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熟悉的味道,是牽絆人一輩子的濃淡鄉愁

餐桌上熟悉的味道,是牽絆人一輩子的濃淡鄉愁

龐龍有一首歌叫《家的味道》,其中歌詞寫到:

家的味道是媽媽親手做的菜餚

香氣飄散我那兒時的路

粗茶淡飯伴我長大

餐桌上熟悉的味道,是牽絆人一輩子的濃淡鄉愁

人生最早感知到的,最直接的幸福,就是唇齒之間的那點香和甜。

而在孩子眼裡,媽媽的味道不只是舌尖上的酸甜苦辣,更意味著媽媽很愛我,總是和我在一起。

出生在一個廚房熱鬧的家庭裡,是生而為人的第一個幸運。

餐桌上熟悉的味道,是牽絆人一輩子的濃淡鄉愁

餐桌上熟悉的味道,是牽絆人一輩子的濃淡鄉愁

現代人總是樂於以無害的“吃貨”標籤自我標榜,因此《舌尖上的中國》應運而生。

總導演陳曉卿在做客央視《對話傳媒人》欄目和網友聊內幕時,曾坦言道:希望通過美食的窗口看到更多的中國人,看中國萬千大眾最樸實、最生動的故事,看人和食物的關係,看人在食物面前的美好,和食物背後的美好,以及人和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

如果說觀眾在《舌尖1》中看到的只是一個優質的吃貨動態地圖,那麼,在第二部中卻能明顯感知到家園情懷的重量。

餐桌上熟悉的味道,是牽絆人一輩子的濃淡鄉愁

而粉絲給出的是評價是:“門檻低,易代入”、“有親近感”。

那麼這個“易代入”說的是易代入什麼?“有親近感”又是指有什麼親近感?另一個粉絲給出了答案,即:

舌品中國,味知鄉愁

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余光中的《鄉愁》早已人盡皆知,但比起他因戰亂11歲就輾轉流落到臺北,而後又經歷了40多年可望而不可即的兩岸隔絕狀態之後的鄉愁體驗,以食為天的普通大眾更易感知到的則是最基礎的物質體驗、感官體驗,即:一日三餐的口舌之慾。

餐桌上熟悉的味道,是牽絆人一輩子的濃淡鄉愁

無論感情濃淡與否,鄉愁無非是:鄉音、鄉味、鄉人、鄉情這四個病根。有句俗語說得好“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讓人憔悴、讓人轉轉反側的鄉愁不可捉摸,最直接、最易得的物化莫過於日常無時無處不在的語言和食物,因此,鄉音作為觸發點才能夠瞬間引發精神、情緒與淚水的決堤,但卻有“十里不同音”的地域差異,不能引起廣泛的共鳴。

唯有餐坐上的食物才是無差別的、最能治癒人的良藥。

餐桌上熟悉的味道,是牽絆人一輩子的濃淡鄉愁

餐桌上熟悉的味道,是牽絆人一輩子的濃淡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