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唐帝国那么强盛,却比所谓羸弱的宋代存在时间短?

人潮涌动1

唐朝的强盛,并不是因为武力上的成就。实际上,唐朝的军事成就与秦朝和汉朝比较,都稍显不足。唐朝的武功最盛于唐太宗执政时期,但依然没有能够攻下人参娃。唐朝历史上一般供养着大约40万人的军队,能够谈得上有战斗力的,不过是边境地区的军队,主要成分是沙坨人,人数大约10几万人。这10几万人,才是唐朝真正的军事力量,可以打硬仗。而唐朝其他地区的军队,战斗力都平平无奇。要说强大,是相对而已,要是以全国的人力、物力去碾压小势力,当然称得上是强大。但是,如果遇上大国、强国,唐朝就并不占据上风了。比如,唐朝和崛起于西部的吐蕃有过多次之交锋,就没有能力占据优势。吐蕃在地域上属于苦寒之地,气候恶劣,经济落后,人口不过100多万,军力不过10万,但唐朝自始至终就是打不赢它。据统计,唐朝和吐蕃发生过200多次战斗,70%的情况下,都是唐朝吃亏。要知道,唐朝的综合国力至少是吐蕃的10倍,但依然打不过吐蕃。所以,唐朝采取的是和亲政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唐宗室的公主、郡主嫁到吐蕃去,以换取边境上的平安。总而言之,唐朝的军事实力,只能说是中等程度,并不算中国历史上很强的时期。之所以说唐朝很强盛,主要在于唐朝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唐朝的GDP,据说在唐玄宗的时期达到全世界GDP的60%以上,当时长安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大体而言,唐朝的军事实力并不一定强于后世的宋朝。宋朝的军队一贯给人无能的映像,那是因为他们生不逢时,遇见了世界历史上最强悍的对手。宋朝军队的武器装备要好于唐朝,大量新式的战斗装备都是唐朝没有的。所以,唐朝的军队实力最多和宋朝半斤八两,并不一定就是超越了宋朝。


怀疑探索者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问,就已经有了答案了。

618年,大唐帝国建国,先不说前期如:630年灭东突厥、640年灭高昌、646年灭薛延陀、657年灭西突厥、660年灭百济、668年灭高句丽等等这些灭国级战争。就是到了后期,唐军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

801年,唐帝国派韦皋将兵2万进攻,大破吐蕃于雅州。韦皋屡破吐蕃,转战千里,凡拔城七,军镇五,焚堡百五十,斩首万余级,捕虏六千,降户三千,遂围维州及昆明城。802年,吐蕃遣其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使论莽热将兵十万解维州之围,唐西川兵据险设伏以待之。吐蕃军中伏大败,士卒死亡三分之二,论莽热被唐军擒获。

801年,大唐帝国立国已经183年了,在面对拥有1000多万人口,50多万军队的吐蕃时,只出动了2万兵马,依然可以取得完胜,唐军战斗力到此时,不可谓不强。

大唐帝国极盛时期疆域图(1237万平方公里)


下面说到宋,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979年,此时已是赵光义在位,灭北汉,统一了南朝。

这时的赵光义不知哪里心血来潮,脑袋一热,大腿一拍,想学学后周世宗柴荣,乘着“余威”伐辽朝,结果高梁河一战,30余万宋军被辽军打的全线溃逃,赵光义坐着驴车逃跑,屁股上还中了一箭。986年,赵光义准备趁大辽新君初立,再次北伐,这就是雍熙北伐,20万大军兵分四路,初期取得一些进展,后期随着辽军反击,又是全面溃败,名将杨业就是阵亡于此战。从此,宋人可谓是患上了“恐辽症”。

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帅大军南下,目标直指北宋东京城,宋廷震动。宋这边是大臣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也就是现在的南京,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也就是现在的成都。

此时在位的赵恒也是畏敌如虎,还好宰相寇准是个明白人,力劝赵恒留下来御敌,否则,恐怕宋就得提前120多年往南搬家了。而此时辽军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并三面围住了澶州城。此后就是赵恒在寇准督促下北上,宋军用伏弩射杀萧挞凛等等。后来辽宋议和,签了个澶渊之盟,从此开始了宋的纳贡历史。

