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改变清明不出游的习俗,借清明假期踏青赏花游

按照老广人的传统习俗:清明节,不远游。这样的观念在老一辈广东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很多广东人认为,清明节是拜山祭祖的节日,不宜出游狂欢。他们认为“清明时节,鬼魅跳跃,不宜远行”,于是放弃了门外的明媚春光、抛掉了莺飞草长的户外景色,成了束缚一些“鬼月迷信”的游客出游的绊脚索。

广东人改变清明不出游的习俗,借清明假期踏青赏花游

今年清明假期第二天,加上高速免费,又是春天旅游的唯一一个三天假期,这些利好因素催生了市民出游的兴致,广东众多景区出现了旅游高峰。

6日,虽然天气变化,气温下降,还偶有小雨,但是并没有阻挡市民出游的热情。在佛山长鹿旅游休博园,上午9时多已经出现了高峰,停车场里泊满了小汽车,游客接待中心坐满了游客,园区大门排满了等候入园的游客。

广东人改变清明不出游的习俗,借清明假期踏青赏花游

长鹿为清明节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依托清明历史文化,复原了众多清明传统习俗,策划举办了包括龙狮、杂技、古典舞蹈等在内的表演节目,受到了游客的热捧。在广东众多景区中,长鹿是举办清明主题节庆活动为数不多的景区之一。

广东人改变清明不出游的习俗,借清明假期踏青赏花游

广东人改变清明不出游的习俗,借清明假期踏青赏花游

据长鹿旅游休博园市场营销中心总监陈资聪介绍,在广东人的传统观念里,清明节是祭拜先人的节日,有诸多禁忌,包括不宜出游。如今这个观念已逐渐被更新,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趁清明假期,祭拜先人后外出踏青赏花。踏青游、生态游、赏花游是今年清明小长假的主打产品。清明节万物吐绿、春意盎然,借着扫墓的机会到郊野踏青慢慢成为一种潮流。

广东人改变清明不出游的习俗,借清明假期踏青赏花游

其实古代中国人都会趁清明外出踏青赏花,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来西樵山扫墓的陈先生说,在城市里整天忙于工作,很渴望闻一闻野花野草的味道,清明节正好借扫墓的机会去郊外踏青,去渔耕粤韵文化园采摘桑果,让孩子接触一下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

广东人改变清明不出游的习俗,借清明假期踏青赏花游

广东省旅游网分析人士认为,自从我国在2008年开始把清明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国人的出游习惯逐渐养成,旅游成为假期间重要的休闲方式。《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7年7年间,清明小长假的出游热度逐年提高。

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动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过去,由于广东人有“清明不出游”的观念,清明小长假对于旅游的拉动十分有限。现在这个观念已经转弯了,不少家庭都会选择先扫墓再踏青的旅游形式,“扫墓+旅游”已日渐成为清明小长假的出游趋势。”相关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期间,家庭出游以60%以上的占比成为主要的出游形式,其次为情侣出游和朋友出游。

广东人改变清明不出游的习俗,借清明假期踏青赏花游

陈资聪谈到,目前清明的旅游氛围日益浓厚,但是景区举办相关节庆活动的则不多,长鹿旅游休博园已经坚持了很多年在清明节举办节庆活动,为培育清明旅游氛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虽然清明节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但从目前市场上的旅游产品看,这些文化内涵的挖掘仍然不够,旅游线路显得比较单一、缺乏传统文化特色。

清明节日文化内涵与旅游市场非常值得挖掘。清明节在古时是一个兼备祭祀、岁时、农事、庆贺、游艺等多样内涵的节日,在一些现代人的观念里,清明节仍是一个肃穆的日子,不适宜外出游玩,人们的出游意欲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其实,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怀念先人的日子,但它并不就是代表悲伤,“清明未必尽涕泪”。传统民俗中,古人清明扫墓的同时会踏青,还有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广东人改变清明不出游的习俗,借清明假期踏青赏花游

在今后的清明节庆活动中,长鹿会继续传承好传统文化与民俗,恢复清明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习俗,并转化为旅游产品,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长鹿还会将插柳与植树结合起来,给游客多一些体验参与性产品。在清明假期前,长鹿就推出了植树这个产品,很受游客欢迎。

广东人改变清明不出游的习俗,借清明假期踏青赏花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