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天读书,读了15,年,毕业了找一份工作都显得有点困难

为什么天天读书,读了15,年,毕业了找一份工作都显得有点困难

这是黄靖第8期分享

文︳黄靖

最近一段时间,被这个问题困扰了。

从小学读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至少3年,至少足足15年读书学习,为什么会连找一份工作都比较困难,无法胜任!

上周在做职业咨询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对话

求职者A:我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好?

我:读书期间,这个问题有考虑过吗?

求职者A:没有

……

还有一次

求职者B:哥,我工作1年了,接下去不知道做什么?

……

求职者蛮着急的。

这个问题,真心不是一句话可以回答。

以前遇到类似问题,都没有特别注意,最近却如一颗石头压在心口。

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认知上出现了问题。

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读书读的少吗?

绝对不少。

那为什么15年,换来一份工作都如此困难。

纯粹的教育体制问题?

也不是。

我认为还是出在自我认知上。

所以,戒除人的惰性,正确读书,用知识力量来改变自己,做一份工作其实不难。

谈到,读书!

许多人,读了15年甚至更多,却仍然不会读书,存在如下4种现象。

1、 读而不思

2、 思而不行

3、 行而不结

4、 结而不用

为什么天天读书,读了15,年,毕业了找一份工作都显得有点困难

对此,我解释一下。

读而不思。就是当下我们都流行的,买书控,书架上一堆书,买来时拆开翻了翻,走马观花,后仍在哪里都不知道了。

思而不行。就是看是看了,化了整整2个小时,也思考了一下,这个现象在当下最普遍。

当下互联网碎片化、信息化给人们带来“随时随地”学习机会,刷朋友圈、学习在线课程,却从没有尝试一下教的方法管不管用,乐此不倦,学完这个学下一个。

行而不结。就是一部分朋友,把学的技能也及时用于实际。但由于知识不是一蹴而就,好方法也需要不断实践,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就是师傅教一套拳法,第一招和最后一招在实际对战中,可能不分先后出拳,如果你是初心者,只能从第一招打到最后一招,这样黄花菜都凉了。

工作技能也如此,培训必须是一招一式,但实践却需要融会贯通。所以,学习了,也实践了,却没有去总结,总结规律、方法、付出了心血,回报很少,这就是当下职场里最悲哀的现象。

史玉柱说“只记功劳,不记苦劳”,好残酷的管理制度。员工勤奋工作,可如果没有业绩,老板只能是感叹可惜。如果讲人情,企业就倒闭,这是史玉柱破产过后重生的经验吧。

为什么天天读书,读了15,年,毕业了找一份工作都显得有点困难

结而不用。最可惜,很多时候,我们努力了,也总结了,也反思了,却只是把它放在脑子里,等有机会了在用。

其实人性这个东西,是很奇怪的,或许,这个方法第二天就可以实践,或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我建议,主动出击,主动去用,把这个技能真正融入自己的血液。

15年读书,其实挺长的,只有你自己认知提高了,明白了一些生活本质的东西,无论什么网,还是智能机器人,万变不离其中,变的是生活方式,不变的人性。

就如人始终要吃饭,科技最多改变是饭用什么煮或怎么到人到面前。

饭入口,这个怎么都改变不了。除非人类变成植物,光合作用,就不用吃饭了。

职场成长,从认知开始,记住人是惰性的,谁都不想动脑,别人不动,你动了,你就精进。

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也喜欢不写,可担心我脑子生锈了,你们不喜欢我,而后被智能机器人代替,那我就没有活干了。

职场成长,我们一起换个方式读书!

智能时代,我们一起智能工作,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