到了1122年,此时宋立国162年,本着2年前也就是1120年与金人达成的“海上之盟”,赵佶匆匆忙忙地动员,大括天下丁夫,计口出算,搜刮了2600 万缗巨款用于军费,动用自己尚还算有点战力的西军准备对辽作战。就在这年4月,宋的15 万大军兵分两路开始北伐,东路军在西军名将种师道的率领下向白沟进发,而西路军则在辛兴宗的指挥下向范村进发。结果呢?出兵才两个月就全军溃败而归,徽宗的恐辽症再度发作,急急忙忙下诏班师。

就在宋徽宗急急忙忙下诏准备班师之时,局势又发生了变化:耶律淳病亡,萧皇后执政,辽的危机继续加深。得知这一消息的赵佶在王黼的鼓动下,命令刚刚败退回来的大军再度北伐。这便有了第二次伐辽,初期倒是很顺利,因为辽军此时基本上都在防御金军的进攻,宋军初期可谓没遇到一个敌人,就到手两州之地,听闻此消息的赵佶和他的臣下兴奋起来,还未等战事结束,就已经开始筹划如何给燕云诸地改个新名字了。然而,就在赵佶兴高采烈地给燕云诸地想新名字的时候。燕云传来最新动态:宋军又再一次败了!


10 万宋军渡过白沟之后,刚到良乡就遭到萧干率领几千人的辽残军袭击。10 多万宋军被几千悲愤交织的辽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路赶鸭子般赶到卢沟,宋军只能龟缩在卢沟以南避战不出。11月29日晚上,辽军在卢沟以北点燃火把,宋军一见到火起,就以为传说中的辽军精锐来了,赶紧点火烧掉大营逃跑。一瞬间,10多万宋军还没和敌人交手就自我崩溃,自发溃逃会了出发地雄州,沿路上全都是自相踩踏而死的宋军士兵!而辽人则纵兵追击,一直追到了涿水。宋自王安石变法以来所存储的军用物资,被宋军自己弃之殆尽!

此事传入金人的耳朵中,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队友居然是如此这般不抵事,完颜阿骨打公开说:“我闻中国大将独仗刘延庆将十五万众,一旦不战自溃,中国何足道!我自入燕山,今为我有,中国安得之!”

这就是1122年的宣和伐辽,宋在面对已经被金人打的气若游丝的辽朝时,战力竟如此不堪一击。3年后的1125年,辽国朝为金朝彻底消灭。同年,金人兴兵南下,两次自宋境外长驱千里直入,最终在1127年端掉了北宋汴梁,北宋亡。

随着赵构在江南重建宋,史称南宋。但无论其丧失中原,还是1140年对金称臣,都标志着南宋只是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而不在具备做为中原王朝的任何资格。可以说,宋的军事,创下了历代最低值。

辽朝、西夏、北宋对峙图




惟愿盛世大中华

唐朝的强盛应该包含几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大唐帝国没有一直强盛下去,唐玄宗以后,整个大唐帝国都走向衰落,其次,唐王朝的强盛也是相对的,也许相对于魏晋南北朝的确是非常的强盛,但是相对于隋朝来说,实际上至少在经济数据方面唐朝一直未能超越隋朝,后人对隋朝恶劣的印象许多都是根据唐朝官方的记载所作出的判断,而唐朝许多官方记载都是为尊者讳,为本朝讳的。

唐朝最后走向灭亡,并没有太多外部的威胁的影响,而是内部因素所导致的。引起唐王朝最终崩溃的原因包括宦官专政,藩镇割据以及朋党之争,唐朝中期以后,唐王朝的君主们有名无实,皇位的传承一度完全由宦官把控,宦官甚至对皇帝可以生杀废立,比如宪宗之后连续三个皇帝都是太监立的。唐朝的藩镇割据和朋党之祸更是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唐朝最终的垮台就是与藩镇有直接关系。

宋朝之所以能够苟延残喘数百年,并且国运比唐朝还长很多,原因在于宋朝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基本上都被消除,因此只要与外面的对手保持一个战略平衡,基本上就不会灭亡。宋朝的开国皇帝们吸取了五代唐末的教训,一方面通过削弱地方的权力,进而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逐步的削弱了相权,进而加强了皇权。宋朝的地方官一方面权力被瓜分成了数个单独的单位,比如路一级单位有安抚使司,提刑按察使司,转运使司等,并且最重要的是地方官的军权都被剥夺了。而中央层面,虽然仍然有类似宰相职务的官位设置,但是权力却被分割了好几块。二府三衙之间互相牵制和制衡。而在对外方面,不管是辽、西夏、金还是蒙古,宋朝都以比较低的姿态屈辱的维持着和平,因而,宋朝立国三百多年,真正威胁宋朝国运的时间并不多。

因此,这就出现了强盛的唐朝存在的时间还不如羸弱的宋朝这样诡异的历史现象。


青年史学家

这个问题,之前没有想过,看到后,想了一下,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经济,一字以蔽之:钱。

大唐帝国,没有钱吗?

