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中雄,道不同》:同是王者;为何虎独行,狮群居?

雄中雄,道不同《雄中雄,道不同》:同是王者;为何虎独行,狮群居?

强悍的个体战斗力

老虎选择西伯利亚虎为代表,有时提提印度虎-孟加拉虎、中国虎-华南虎;狮子以非洲狮为代表。先比较体形和重量。西伯利亚虎在老虎中体形最大,也比非洲狮略大。
《雄中雄,道不同》:同是王者;为何虎独行,狮群居?​资料记载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是前苏联中亚共和国猎取的西伯利亚虎,雄性、体长4米(不计尾巴)、体重400公斤以上,孟加拉虎次之,也比非洲狮略小。孟加拉虎体重160~270公斤,体长2.5~3米。华南虎更小,体长2.5米,体重110-150公斤。非洲狮:雄性体重180-300公斤,身长3.5米。再比较捕食技巧和在食物链中的地位。西伯利亚虎在所有猫科动物中捕食技巧最高,这是因为其栖息地高寒恶劣,野牲稀少,无法承受捕食失败。西伯利亚虎在当地食物链中无可争议处于顶点,其猎物包括所有食草兽和食肉兽,大型且性情暴烈的食草兽如:马鹿、亚洲野猪。食肉兽如:亚洲棕熊、豹、亚洲黑熊、狼、猞狸、獾、狐。


《雄中雄,道不同》:同是王者;为何虎独行,狮群居?​​由于豹与虎食物相同,所以在虎的领地绝不允许豹存在,因此捕食豹的几率很小,但有资料显示西伯利亚虎的粪便中发现豹的毛发。亚洲棕熊尽管体形庞大也不是东北虎对手,雄性棕熊被虎偷袭的记载很多。而黑熊更不行了,在冬季冬眠的黑熊经常被虎从洞中挖出甚至没有机会抵抗。在北亚狼群个体数量少,一般不超过7只,因此只能躲避虎。当然有很多传闻雄性野猪战胜东北虎,不过野猪是防御方,不被捕杀是胜利,能击毙西伯利亚虎的记载太少。而且受伤致死的虎一般是老年、残疾虎(缺犬齿)或年青幼虎,无法捕食其他野牲,才不得不攻击战力很强的雄野猪。由于西伯利亚虎(我国称东北虎)与人类生活区较远,所以西伯利亚虎对人类一般主动避让,不去招惹陌生的东西。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栖息地野牲相对丰富而与人类重叠,因此其捕食成功率不如西伯利亚虎,但是对人类危险最大。与人类斗争经验最丰富的是华南虎。华南虎是中国独有,与国人奋斗2000年,对如何攻击和躲避技巧最丰富,所以处境最危险。50-60年代中国大规模捕杀华南虎,现在是比大熊猫还危险且珍贵的物种。杀人最多的记录保持者是在印度的孟加拉虎,与印度人素质和当地环境有关。
《雄中雄,道不同》:同是王者;为何虎独行,狮群居?​在当地食肉兽中豺对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构成威胁,豺攻击力不如狼,但群体比狼群更多且坚韧又没有种族之分,不同豺群会配合攻击虎豹。在印度曾有20只豺群攻击一只成年雌性孟加拉虎,虎在第一次对抗中杀豺7只,伤6只,摧毁豺群的进攻力。但是残余豺群立刻召唤邻近领地的另一支豺群-26只豺加入对虎的攻击,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杀4只,伤2只后,开始逃跑。豺群追击40公里,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后近40只豺捕杀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后战场又有7只豺被杀。中国也有传说-豺是虎克星。但是亚洲象和亚洲犀牛、野牛不是孟加拉虎的对手。成年雄性亚洲象可以自保,但绝不主动攻击老虎与非洲象相反,而且雌性亚洲象无力抵抗孟加拉虎。
《雄中雄,道不同》:同是王者;为何虎独行,狮群居?

集体的爆发力

狮群通常捕食比较大的猎物,例如野牛、羚羊、斑马,甚至年幼的河马、大象、长颈鹿等等,当然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等等也不会放过。有时它们还会仗着自己个头大,顺手抢其他肉食动物的战果,比如哪只在错误时间出现在错误地点的豹,甚至为此不惜杀死对方。另外,它们还会吃动物腐尸。较独行的老虎,狮群的战斗力更强,捕猎的成功率也相对较高,在数量的优势下它们甚至捕杀成年的大象,或是成年长颈鹿,犀牛等成年大型动物,一般由雄狮正面对抗,雌狮伺机而动。


《雄中雄,道不同》:同是王者;为何虎独行,狮群居?

