地上的棚子,黨群服務中心建好的那天,“老班長”與陳劍在村委會門前開心地合影,不僅如此,陳劍他們剛把基層黨建組織建立起來時,“老班長”第一個繳齊黨費,並把前些年落下的黨費也一次性交清了,老吳越來越信任陳劍了,有什麼事兒都找陳劍,儼然把陳劍當成了自己的家人。

第一書記巧使“七十二變”,拿下山林“精怪村”

而把陳劍當做家人的村民不僅僅只有老吳一個,金星村五組的袁安海在陳劍的鼓勵下,靠發展產業順利脫了貧;胡必武在陳劍的勸說下,從山上搬了下來,住進了寬敞舒適的新房;李家順和胡必武一樣,也住在金星村安置點的新房裡,一說起他們的陳書記,口中連連誇讚,村民真正地把陳劍當成了自己的家人。

七十二變之——轉變“等、靠、要”思想,激發內生動力

金星村山大人稀,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部分貧困戶缺乏技術又不學技術,致使收入不理想,增收緩慢。村上沒有形成優勢新型產業,而傳統種養殖產業勞動力需求大、風險高、經濟效益低,僅依靠農戶自身發展,規模小、經營粗放,難以形成規模化、現代化產業發展格局。

如何破解產業增收難題,是脫貧攻堅工作要解決的重中之重。2016年的春耕時節,陳劍撒開“大網”,找朋友,拉資金;求親威,搞投資;磨部門,要項目。積極與投資公司、本村致富能手、經濟能人溝通聯繫,為貧困戶建立了“訂單產業”,或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為主要形式,說服秦老闆在金星村流轉20畝土地,帶領貧困戶發展吊瓜產業;軟磨硬泡讓嘉晟公司與貧困戶簽訂農產品收購合同,並高價回收,陳劍自己都不知道在“朋友圈”打過多少廣告了。

2017年,金星村緊盯市場需求,通過引進項目,簽訂訂單合同,採取“一手給票子,一手揚鞭子”等措施,激發貧困戶不等不靠,通過土地流轉,搭橋引資,積極探索“支部+X(合作社、能人)+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引導和激發村民種植黃花50畝、辣椒100畝、藥材5畝、食用菌10萬餘袋、養雞1200只,養牛30頭,養豬80頭,養羊250只,養蠶50張。年底,為貧困戶兌現產業獎補29565元,審批產業貼息貸款35萬元,併成立了“紅金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有效地激發了貧困戶勤勞致富的動力。

第一書記巧使“七十二變”,拿下山林“精怪村”

七十二變之——唯“初心”不變,寄真情於金星

“爸爸,我能不能當你的貧困戶。”這是女兒曾經對陳劍說過的話,當時女兒抱怨和倔強的眼神,讓陳劍心裡無比難受,每當回想起女兒的話,陳劍就感覺對不起自己的女兒,如今,女兒懂事了,知道他駐村期間落下“胃痛”的病根,經常勸他說:“爸爸,你胃不好,要記得按時吃飯”,短短兩年時間,曾經需要自己呵護的女兒突然長大了,陳劍不知道自己是該開心還是難過,在女兒需要陪伴的時刻總是少有自己的身影,但陳劍其實很想告訴自己的女兒:“爸爸,真的很愛你。”

儘管駐村期間遇到過很多挫折,家人也曾抱怨過,但陳劍從未退縮過,在“老班長”與自己敞開心扉時,陳劍覺得值了;在83歲的趙老太緊握著自己的雙手感謝時,陳劍感到與村民的距離近了;在老柯放棄與村幹部打“游擊戰”時,陳劍扶貧信心更足了;在老胡與老李搬進新家時,陳劍替他們開心......這一幕幕,一件件,匯聚的是陳劍的真情和真心。

第一書記巧使“七十二變”,拿下山林“精怪村”

這兩年,陳劍與村民朝夕相處,同甘共苦。一起迎來一個個充滿希望的清晨,一起送走一個個滿載而歸的夕陽。一起載歌載舞歡度傳統佳節,一起生產勞動品嚐豐收喜悅。政策大宣講、走訪入戶、文體活動等等,辛苦並快樂著,忙碌並幸福著。

如今,陳劍的家人理解並支持他的工作,女兒放寒暑假時,還會來到鄉下看望他,陪伴他;群眾對他評價也很高,有時還會貼心給他送自己的種的蔬菜和水果,這讓陳劍更加堅定自己的扶貧信心,要幫助金星村的村民們脫真貧、真脫貧。

第一書記巧使“七十二變”,拿下山林“精怪村”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既是我的座右銘,更是我為村民服務的行動指南,用心用情駐村,把村民當成自己的家人,你也就是他們的一份子,相信金星村在我們這個大家庭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美好。”陳劍信心滿滿地說道。(通訊員:胡紅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