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雲南的這些特產,即將在南博會上一戰成名!

在雲南39.4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

造就了雲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和豐富的物產資源。

“雲藥”、“雲茶”、“雲咖”、“雲花”、“雲錫”

等雲南特產品,

已飄洋過海、走向世界各地,

成為雲南的新形象標籤。

據說雲南的這些特產,即將在南博會上一戰成名!

在13日開幕的第16屆東盟華商上,雲南再次舉辦“華商走進雲南,雲品走向世界”專題推介活動,在更加宏觀、更加廣泛的層面,向世界華商介紹“雲品”的獨特優勢。緊緊圍繞“三張牌”,讓世界華商瞭解和感受“雲品”的魅力。

到現場感受下雲南特產的火熱人氣吧!

據說雲南的這些特產,即將在南博會上一戰成名!

老窩火腿

老窩火腿,古老相傳已有1000多年曆史,據地方誌記載明朝年間就已成為大理國貢腿,產於雲南怒江大峽谷瀘水縣老窩鎮,其形狀多為“琵琶形”或“柳葉形”。

淳樸的古寨子習慣用老窩土豬在樹林裡放養為主,待其肥育後在每年十冬臘月春節來臨前屠宰“過年豬”,“過年豬”的豬後腿抹上怒江特有的“桃花鹽”,依古法制作而成。常年都掛在農家灶房裡,有一點淡淡的煙火味,凝聚了古寨子大自然精、氣、神。

據說雲南的這些特產,即將在南博會上一戰成名!

數百年來,稀有的老窩火腿一直是達官顯貴爭相用於宴請饋贈之美食。

彝族刺繡

雲南楚雄州向來有“中國彝族文化大觀園”之稱,彝族刺繡則是彝族人引以為傲的“指尖藝術”。

據說雲南的這些特產,即將在南博會上一戰成名!

與中國“四大名繡”蘇繡、粵繡、湘繡、蜀繡相比,彝繡以紅、黃、黑為三大原色,具有技法粗獷、色彩濃烈、集中反映彝族人圖騰崇拜、民俗風情等特點。

永勝瓷器

永勝瓷器,早在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就能批量生產。民國時期,開始引進江西景德鎮的製陶工藝,使永勝瓷器有了瓷質晶瑩明澈、繪圖明麗古雅特色。

據說雲南的這些特產,即將在南博會上一戰成名!

永勝瓷器是傳統工藝與現代高科技的結晶,其中,高中檔民族餐具,瓷質晶瑩,明澈奪目造型古樸大方,色彩既有五彩繽紛,沉著古雅,豔麗而不俗的釉下五彩;又有強烈民族風格,享有較高聲譽的粉彩。

劍川木雕

劍川木雕是一種木雕工藝品手法,產於大理州劍川縣,始於公元十世紀。白族人民在吸收了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後,逐步形成了獨特精湛的技藝。

劍川縣素稱“木匠之鄉”,木工藝人擅長雕刻各種人物、花鳥、山水以及龍鳳吉祥如意等圖案,用以裝飾門窗、傢俱等。

據說雲南的這些特產,即將在南博會上一戰成名!

劍川木雕繼承和發揚了優秀的民族木雕藝術,產品選用優質的紅木、西南樺、緬甸紅木,以及天然植物漆和聞名於世的彩花大理石,使產品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工藝價值和收藏價值。

鶴慶銀器

鶴慶銀器製作技藝,主要流傳於大理州鶴慶縣新華村。歷史悠久。《鶴慶縣誌》記載,“屯軍中有善冶煉和以銅、銀加工器具者。村民又習之,諸技藝均能,世代傳襲。”可以看出,距今有500年以上歷史。

據說雲南的這些特產,即將在南博會上一戰成名!

雲南銀器製作技藝中,鶴慶縣最為出名。當地藝人用純銀為主料,以鏤雕和純銀抽絲編盤工藝相結合,根據所需製品形態、規格,加工而成。保留了較為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特徵,銀器造型豐富,種類繁多,工藝精湛,質量上乘。產品遠近聞名,遠銷各省市以及美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尼泊爾、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深受世人稱讚。

花米飯

花米飯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壯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

據說雲南的這些特產,即將在南博會上一戰成名!

花米飯是選上好的糯米淘淨曬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葉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浸泡三四小時後晾乾,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甄子裡蒸熟。

花米飯色澤鮮豔誘人,裝在碗裡,猶如一朵初放的紅玫瑰,馨香四溢,沁人心脾。

白族扎染

扎染古稱“絞纈”,是我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技藝。大理叫它為疙瘩花布、疙瘩花。因主產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爾人們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

據說雲南的這些特產,即將在南博會上一戰成名!

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的傳統民間工藝產品,該產品集文化、藝術為一體,其花形圖案以規則的幾何紋樣組成,佈局嚴謹飽滿,多取材於動、植物形象和歷代王宮貴族的服飾圖案,充滿生活氣息。

其工藝由手工針縫扎,用植物染料反覆浸染而成,產品不僅色彩鮮豔、永不褪色,而且對皮膚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現代化學染料有害人體健康的副作用。

......

據說雲南的這些特產,即將在南博會上一戰成名!

大美雲南的特色物產,

數不勝數。

如果你也對此感興趣,

就去14日開幕的南博會上,

一探究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