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八人军争十大常备主公强度,最后一名争议最大(上)

《三国杀》中八人军争场模式的错综复杂,诡谲多变,可以说是竞技对战类游戏中的一抹亮色。作为主公方来说,面对的是四名反贼和不明敌我的内奸,技能组合之变幻无穷无尽,尤其是在主公选将提前展示的情况下。

篇幅较长,分为上下两篇,可以直接滑动到最下方查看排名。

三国杀八人军争十大常备主公强度,最后一名争议最大(上)

《手机三国杀》曹叡皮肤“任心而行”

曹叡

防速推能力:8

团队配合能力:9

技能发动难易度:9

持久对战能力:9

残局博弈能力:6

总分:42

曹叡的就好像一块防弹玻璃,虽然看上去是易碎品,但其实坚如磐石。【明鉴】这个技能拓宽了队友的武将选择,有了+1的手牌上限和回合内两次杀以及回合外手牌补充,大大提高了队友的生存与输出能力,给队友提供了一个优质的爆发环境。

【恢拓】则完美填补了【明鉴】的副作用,没有手牌的曹叡作为高嘲讽度的存在,队友的环境是更加安逸了,自己却暴露在了刀口之下。但却很少能有菜刀将曹杀崩,克制他的武将也寥寥数位,无非界马、春哥流失体力以及改判的(界)司马懿、张角,问题不大。

正因为曹叡的辅助和防御能力的过于出色,在输出上有些欠缺,但在残局博弈中,受伤回血或摸牌的额外收益也不能说弱,毕竟残局中运气的作用更明显。

三国杀八人军争十大常备主公强度,最后一名争议最大(上)

《手机三国杀》曹丕皮肤“魏王称帝”

曹丕

防速推能力:8

团队配合能力:7

技能发动难易度:8

持久对战能力:9

残局博弈能力:5

总分:37

曹丕的团队配合能力并不高,但【放逐】可以强制反贼方爆点跳过一回合,在八人局中,尤其是嘲讽度搞的爆点反贼被跳过这一回合可能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行殇】是一个强大的逆风航行的技能,可以通过对遗产的全盘接收放大地方阵营死亡的己方优势,也可以弥补己方阵营死亡时的劣势。

做曹丕的忠臣,思路要独立,既要在不靠主公的情况下单独或者与忠内配合突破反贼,又要帮助曹丕卖血发动【放逐】,比较典型的像荀攸、张让之类能输出AOE伤害的。

曹丕的单挑能力中游偏下,在受到伤害将敌人放逐的情况下,仅仅是多过一张牌多出一张杀,而这微弱的优势还随着血量的下降而减小甚至成为劣势。

三国杀八人军争十大常备主公强度,最后一名争议最大(上)

《手机三国杀》刘禅皮肤“纵权享乐”

刘禅

防速推能力:8

团队配合能力:9

技能发动难易度:7

持久对战能力:7

残局博弈能力:5

总分:36

刘禅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打乱敌人的整体部署,干扰反贼互相之间的配合。【放权】不是简简单单的使用出牌阶段换取己方一个额外的回合那么简单,它最大的作用是可以使强势忠臣跳过敌人的压制与干扰,强行提前开始自己的回合。

刘禅主选忠的唯一标准就是在自己回合内能主宰局势或是原地起爆的武将。

【享乐】+【若愚】的觉醒,五血上限外加一刀两牌让刘禅拥有强大的防御和残局缠斗的能力。但刘禅短板还是比较明显的,没有嘲讽度和保护能力,反贼方集火强势忠对刘禅主公方影响很大。

三国杀八人军争十大常备主公强度,最后一名争议最大(上)

《手机三国杀》董卓皮肤“乱世魔王”

董卓

防速推能力:10

团队配合能力:8

技能发动难易度:6

持久对战能力:5

残局博弈能力:4

总分:35

太师作为最肉的主公,九体力上限加黑桃变酒再加主公技暴虐几率回血,如此强大的存活能力肯本不惧怕任何速推流的菜刀将。高血上限也给了董卓更强大的屯牌爆发的能力,【崩坏】在前期带来的劣势并不大,导致反贼们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既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董卓屯牌,也不能有效的压制血线。

董卓的输出能力也不差,随机出现的酒杀,对女将的双向【无双】也给反贼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但短板也是比较明显的,典型的过牌白,而且随着战局的胶着到后期会越来越无力,尤其是残局中面对盾将的自我崩溃。

作为董卓的忠臣选择辅助流的武将,给董卓补牌或提高手牌质量。

孙策

防速推能力:8

团队配合能力:2(觉醒后8)

技能发动难易度:2(觉醒后9)

持久对战能力:3(觉醒后7)

残局博弈能力:8(觉醒后9)

总分:23(觉醒后41)

作为觉醒技中最难达成的觉醒条件,孙策觉醒前与觉醒后完全是两个武将,差别之大令战局的核心都围绕在孙策的觉醒上,无数孙策主公局开不出觉醒便已结束。

觉醒前的孙策作用过于鸡肋,红杀决斗在没有额外摸牌的情况下发动的概率极其之低。

另外主公技【制霸】,虽然忠臣可以靠拼点来送装备牌或红杀决斗,但反贼也可以用大点的无用牌比如【Q闪电】【K闪】来消耗孙策的手牌。

作为孙策的忠臣,往往会被反贼集火,自保的同时还要兼顾主公的觉醒大业,选择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又能与反贼进行单独的战斗的盾攻流比较好。

三国杀八人军争十大常备主公强度,最后一名争议最大(上)

《手机三国杀》孙策皮肤“长沙桓王”

上篇名次:

1.曹叡

2.曹丕

3.刘禅

4.董卓

5.孙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