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活細胞作傳感器 電子膠囊探腸病】美國研究人員首次使用經基因改造的活細胞製作微型傳感器,進而製成膠囊,用於探查胃腸道疾病。摘自《人民健康網》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人腦為什麼這麼大?60%是生態因素!】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了一項演化學研究:英國科學家開發的新預測模型認為,驅動人類形成如此大的大腦的主要因素是生態。而人腦為什麼這麼大,是生物進化學長久以來的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該研究有助於人們進一步釐清該爭議。
摘自《科技日報》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視網膜可用於檢測帕金森病】西班牙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首次在視網膜上檢測到了與帕金森病發病密切相關的阿爾法—突觸核蛋白,這一發現有望應用於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診斷。摘自《健康報網》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多洗臉不能去油脂

很多油性皮膚的人認為,多洗臉可以去掉皮脂腺分泌的多餘油脂,不堵塞毛孔。這是錯誤的認識。皮脂腺位於皮膚較深的部位,洗臉本身並不能改變皮脂腺的分泌,要想通過洗臉使皮脂腺的開口通暢或者洗掉皮脂腺內多餘的油脂幾乎不可能。過多地使用潔面產品洗臉,只會破壞皮脂膜和天然屏障,而加重皮膚的乾燥,使皮膚出現出油又脫皮的狀況,更難護理。所以,洗臉以舒適清爽為目的,並不需要過度清潔。

蒸臉的溫度並不是越高越好,蒸臉的時間以10~15分鐘較合適,以1~2周做一次為宜。對於乾性和敏感性皮膚的人,不建議蒸臉,否則易造成角質層變薄,皮膚更幹更敏感。蒸臉後一定要根據膚質的不同,及時使用保溼護膚品,這個時候的吸收是最好的,既可以保護新生的皮膚,又能達到較好的護理效果。摘自《健康報網》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乾洗臉、拉手臂、後抬腿 足不出戶鍛鍊全身(三)

一提到鍛鍊,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跑步。的確,跑步會令身體變得更健康,但跑步並不能把全身各個部位都鍛鍊到位。特別是一些白領總是抱怨“工作忙、時間少、一坐就是一整天”,根本沒有時間鍛鍊。因此,西安體育學院運動醫學教研室教授苟波給大家提供了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鍛鍊全身。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3.腰腹部:平板支撐。很多人坐在辦公室不運動,體重直線上升,成了“過勞肥”的受害者。特別是腰腹間贅肉突出,增加“三高”的風險。

鍛鍊方法:平板支撐是時下流行的鍛鍊腰腹肌肉的運動,具體做法是,先俯臥,雙肘彎曲支撐面上,肩膀和肘關節垂直於地面,雙腳踩地,身體離開地面,軀幹伸直,頭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儘可能堅持得久一些。還可以進行一些腰部扭轉或拉伸動作,以促進腰部疲勞恢復。摘自《生命時報》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營養非“蒸”莫屬

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而烹飪手法更是五花八門,但要說最營養的烹飪方法,當然是非“蒸”莫屬。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1.蒸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各類維生素;

2.100℃的溫度可保持食物原有的色澤和口感;

3.可以提高食物中類胡蘿蔔素、磺化烷的抗氧化能力;

4.可以減少用油、用鹽,更容易實現清淡飲食。摘自《生命時報》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為啥孩子總是精力充沛

為什麼孩子總是精力旺盛,不知疲倦?美國《生理學前沿》雜誌刊登新研究發現,孩子不僅具有抗疲勞的肌肉,而且高強度運動後能快速恢復,甚至超過訓練有素的成年運動員。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法國克萊蒙奧弗涅大學和澳大利亞埃迪斯科文大學研究人員對3組受試者展開研究,分別是8~10歲男孩、非運動員(成年人)和國家級運動員。研究人員記錄了參試者騎自行車後的心率、攝氧量和乳酸清除率等數據,以觀察參試者運動後的恢復速度。結果發現,男孩能更多地利用有氧代謝,因而高強度運動後不會感覺太累,身體恢復速度甚至比成年人更快。

研究還發現,孩子在肌肉耐力方面比成年人更強。這有助於優化體育鍛煉,培養運動潛能和運動興趣。摘自《生命時報》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中藥肉豆蔻能修復肝臟損傷

我國一項新研究發現,中藥肉豆蔻具有護肝作用。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研究人員表示,肉豆蔻中富含一種被稱為木質素的抗氧化劑,該物質通過作用於肝臟中的過氧化物酶體增殖劑激活受體,可起到預防肝損傷的功效。另外,肉豆蔻能調節器官的脂肪含量,從而減輕器官炎症,保護肝臟健康。摘自《生命時報》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新鮮水果有益糖尿病患者

眾所周知,對普通人來說,食用新鮮水果蔬菜有益健康,但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敢吃水果,擔心糖分高。英國牛津大學一項研究卻顯示,食用新鮮水果除了能降低普通人患糖尿病風險,對糖尿病患者也同樣有益,能夠降低他們患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研究結果刊載於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醫學》雜誌。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研究人員追蹤調查了中國10個地區約50萬人的水果消費習慣。7年後,調查對象中新增9500多例糖尿病患者。綜合考慮調查對象的年齡、性別、居住地、社會經濟狀況、身高體重指數以及糖尿病家族史後,研究人員發現,調查啟動時未患糖尿病的調查對象中,常吃新鮮水果者患糖尿病的風險明顯低於不吃水果者;調查啟動時已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中,與不吃水果的調查對象相比,常吃水果的人死亡風險顯著降低,出現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也較低。

研究人員發現,每日食用新鮮水果的調查對象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不常吃水果者低12%。每週食用新鮮水果超過3次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能降低17%,出現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低28%。

研究人員認為,新鮮水果之所以能夠預防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原因在於它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食用水果宜選擇升糖較緩的水果,如蘋果、橙子、梨和漿果,少食或忌食香蕉、葡萄和熱帶水果。摘自《人民健康網》

今日,健康早知道!「2018.6.4」

痛風患者喝水有講究

痛風患者一般每日應喝水2000毫升,通常一個暖瓶是2000毫升,即喝1暖瓶水。不過需要注意以下特殊情況:

1、氣溫不同,飲水量不同。夏天出汗多,2000毫升水肯定不夠。人體出入基本平衡,所以可觀察尿量,保證每日尿量大約2000毫升。

2、要分次補水,拒絕暴飲。尤其是心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暴飲可能加重心臟、腎臟負擔,並且需要注意限制鈉鹽攝入。

喝水分四個時間段:即早上起床後到早餐前30分鐘,早中餐之間,中晚餐之間,晚餐後45分鐘到睡覺前。”羅東萍提醒,不要在飯前30分鐘內和飯後45分鐘內喝水,防止沖淡胃液,影響消化。睡前飲水對防止尿路結石很好,有尿路結石者夜間加喝一次水更好。摘自《人民健康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