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团体组团出演偶像剧,老模式新玩法:但剧还是要有剧的样子

偶像团体组团出演偶像剧,老模式新玩法:但剧还是要有剧的样子

传媒大眼导读

随着网剧《我的皇帝陛下》热播,剧中因星座不同导致内外在大相径庭的各类花美男也成了观众粉丝们热议的新话题。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中的所有男主均来自当下热度不断升温的偶像组合X玖少年团。以强人气推动网剧点击量,而剧集的热播又为这些人气偶像带来更多的关注度,这种互利双赢的好买卖其实在影视作品中早已屡见不鲜,只不过如今的营销模式较之以往又有了不一样的新玩法。

偶像团体组团出演偶像剧,老模式新玩法:但剧还是要有剧的样子

组团演剧由来已久,曾经甜过你我他,却也终究被时代淘汰

在华语影视圈中,偶像团体集体参演同一部影视作品其实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1990年,出道仅2年时间的偶像组合“小虎队”就共同出演了电影《坏小子游侠儿》,且反响热烈,票房位列当年台湾电影前十。

这是偶像团体集体出演影视剧的首次尝试,且收效甚佳。都说唱而优则演,影视作品不仅将偶像团体又一次推向了更多受众,同时也使其影响力迅速扩展到更多层面。此后,更多的偶像团体纷纷效仿,只不过最终结果有好有坏而已。

台湾的“5566”组合选择的路线,就是在参演偶像剧的同时加推其原声大碟,借影视作品的东风进一步宣传自己的音乐作品,再以此为基础进军综艺领域。随后的“183club”也采用了相同的营销模式,优选平均身高183CM的型男成团,在集体出演《王子变青蛙》的同时加推歌曲,虽一举成名,但由于后劲不足最终还是没能阻止各位成员单飞。

而名噪一时的“飞轮海”组合,更是在此类模式上疯狂吃糖,成员集体出演的《终极一班》一举成为现象级的偶像剧,使组合的人气一路高唱凯歌,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第一人气组合。

偶像团体组团出演偶像剧,老模式新玩法:但剧还是要有剧的样子

这种建团后进军影视圈,利用跨界发展打响知名度,再优选强项进行专项打造的模式,在团队声名在外时确实会起到不小的加分作用,可是随着受众的审美口味越来越易变,偶像团体本身又往往自带速食属性,加上影视剧的拍摄周期与偶像团体的人气升降周期存在不对等的问题,市场反馈一旦滞后,往往影视剧还没来得及与观众见面,偶像团体的人气就已经呈现断崖式的下滑了,这些因素都决定着此类操作模式的成本急剧升高,且风险增大。

网剧时代来临,快消渠道多元化,老模式有了新玩儿法

曾经的偶像们虽然没落了,但是通过组团演偶像剧来打造偶像团体人气及定位的模式,却并未就此消失,只是在等待着适宜的大环境和适合的变通模式来将其重新唤醒。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娱乐业的迅猛发展和网剧的崛起,这一传统的造星模式似乎又找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相比之下,网剧的成本更低廉,但吸粉能力往往更强,制作周期上的短平快也完全符合偶像团体组团出演影视剧的节奏。这些客观条件的出现,都为这一造星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着力点。于是乎,各类偶像团体纷纷亮相,并取得了超乎预期的良好反响,其中的佼佼者就是TFboys组合。

2013年出道的TFboys组合,一改之前那些成名的成年偶像的路数,主打少年偶像的养成路线,让粉丝们亲眼见证这支少年团逐渐走向成熟的全过程,从而让粉丝们拥有全方位的参与感。而TFboys的作品表现也十分稳定,通过集体出演《男声学院自习室》、《超少年时代》、《我们的少年时代》等三部网剧作品,成员们的人气也开始水涨船高,各种妈妈粉、阿姨粉、姐姐粉、妹妹粉以及路转粉每天都以几何倍数增长。凭借居高不下的强人气,TFboys终于成长为偶像团体中名副其实的一线。

