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融全面动荡期,但绝非坏事!

一.IPO疯狂吸血是短期阴跌的主因

如果要找近期市场下跌的直接主因,那当然是IPO的疯狂吸血。要知道工业富联上周三一天的交易量就占到了整个上证指数的十分之一。

细数一下近期上市巨头包括:医药的药明康德1000亿以上,工业富联4000亿以上,宁德时代估计也是千亿规模,CDR战略配售基金更是卖到了菜场。而且这种步调没有放缓的意思,后续还有像人保集团等大量大型IPO排队。

2018金融全面动荡期,但绝非坏事!

从资金逻辑来讲,A股目前本身就是一个存量资金博弈市场,虽然有入摩之后的外部资金,但是总体承接能力有限。这也是为什么相较于大盘与实盘,龙头白马要稳健得多。因为龙头白马中的一些股票是MSCI的重要成份股,近期海外抄底资金的加仓程度还是比较明显的。

2018金融全面动荡期,但绝非坏事!

未来一段时间这样的IPO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弱,但是不会暂停,这是因为在目前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机构以贷款、信托等形式的融资受到的限制会越来越多。而股市IPO不存在增加金融机构风险的问题,这正是国家战略需要股市发挥作用的时候。

再则目前IPO主体是中国未来经济的希望之所在,其上市对于中国股市的长期发挥,对于A股内在机制的调整,国有资金的战略保值都有着长期的意义,不可能为了平衡市场短期下跌而停止一个长期国家战略!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我在去年常提到的一个词“事实性注册制”。我们都知道此前一波的创业板行情是始于证监会宣布推迟2年实施注册制,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股市融资的根本战略定位,而是希望市场慢慢适应一种比较高速持续的IPO。

随着这种IPO的常态化,近两年市场总体还是出现了一些非常明显的变化。ST类股票彻底成了市场弃儿,庄股大面积减少,壳资源价值不断下降,中小股市值溢价有所减少。这些都是长期趋势,这些趋势的意义就在于会缩小我们的投资范围。

战略经验:ST股坚决不碰,庄股没有可持续性,不可恋战。赌重组成本收益比太差,中小市值没有成长性匹配的股票,阴跌之路只会越走越远。

二.楼市疯狂是市场中期下跌的主因

2018金融全面动荡期,但绝非坏事!

其实无论是巨头IPO,还是CDR的发行,从总的体量来说与股市已经积累的总规模来讲也只能说是九牛一毛。真正让股市形成这种持续下跌的原因还是楼市的高烧不退,从而造成的大量资金分流。目前楼市是全线上涨,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全面上涨,只是一线城市的楼市受严控稍差一点。回顾2015年至今,再一次深深的告诫了所有中国投资者,楼市长期靠谱,股市长期不靠谱。在不断调控的措施下,一二手房形成了一种极为明显的价格倒挂,抢到就是赚钱。然后这又造成了一种客观的“饥饿营销”效果,这种反差效应其实也是中国股市长期的短牛慢熊,因为只有快速上涨的股市才有一点点能力从楼市的嘴里抢下一部分资金。所以中国股市的长牛之路注定坎坷,没有二十年很难成功。

战略经验:楼市与股市的跷跷板效应是主导股市目前处在震荡市的关键因素!

三.牛熊主阶段后,震荡是必然

2018金融全面动荡期,但绝非坏事!

从周期角度来讲,牛熊主阶段后,震荡是必然,原因其实根本不重要。

我的投资战略第一条是好的股票应该有一个好的股价,第二条就是回避熊市主下跌浪后,长期持股,没有必要在意市场短期下跌的原因。

这里跟大家讲一个段子:男女相处过程中最浪费钱的事情是什么?

答案就是送花!因为她看得上你,送花是没有必要的。看不上你,送花也是浪费!

中国股市是一个强周期市场,一直以来延续着牛熊主升跌浪三年,总体震荡三到四年的节奏。我们现在就处在这个三到四年的震荡阶段,假设结果注定,那么中间的过程与理由就变得不重要了。这里有一点结果反推的思维,在股市中是非常不可取的。通常人们投资是先买股票再找理由,这时人们会带有选择性的过滤信息。可是从大周期理论来讲,这更像是一个经验,也许经不起什么推敲。

大家可能知道我专注医药板块的投资,其中根本原因是因为我长期看好医药板块的发展,技术原因是医药板块标的很多,无论什么行情都有机会选到能走出独立行情的股票。可是真正让我下定决定的还是投资经验与教训。在2010-2015年这五年间的A股阴跌之路上,只有医药股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回报与安全感。

像2018年这种阴跌市,在那五年里经历的太多,虽然也有过深套,但是只要是从基本面着手挑出的股票,最后就一定会涨回来。这也是我并不喜欢过多去纠结仓位的原因。因为它存在太多的负作用,频繁操作,追求完美,结果到最后都不如死拿着一只好股票!