与其他猫科动物最不同的是,狮属群居性动物。一个狮群通常由4-12个有亲缘关系的母狮、它们的孩子以及1至6只雄狮组成。这几个雄狮往往也有亲属关系,例如兄弟。狮群的大小取决于栖息地状况和猎物的多少。东非的狮群往往比较大,因为那里的食物充足。最大的狮群可能聚集了30甚至更多的成员,但大部分狮群维持15个成员左右,小一些的狮群也很常见。一个狮群成员之间并不会时刻待在一起,不过它们共享领地,相处比较融洽。例如,母狮们会互相舔毛修饰,互相哺育和照看孩子,当然还会共同狩猎。狮群中的狩猎工作基本由女性成员完成。它们不论白天黑夜都可能出击,不过夜间的成功率要高一些,尤其是月黑风高的夜晚,风对狮捕食来说一般没多少影响,不过要是遇到大风天,它们可能就会占了便宜,因为风吹草动制造的噪音会掩盖住这些女性猎手靠近的声音。这些巾帼英雄们总是协同合作,尤其是猎物个头比较大的时候。雌狮总是从四周悄然包围猎物,并逐步缩小包围圈,其中有些负责驱赶猎物,其他则等着伏击。尽管这招看着厉害,但实际上它们的成功率只有20%左右。如果狩猎地比较容易藏身,它们才容易获得成功。如果一旦吃饱了,它们能5、6天都不用捕食。


《雄中雄,道不同》:同是王者;为何虎独行,狮群居?

狮群中捕猎的主力是雌狮,因为成年的雄狮有着深色的鬃毛,这样会很容易被猎物发现,不容 易获得食物,所以它们只有在对付大型猎物的时候才发挥自己的力量。雌 狮主要负责捕猎,雄狮配合它们。除了捕猎,狮群中繁育后代的事情当然 也靠雌獅了,它们在与雄獅交配之后就会生下小狮子,抚养小狮子成长的 任务自然也落在雌獅的身上。这样看来,雌狮的贡献也很大。狮群中的狮子各司其职,整个狮群才能安然有序地生活

在狮群中,主要是雄狮占主导地位, 雌狮又占大多数,一般它们都是互相认识或者有亲缘关系的。在一个狮群 中只有一只成年的雄狮,除非是上一任的雄狮首领是两只以上,这种情况 下才会有两只以上的成年雄狮,但这种情况太罕见了。除此之外,幼小的 雄狮在成年之后,为了防止近亲结婚,也会慢慢被驱逐出狮群,而雌狮则 会被留在群内。所以,在一个狮群中,雄狮是很少见的。虽然一个狮群中可能有几只雄狮,但肯定会有一只是领头的。成年的 雄狮也会有自己的使命,它们并不能整天和狮群待在一起,而是常年在领 地周围游走,来保卫自己的领地。狮群中的首领能够当多久也取决于自己 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击败外敌。狮群更像一个充满爱的集体。
《雄中雄,道不同》:同是王者;为何虎独行,狮群居?​​

如果让我来客观评价狮子和老虎的群体关系,实际上我也很难说出好坏。只能通过分析得到结论。但是我得出的结论就是狮子的群居方式造成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而在一定的时期内辐射扩散的能力强!这两者实际上是一种矛盾。说狮子是群居的而老虎是独居的实际上也不是绝对的说法,狮子有可能会出现独居的个体,而老虎也曾经有小规模群居的现象发生。只不过狮子的独居更加常见一些。并经两者的分化时间并不是很长,一些习性多多少少有相似之处。

《雄中雄,道不同》:同是王者;为何虎独行,狮群居?

但是不得不承认,老虎是有能力向草原、戈壁进行扩散的。豹也是这样。但是如果在扩散的时期遇到了狮群,我觉得它们会受到阻止,如果两者在这些开阔地形相遇,我相信狮子有能力将老虎驱离!不然也无法解释更新世时期的现象。至于老虎是否曾经群居过现在有些疑问,但是我们观察到了老虎的协作能力还是很强的。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狮群确实过于特化。我说这些大家可能不爱听,我可以换一种方法给大家讲。比如放一群老虎到非洲,如果这些老虎最终开始适应群居并打败了狮子,就是说完成了取代,那么这些老虎也会走向进化的不归路!

文;古三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