有,而且还不少。大唐之强盛,盛在各个方面,是全方位的强盛,当然不会少了。但是唐朝的钱,都是收的农业税,是封建主经济的典型。资本会有集中的趋势,这种税收政策,会随着时间的进行,土地兼并日盛,最后越老越少,税收源头会枯竭。

唐朝前期是按丁征收的租庸调农业税,按照土地和财产征收的地税与户税,以及附加于租庸调、地税、户税之上的多种附加税。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瓦解,租庸调征收在国家税收总量中的比例趋于下降,地税、户税和附加税的比例逐步提高,税收结构发生了由税人为主向税地、税资产为主的明显变化,改用了两季税。可是没有过多久,这个税也收不上来了。中央政府没钱,皇帝穷的叮当响,甚至泾原兵变也是因此而起——那些大兵们来到皇城,想着吃点皇帝老子好点的东西。结果皇帝没有钱打发,这帮大兵立马就甩脸子了,把皇帝都赶跑了。

没钱,就没有办法打仗啊。所以唐朝皇帝调动不了各个藩镇的兵去打仗,开不出赏钱,甚至粮饷都筹措不了。最后唐朝天子,就和周朝时的周天子差不多了,只是一个天下共主而已。各个地方节度使,上演了一出唐代的东周列国记。唯一有点转变迹象的,是800年前后的元和年间,唐宣宗时期,国家出了几个名将,最主要的是朝廷改变了税法,开始收盐税了。

盐税,是一种商税,在封建农业经济时代,是农民唯一需要花钱购买的一种商品。由国家实行食盐专卖,利润非常丰厚,唐代时,可以达7倍。

朝廷有钱了,就能招募军队,然后对内削藩,对外开战。打的吐蕃、南诏吐出了以往侵占的不少国土,还把吐蕃的大相给抓了俘虏。唐朝一扫此前长安屡被攻破的尴尬,国威大振。

可惜这样的势头没有延续多久,后世的皇帝更迭频繁,宦官为祸日甚,私盐贩子铤而走险,组成了封建社会的黑社会组织——盐帮。

最终,盐帮出身的王仙之、黄巢起义,颠覆了唐朝中央,彻底把唐朝中央的势力榨干,中央政府真正成了一个橡皮图章。天下各个藩镇互相混战,等到决出老大的时候,唐朝的国祚也就到头了。

此时,唐朝已经是我命由天不由己了。

反观宋朝。

宋朝是最会做生意的一个朝代。

什么都可以做生意。

宋太祖为赎回燕云十六州,第一打算是用30万缗银子,为此设置了一个封粧库,打仗得胜了就把战利品的一部分存起来;第二打算才是武力征讨。宋朝自太祖起,就深谙和气生财的生意奥义,虽然他是武人出身,也可能是所有皇帝中武功最高的一个。可能他是见多了五代时期不和气造成的严重破坏,念念想不要再打啦,大家好好做生意吧。可是全国统一前夕,他去世了。

宋太宗赵广义背着篡位的嫌疑,一直想有所作为。可惜志大才疏,两次北伐,亏光了家底。还因为军费而横征暴敛,在北宋开国初期就遇到了王小波起义。从此,宋朝就转变了战略方针,对辽国采取守势。后来定难五州被西夏占去,宋朝的守内虚外的方针更是得到了更好的贯彻——反正怎么打也不能把他们灭了(缺少骑兵),就随他们折腾去吧。

宋朝的税收,在历朝历代以来,是最多的,远超唐朝,连后世的明清都难以企及,可谓搜刮之道,已臻化境。

宋朝税收严苛,除正税苛重外,又有名目繁多的创收工具。

宋朝人对此就有评价。

朱熹:"古者刻削之法,本朝皆备。"