战略经验:这种阴跌很正常,被套谁也不愿意,关键是你的经验与能力能否给你足够的信心。

四.从未来的角度看

从未来的角度看,股市与楼市争雄靠流动性,债市再无风平浪静时,但是与股市关系不大!

2018金融全面动荡期,但绝非坏事!

这是一位终管客户问我的问题,为什么我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目前,对于普通投资者,我肯定还是建议持有一二线城市房产为佳,即使有我的指导,也无法大概率的战胜房价,因为我投资股市是从来不用任何杠杆的。而房产投资除了稳定之外,还可以用杠杆去放大收益。

可是我为什么会选择股票呢?因为房产的结局是80%以上的人最终还是会等来房价的崩盘,房子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流通性与价格双双崩溃。

中国房产会崩溃吗?当然会,因为世界经济史中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是没有出现过崩盘的,中国为什么就不会?那中国房产何时崩溃?谁能回答这个个问题不是神棍就是SB!

还记得前两个月美股调整时,多少专家预言美股马上要崩溃吗?可是纳指已经连创新高,我在之前的周报就说过预言对经济危机时间的专家,之前起码预测过100次以上。

中国房地产的总体战略逻辑其实都握在XX手中,因为他控制着土地供应,同时也是整个房地产税收体系的最大受益者。目前看到XX的战略逻辑基本方向是:通过降低房产的流通性,达到一个保价保税的目的。未来共有产权房、一二手房产价格倒挂,加强流通限制等都会降低房产的流通性,从而实现限制投资性需求的战略目的。

如果顺利,未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会变成一个流通性很低的市场,这样既能让房产持有者赚得一个可接受的纸上富贵,也可以让房产市场保持稳定,保住房地产的支柱地位。

承接上文论述,那为什么80%的人会等来房价崩溃?因为房价一直上涨,卖房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不可接受的选项。未来房产流通成本高,难度大,试想一下一手房房价明显便宜的情况下,除非二手房你愿意折价卖,否则基本是没有流通性的。主观客观上都让我们一直持有房产,并一直等到房价趋势逆转的那天。当价格逆转时,房产的流通性更是趋近于零!至于XX的如意算盘,在2008年那个战略机遇期时就已经失去了一大半,未来我并不看好。

我个人选择投资股票,除了个人因素以外,还有我看重股票的流通性。纸上富贵最终是绝大多数人的结果!

最近郭树清发表了一段讲话: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就断了很多金融机构的财路。所以朋友圈里出现了各种解读,为自己的高收益提供各种解释!其实我很赞同郭树清的说法,很多人没有分析金融资产安全性的能力,那就按照这条准标准实行是没有错的。千万别听他们的鬼话,虽然市场会有一定的波动,但这种波动分析、底层资产分析、机构信用分析、公司财务分析都是很多投资者不具备的能力。这次讲话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打破刚兑,给所有金融机构敲警钟!

目前债市动荡,未来只会更加动荡,但是债市的动荡,对于股市并没有实质影响,因为喜欢固定收益的人,最终还是喜欢那个承诺!

2018金融全面动荡期,但绝非坏事!

股市应对策略

3000点攻防战,我们的主体观点是认为破3000点比不破3000点要好。破了3000点那么不破不立,破了之后,市场往往会出现转机,这时候才会有抄底资金和一些大规模的资金进入。此时调整就应该结束,这也就是所谓的不怕急跌怕阴跌。

至于持股上,现阶段,如果是一些质地比较好,成长性比较好的股票短期下跌,完全不用惊慌,守住就行。但是如果是一些中小市值,又不具成长性的股票,尤其是已经长期处于阴跌状态的股票,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回避,并及早止损,因为这种票就算是行情反转也跟它没有太大的关系。

补仓方面,3000点下方或者3000点、3020点左右,都可以缓慢地补,可以每周补、每月补。如果按点位补的话就3000点以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