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六國,一統江山——大秦虎師

大秦虎師

橫掃六國,一統江山——大秦虎師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僅用十年時間完成了“誅滅列國,橫掃六合”的偉業,而他手下的“虎狼”秦軍功不可沒,秦軍時期著名將領有:白起,王翦,蒙恬等名將為秦國統一和保衛疆土立下了汗馬功勞。

全民參軍 訓練有素

首先,秦國採用的是全民皆兵的體制。從15歲開始,秦國人就要到軍隊報道,除了耕田外,必須接受軍事訓練。到了60歲,才能真正除籍歸農。

對於立下大功的士兵,秦國允許他們提前四年退役回家,從養老到送終,國家都一手包辦。這種福利對於秦國人,非常有誘惑力,激發了他們奮勇殺敵的慾望。

士卒們首先要進行隊列訓練,他們要熟悉鼓聲,隨著鼓聲的節奏進退、向左、向右或立定。如果隊列不齊,不僅士兵要受到鞭笞,連低級軍官也將受到痛斥。

除此之外,秦軍士兵還要練習投石、弓弩射擊、跳遠乃至於徒手、持械格鬥,只要練不死就要往死裡練。在殘酷的軍事訓練中生存下來的大秦士兵,每個都能成為技藝嫻熟、勇往直前的殺人猛獸。

橫掃六國,一統江山——大秦虎師

軍法嚴謹 賞罰分明

在軍法上,大秦帝國將厚賞與重罰相結合。

厚賞,是為了讓秦國士兵勇往直前。商鞅規定,秦人每殺死一個敵人或者擒獲一個俘虜,都可以賜爵一級。秦國一共有20個等級的爵位,隨著爵位的升高,福利待遇也不斷提高,所獲的田宅和奴隸數目也在提高。

有了爵位不僅可以做官,而且可以用來抵罪。如果家人因犯罪做了奴隸,士兵的爵位可以讓他們得到赦免。

出於對爵位的渴望,秦軍對於敵人的首級呈現出驚人的渴望。當戰爭開始,每一個秦軍士兵都會像“瘋子”一樣殺向敵軍,《商君書》有云:“(秦)民之見戰,如餓狼之見肉。”在這樣的戰鬥精神之下,秦軍獲得了令人恐懼的戰績,他們動輒斬首數十萬,殺得敵人血流漂杵。

重罰,是為了維持軍隊的紀律,即使面臨逆境,也讓士兵們有進無退。

秦國的軍法是無情的,對於作戰不利的人懲罰尤為殘酷。戰場上逡巡不前的人,當場就要割鼻刺面。如果軍官陣亡,就要加刑于保護不利的士兵,只有斬獲敵人的首級,才能得以脫罪。

秦軍以五人為一伍,如果其中一人臨陣脫逃,其他四人連坐。脫逃者要在千人大會上,公開被車裂,以儆效尤;其餘四人一同受罰,如果不能斬獲敵人首級,四人全部被處死。

橫掃六國,一統江山——大秦虎師

軍官考核 一視同仁

對於軍官,秦國也有“績效考核”。一個百人大隊如果在戰鬥中沒有斬獲首級,隊長就要處死。在恐怖的懲罰面前,秦國士兵無人不爭先,無人不為首級而屠殺敵軍。

在嚴酷的訓練、誘人賞賜和無情懲罰的洗禮下,秦軍成了一支百戰百勝的雄師,成了視六國軍隊如犬羊的不敗強軍,也讓秦國成了古典軍國主義的恐怖怪獸,將血和火帶給了六國,也帶給了四方諸多蠻夷。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的109年裡,秦與六國大戰65場,全勝58場,斬首129萬級(其中白起就斬首100萬級),拔城149座,略郡十四個,最後將整個六國都吞入腹中。

精密戰術 天衣無縫

那麼秦軍具體是怎麼作戰的呢?

從歷史記錄來看,一種叫弩的遠射兵器很可能在當時的戰鬥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在兵馬俑坑,由於時間太過久遠,弩的木製部分已經朽爛,但完整的遺蹟仍可以復原當初的秦弩。與弓不同,秦弩用一隻手的力量就可以上弦。專家估計,這種秦弩的射程應該能達到300米,有效殺傷距離在150米之內。

在弩腐爛後留下的痕跡中,考古人員發現了青銅製作的小機械,這些小小的青銅構件就是弩用來發射的扳機。它的設計得非常精巧,哈佛大學的物理專家推斷,它是用來增加弓箭的準確度和減少省力,在歐洲,19世紀末才設置出類似這樣小而無比精細的機械的原始雛形。

在兵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銅兵器是箭頭,而這些箭頭幾乎都是三稜形的。秦軍為什麼單單選擇這種三稜箭頭呢?三稜箭頭擁有三個鋒利的稜角,在擊中目標的瞬間,稜的鋒刃處就會形成切割力,箭頭就能夠穿透鎧甲,直達人體。秦軍的這種三稜箭頭取消了翼面,應該使射擊更加精準。專家對這些箭頭進行了仔細分析,當檢測數據最終擺到桌面上的時候,研究人員確實感到難以置信。檢測結果發現:箭頭的三個弧面完全相同,誤差最大隻有0.01釐米,這是一種超越完美的流線型箭頭。這種箭頭的輪廓線跟子彈的外形完全一樣,子彈的外形是為了減低飛行過程中的空氣阻力,我們有理由推測,秦人設計這種三稜形箭頭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秦人憑經驗接近了現代空氣動力學的規律,這種古老的箭頭是早期飛行器當中的範本,它和今天的子彈一脈相承。

首先要強調,秦軍的裝備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先進,至少是不如六國軍隊的。秦弩雖然製造精良,但是和專門製造強弓勁弩寶劍的韓國還有差距,在鐵製兵器上,甚至連燕國都比不上。但是秦國的武器配備相當合理,組成了一個有機的組合。

秦軍的先鋒士兵多是弩手。所謂臨陣三箭,秦軍使用弩箭主要是為了打亂敵軍的攻擊陣型,掩護自己後排士兵的衝擊。在野戰中,弩箭並不像我們想象那樣起到決定作用。

前鋒弩手之後,是身著重甲的強悍武士,他們是秦軍本陣的核心。他們密集地排布在一起,6米長矛、長戟一致向前,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力量。

橫掃六國,一統江山——大秦虎師

通過強大的軍隊和不斷的勝利,秦國的疆土、財富如滾雪球般增大,最終形成了統一的大秦帝國。統一後,秦軍旺盛的武力和對財富的渴望仍有增無減,秦王的利劍終於指向了匈奴和南粵。打得匈奴人不敢)南下而牧馬,殺得越人“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但是大敗匈奴和越人後,秦國大軍卻迷失了。我們到底要向哪打呢?我們要去哪裡獲取首級、爵位和財富呢?可惜的是,秦始皇手中沒有地球儀,手下也沒有鑿開西域大門的張騫,否則他一定會揮劍西向,像成吉思汗一樣,將死亡的恐怖印刻在西方人腦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