林勋:"本朝二税之数,视唐增至七倍。"

蔡勘:"赋敛烦重,可谓数倍于古矣。"

宋朝同样,对天然的商品,盐征收重税。而且因为宋朝打击私盐贩子,严刑峻法,所以走私的盐贩子也不像唐朝那样,形成了势力庞大的黑社会,一切都在宋朝100多万的内卫部队的控制之中。宋朝盐税的利润,可达300多倍。除此之外,还对茶叶、铸币等都收取重税,这些都是流通货,所收的税都是商业税,而且税率又高,盘剥的是商人,他们也不敢造反,只是把物价抬上去,最终还是宋朝的老百姓买单。看《水浒传》里面英雄吃肉,动不动就是几角银子。而后世的明清,只有《孔乙己》从里面摸出几个铜板,还要一个一个排开。宋朝的物价高,这个没有具体考证过,有心人可以去搜一搜。

除了商业税之外,宋朝毕竟还是农业社会。农业税,比起唐朝一点没少,还有所增加。

当时有人言:东京富丽甲天下。那是把全国的资源都集中在东京,能不发达吗?开封南边的朱仙镇,当时是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就是因为在开封以南,专司转运货物而兴盛发达起来的。后来开封没落后,朱仙镇也跟着没落了。

宋英宗朝,北宋的年岁收入达到1.1亿缗,而唐朝最高时不过3400万缗。宋朝中央政府的财力雄厚程度,可见一般。所以宋朝在英宗朝突然发威,把西夏打的只剩下半条命,到了徽宗朝宣和年间,还开拓了陇西,一时间全国都沉浸在兴盛强国的迷梦里。宋徽宗还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准备了2600万缗的物资,准备实现尧舜禹汤一样的功绩。

结果大家也是知道的,北宋其实是休克死亡的,太突然了。从纸面数据看,完全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话说到了南宋。

南宋缺相,北宋缺将。宋朝跟外族抗争了300多年,这些外族都是集中了汉族和外族的精华军队,经济实力肯定大大不如会做生意的宋朝,但是贪婪凶残程度却远远过之。

南宋能以半壁江山,与金国、蒙元周旋办个世纪之久,与南宋发达的财政税收政策不无关系。南宋人有言:市舶司税收,占据国家财务的十之一二。

南宋为支持北伐,大力发展海外贸易,航海业空前发达,泉州港因此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各国商人都来泉州做生意。

可是南宋国土日蹙,在跟金国和蒙古的长时间消耗中,终于透支了体力,与其说是宋朝耗死了对手,不如说一个比一个强大的异族,终于耗死了宋朝。

宋朝失败,不是因为没有钱了,而是因为太有钱了,什么事都想着用钱来买。

元朝人不懂经济,皇帝觉得收税太麻烦,是个技术活,就把国家的税收包干给了色目人。一个商人承包国家的税收,也只有元人能干出来。结果肯定是高利贷层出不穷,把好端端的花花世界给搞成了高利贷赌场。

朱元璋趁势崛起。

不过朱元璋时代,小农经济重新抬头,中国税收又转回去以农业税为主了,在税收方面,明朝无疑是退步了很多。直到崇祯末年,国库里再也拿不出钱来赈灾、募兵、平叛。国家也在这种窘迫中,破产灭亡。

明朝失败,是因为财政破产了。

当然,对唐朝289年国祚,宋朝319年国祚,为什么一直被欺负的宋朝能存在时间比看起来很猛的唐朝时间还长呢?

除了经济之外,剩下的就是政治制度了;唐朝的藩镇惹的祸乱太多,宋朝就开始了对症下药,杯酒释兵权之后,国家的军权都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里。而皇帝又通过税收,积累起来大把的银子能够养活的起军队。军队又能很好的维护这种税收制度,谁走私就取谁的命,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因为外敌,宋朝的国祚,远远不会这么短。

宋朝失败,实在是因为对手太强,集中了整个世界的精华,对阵区区的江南一地,南宋再牛,终究会有耗死的一天,而实际上,南宋一朝,老是出投降派,看着也不像很牛的样子。

总结:

1、宋朝有钱,唐朝没钱。

2、宋朝皇帝手里有人,唐朝皇帝手里没人。


而知而行

大唐帝国从治到乱仿佛就在一瞬间,安史之乱是个转折点,之后就江河日下。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倕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时称天宝十节度。唐玄宗军事需求大,为了提高军事效率,解决边军的后勤供应,有效执行军事防御,不断向边镇让渡权力,结果使各藩镇辖区内权力逐渐扩大,兼管了民政、财政,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唐时藩镇的战斗力确实强,但也形成了藩镇在主要方面不再受制于中央,安史之乱暴露的是唐代藩镇权力过大。安禄山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乱平后,以前为平叛新设的和归附的藩镇更多,兵将久镇一处导致节度使出现世袭现象、或直接由部下拭主篡位,尾大不掉,朝廷难以节制。

唐代的衰败和灭亡,藩镇起了很大的作用,再强盛的王朝也经不起这种折腾。宋代从一开始就充分吸收了唐代藩镇的教训,对军权作了系统性的限制,为此不惜降低军事效率,所以宋代从来没有出现军人专权、某处军队军政一体的事例,哪怕是像岳飞一样优秀的军事干部,只要有专权的可能,就被干掉。宋代经济上不弱,说羸弱只是军事上,宋的军事战斗力差点但全听中央的,虽然被外敌追打,但只要出个军事上牛点的将领,也能雄起一下,而唐简直就是内战了,所以宋要比唐延续时间更长一点。

达瓦里希

唐朝强盛而衰主要的原因是安定的太久,没有居安思危,加上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暴发安史之乱,才由盛转衰。

宋代之所以存在的时间长,并不是因为宋朝的军事实力强,而是宋朝兵归中央,免除了藩镇割据发生的可能,加上一直有强敌威胁,一直在谋求和平,所以存在的久。

简单来说,宋朝像一个小刺猬畏缩在一脚,而唐朝是步子迈太大了,管理跟不上。


如果不考虑武器装备的提升,唐朝的军事实力应该是超过宋朝的,但是,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一连串的太平盛世让统治者(唐玄宗李隆基)开始了腐朽奢靡,纵情声色的生活,尤其是用人上,先是李林浦把持朝政后是杨国忠乱政,而地方上宠信安禄山,史思明之流,加上文官与武将,中央与地方,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诸多矛盾,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形势完全形成。最终分裂五代十国。

到宋朝的时候,并不是一统唐朝的所有领土,而是继承了唐朝的大部分版图,宋朝的创立者,赵匡胤充分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因此,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将武将排除权力中心之外,又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可以说,宋朝创立的二府三司制,是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一个总结与提升。

可以说,宋朝就是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类似安史之乱的事情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制度设计。

宋朝的灭亡,北宋对峙于辽,灭于金;南宋对峙于金,亡于蒙古。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的南下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游牧民族的崛起都更加强烈,更加成熟。

所以,宋朝的灭亡不在于制度的原因,更多的是外在的因素,如果宋朝实行和唐朝一样,把权力下放到地方,也许更能调动地方抵抗辽金的入侵,但是,也更容易产生一个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另一个五代十国的历史。

这也是从宋代起,王朝可以灭亡于农民起义,可以灭亡于外族入侵,但是,绝对不允许灭亡于藩镇割据,为明清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史论纵横

这个标题其实有美化唐朝的嫌疑。

为什么?

他妈的唐朝280年历史有一半时间是乱世啊😂

自古以来每个王朝灭亡后,继之而起的王朝经过一番混战后都能统一中国。但唐朝留下的是什么?

是五代十国啊!

其实唐朝被美化是因为而这里有个误区是:盛唐=唐

而所谓的盛唐也就是“开元盛世”起止时间713-741,共26年!

而所谓的“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只不过是大乱之后的修养期,充其量只能算治世,而这样的治世只要没有出现动乱,历朝历代都会有。

而唐朝的前半期在做什么?

是无休止的政变!

玄武门之变!

神龙政变!

唐隆之变!

先天之变!

李承乾谋反!

李重俊谋反!。。。

宗室尤且如此,民间可想而知。

唐朝中后期呢?

安史之乱爆发,山河破碎,十室九空!

吐蕃、回鹘轮流吊打唐朝,李唐灰头土脸,被迫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唐番清水盟约》,紧接着,平凉劫盟,长庆会盟。。。

然后,唐朝再接再厉,先后上演了:

泾源兵变、朱泚之乱、奉天之难、甘露之变、白马驿之祸。。李怀光谋反、仆固怀恩谋反。。。裘甫起义,庞勋起义。。。。

整个国家沦为了人间地狱,而唐朝天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唐顺宗被杀!