偶像团体组团出演偶像剧,老模式新玩法:但剧还是要有剧的样子

由于网络剧题材的宽泛和传播的便易性,很多年轻粉丝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题材和陈旧的表现方式,转而对新颖的题材、与时俱进的流行文化以及更接地气的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对于传统的电视剧而言,网剧本身的灵活性也更便于上班族和年轻人在碎片时间观看和回放。主创们根据剧情进展在微博等平台带起的话题讨论,再加上制作精良的花絮和播放时互动吐槽的弹幕,都成了团体和各个成员吸粉的法宝,以及打开话题度的利器。

一时间,演艺公司纷纷根据自家团体成员的特性,挑选新颖的剧本,然后将这些偶像团体打包上阵,打造属于偶像团体自身的特定自制剧。在打开市场的前期,既节省了参演合作作品的投资成本,又大大给予了团体中每个成员的表现空间和曝光度,在良性互动的过程中碰撞出更多火花,一方面因人制宜地分配了资源,同时也充分满足了粉丝们多样化的需求。

以《我的皇帝陛下》为例。该剧的剧情设定为女主穿越到由十二星座家族星主掌握的黄道国,与各个星主展开的缘分的奇幻故事。X玖少年团的八位团员在剧中分别饰演个性鲜明的各大星主。强烈的星座特性让每个角色的辨识感极强,而星座所具有的共性也极易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观众们在为自己的星座纷纷打call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各个主演的粉丝,继而转化为X玖少年团的忠实拥趸,成功地完成了个体向团体吸粉的引流。

偶像团体组团出演偶像剧,老模式新玩法:但剧还是要有剧的样子

即使为吸粉才演,剧也要有剧的本来样子

然而,站在影视剧创作的角度来看,这种为团体量身定制偶像剧的方式和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为凸显团体成员们的不同个性,必然会有不同的人物设定,而这种设定本身就要格外慎重,既要有成功引发话题热度的潜力,又不能引火烧身起到负面效果。遗憾的是,当下的多数偶像剧都存在类似的问题,那就是为了制造人物话题往往会在人设上脱离整体剧情,造成节奏的失控甚至是整段的垮塌。

另外,对偶像团体而言,角色的分配也是件令人挠头的事情。首先成员间的演技难免有高低之分,谁来做主角,谁来做配角,万人迷和不讨喜的角色交给谁来饰演,这些都是需要权衡和协调的事情,否则剧作播出后造成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很可能会直接导致团体成员间的不合乃至分化。

在《我的皇帝陛下》中就露出了这种苗头。剧中的绝对男主谷嘉诚的话题度明显被男二肖战碾压,粉丝们对团员受欢迎程度排名的评点也是愈演愈烈,大有站队开撕的架势。虽说这种话题度对影视剧的关注度有所帮助,但对团队的稳定以及长远发展显然存在着隐患。

偶像团体组团出演偶像剧,老模式新玩法:但剧还是要有剧的样子

定制偶像剧的出现,体现了粉丝经济的巨大力量。面对着稳定的粉丝观众群体,影视公司也有了底气持续推出迎合粉丝口味的作品。然而这些作品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否在质量上有更大的提升?还是只停留在利用团体的明星效应赚粉丝钱的层面?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当偶像们的人气不复从前之勇,他们所出演的影视剧还能否长留观众心中,成为可以去回味的好故事?弄清楚这些问题,才是整个影视行业需要严肃对待的事情。

即使偶像团体是为了扩大自身影响力才选择参与影视剧的演出,即使制作团队是为了利用偶像团体的热度为作品拉升人气和关注度,基于上述目的制作而成的影视剧也应该遵循影视剧自身的创作原则,一切以质量为前提。二者之间的相互成就,才是形成影视文娱市场良性闭环的关键因素。

偶像团体组团出演偶像剧,老模式新玩法:但剧还是要有剧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