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发黄信封 帮南京夫妇找到失联28年的亲人

6月17日,端午小长假第二天,遵义凤冈县龙泉派出所民警凭借两个20多年前的信封,帮助来自南京的王传富夫妇找到了失联28年的亲人,圆了他们的寻亲梦。

两个发黄信封 帮南京夫妇找到失联28年的亲人

王传富夫妇(右)与陈建国(左二)合影。

父亲当兵背井离乡 去世时没见到老家亲人

17日早上,王传富夫妇俩走进凤冈县龙泉派出所求助:“民警同志,能否帮助我寻找一下失散28年的亲人。”现年61岁的王传富家住南京,他是遵从父亲王开明遗言,来凤冈寻找失散的亲人。

1944年,家住凤冈县绥阳镇的王开明被国民党“抓壮丁”。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南京时,父亲突然患病,病愈后,未能追上部队。”王传富说,全国解放后,父亲娶妻定居南京。

王开明身处异乡,时时思念着家乡的亲人,上世纪60年代初,他与老家凤冈的弟弟王永瑞取得联系,曾回乡探亲一次。此后,兄弟俩保持着书信往来,在信件中互报平安互诉思念之情。1990年,王永瑞突然患病去世,接到加急电报,王开明匆匆赶回凤冈绥阳镇。30年后,再次与弟弟相见时,两人却已阴阳相隔,王开明悲伤至极。

由于时代变迁,凤冈的王家人与定居南京的王开明均多次搬迁新居,又因当时通讯条件有限,彼此间中断了书信往来。2005年,王开明在南京离世,去世前也没能再见到凤冈的亲人一面,嘱托儿子王传富一定要找到老家的亲人,这也成了王传富的心结。

仅凭两个发黄的信封 夫妇俩踏上寻亲之旅

“父亲已去世13年,离世时嘱托我寻找亲人的事,一直萦绕在我心里。”王传富说,仅凭当年父亲留下的零碎信息,加之他出生在南京从未到过凤冈,欲寻找亲人很难。

其实,这些年来,王传富也曾通过各种方式寻亲,还多次到当地公安系统查找父亲的家人。由于父亲参军前叫王永祥,参军后改名为王开明,也从未向他提起过改名的事,使王传富多年寻亲都未能如愿。无奈之下,王传富想起20多年前,堂姐夫陈建国曾给父亲写过几封信,于是,他从家中箱子底找出两个发黄的信封,把寻亲心愿全寄托在这两个信封上。

“走,我们去一趟贵州凤冈,看能否找到亲人。”6月17日,王传富夫妇乘坐飞机到达遵义,随即不顾旅途疲惫,搭车直奔凤冈县。

民警挨家挨户寻线索 几经周折帮亲人团聚

龙泉派出所民警黄元伟听完王传富夫妇的诉说,又看了两个发黄信封上的地址,立即安排负责龙井社区的民警李盛华协助夫妇俩寻亲。

仅凭两个20年前的老信封,地址却早已变迁,寻亲无异于海里捞针。李盛华没有放弃,他查找到信封上记载的凤冈县环北路、解放路,如今属龙井社区管辖,通过户籍系统查找该社区名叫陈建国的人,又经过筛选,确定了一个家属名叫王传会,相貌也与王传富相似的陈建国。李盛华带着王传富夫妇俩来到龙井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说,陈建国已不居住在该社区。李盛华只好从陈建国曾经的街坊邻居入手寻找,带着王传富夫妇俩挨家挨户走访、询问,看是否能够获得线索。

经两个小时走访,李盛华获知陈建国的弟弟陈建伟就居住在龙井社区,随即找到陈建伟,获取了陈建国的联系电话。李盛华拨通陈建国的电话,说明原因后,得知其居住在斌鑫小区,又开车将王传富夫妇送到斌鑫小区。经双方确认,陈建国正是王传富夫妇要寻找的亲人,双方紧紧拥抱喜极而泣。

随后,陈建国通知在凤冈的所有亲人前来认亲,并邀约王传富夫妇去绥阳镇老家走亲访友,看望王开明曾居住过的100多年前修建的老房子,又去凤冈景区旅游,一家人相聚甚欢。

两天,相聚时间太短!由于王传富订了回程机票,18日下午已踏上返回南京的路,但全家人已约定了下次团聚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