唐宪宗被宦官杀害!

唐穆宗死于炼丹!

唐敬宗死于宦官!

唐文宗囚禁致死!

唐武宗死于炼丹!

唐宣宗死于仙丹!

唐懿宗死于纵欲!

唐僖宗。。。。。

加一起,唐人真正太平的日子没几天啊😂


天水一朝的千年荣耀

有几个大问题造成。

一、政治原罪问题。

包括高祖篡权隋朝,太宗弑兄弟,都造成了统治集团特别是皇族内斗始终不止。——因为不斗不成,谁都不把握对方不会伤害自己

二、控制面积过大,后勤及政治经济力量不足,控制难度大增

这导致成本收益不对称,由此造成损失太大



三、王朝对外藩诸侯等级不公,公信力下降导致冲突

中后期外藩各派精英控制中央军政大权,并对其他外藩诸侯不断发动打击。由此引发大量冲突,并最终使王朝形成了大量内外乱。如安史之乱等。特别是语言地域隔阂,使冲突增大至分裂地步,并使王朝威信扫地

——宋代实际上比唐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政治伦理体系建设方面更强,只是历史说法与突发靖康之难造成了历史地位受伤


hao33合亲1斤兵

唐宣宗执政之后,在唐宪宗和唐武宗励精图治的基础上实现了政治上的中兴,同时,周边环境得到改善,大唐后期的最大对手吐蕃和回鹘都相继衰落,对外战争屡次击败吐蕃,回鹘,南召,尤其是西北吐蕃回鹘先后解体,使得河西走廊重新回归大唐。大唐已经又开始重新崛起,并且有了傲世群雄的实力。

大唐真正崩溃是黄巢起义。黄巢起义从北方打到南方,再从南方打到北方,整个国家民治不顺,千穿百孔,从宪宗开始被削弱的藩镇重新崛起,并且从实力上压倒中央比安史之乱的后果更为严重,国家局势已经彻底失控,同时从宣宗开始回归的中央集权也崩溃了,中央政府大权旁落。

在唐昭宗执政晚期地方势力介入中央,大唐王朝已经没有回天之力了。唐昭宗还是很有一些历史作为的,而且很有政治眼光,他把平定巴蜀田令孜作为统一的基础(四川的战略和经济作用不用多说的),可是历史不给他机会,王建在平定四川后将四川据为己有。如果巴蜀在中央政府手中,即使在后来的讨伐李克用失败后,大唐还有战略回旋的余地。讨伐李克用失败后,中央政府最后的家底全部拼光,只能任由地方势力进入中央任人宰割了。

大唐是中华民族军事和文化的最巅峰,可惜历史无法假设,每一次内乱都是中华民族的不幸。秦汉隋唐宋明的汉族王朝每一次崩溃,都使华夏文明退步挨打,每一次重新崛起都要历经万难屈辱,在涅槃重生后又会引领世界先进文明。以史为鉴,希望历史的教训不要重演,实现政通人和使得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国富兵强的基础。


中国第一百个电池专家

中国历史确有唐强盛,宋赢弱这一说法。这种印象主要源于如何对待北方游牧民族的态度上。唐朝基本上是以示强为主,他的军队也是争气,战必胜,功必克。遗憾的是从李世民弑兄夺权以后,唐朝宗室内部一直是內耗不止,自毁长城。在有就是中央集团和割据势力也是明争暗斗。这里即有中央集团利用外潘割据势力分之治之的想法,也有割据势力利用中央这一金字招牌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快意。中国虽有中央和割据势力斗争的历史。但翻开中国历史,割据势力有地方割据之实,确无独立之名。究其原因也是民心所向,也是割据势力也不愿放弃中国这快大蛋糕的这一即得利益,一句话唐朝存在时间短主要是内耗从而丧失了对外潘割据势力控制造成的。宋朝在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态度上基本上是采取守势,有军队也基本上是守住即得利益。打了几仗也想立威。也是不理想。衡量一个朝代的强盛不但要看军队强盛。也要看国家的综合国力。宋朝存在时间长说明他的综合国力并不低。但他的灭亡也确是:和没有一个强大的军队有关。历史的教训冲人值得我们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