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在做公鏈?因為沒有DAPP可做

在市值排名前二十的數字貨幣中,公有鏈幣種佔據了很大一部分,比如以太坊、EOS、NEO、量子鏈等等。因為人們相信,這些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項目更具有投資前景,其發行的Token也更安全和可靠。

然而尷尬的是,在公有鏈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真正意義的區塊鏈DAPP項目卻幾乎停滯不前。這就好比,大家都看到房屋出租的前景,於是瘋狂地買地皮、建公寓,到後來才發現並沒有人住進來……

2018年又被稱為“公有鏈之年”,大大小小的項目搞得人眼花繚亂,有的對區塊鏈抱有信仰,立志做出能誕生“殺手級應用”的底層平臺;有的渾水摸魚,只想通過駭人的噱頭宣傳自己的Token;更多的則是介於這兩者之間,他們在DAPP的開發找不到方向時,轉頭去做這個領域的“水電煤”。

為什麼大家都在做公鏈?因為沒有DAPP可做

作為區塊鏈世界的基礎設施,底層公鏈就是為商業應用提供服務支撐的。只有在它的紮實穩健高效運轉的基礎上,區塊鏈商業DAPP才能真正地發展和落地。所以,區塊鏈概念的火熱,除了最先帶動幣市的瘋狂,同時還引爆了公鏈競爭的繁榮。

那麼問題來了:在區塊鏈應用遲遲不能真正落地的當下,公有鏈項目氾濫,其意義何在?並且,它們真的能夠解決所在領域的痛點嗎?

當熱錢大量湧入,我們才發現好像並沒有可用的基礎設施,沒人入住的公寓成了一片又一片的爛尾樓。所以,繁榮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其背後的泡沫似乎一觸即破。

說到底層公鏈,最成功的就非以太坊莫屬了。目前市場上95%的應用鏈都是基於以太坊平臺發佈,但這些亂七八糟的ICO項目,除了把自己的代幣送到各大交易所,真正有區塊鏈信仰的可謂鳳毛麟角。

不僅如此,現在各種聲稱要顛覆以太坊的競爭鏈,幾乎也都是基於以太坊來做的,就連以太坊的“掘墓者”EOS也不例外。因為以太坊本身就有很多的價值屬性在裡面,比如智能合約等等,所以基於其開發個公鏈是既省時又省力的。

為什麼大家都在做公鏈?因為沒有DAPP可做

這樣一來你會發現,開發一個公有鏈的成本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它們很多不過是以太坊的山寨版,修改了一下共識機制就聲稱能解決某個領域的痛點,這多少有些招搖撞騙的感覺。比如,有人山寨了一個所謂遊戲領域的公鏈,但又沒有想過:既然你這麼簡單就能做出來,不差錢的遊戲公司為什麼不自己開發呢?

所以在很多時候,公鏈的開發並不是奔著行業痛點去的,說白了還是為了ICO,然後把自己的代幣炒高,收割韭菜。

如今在幣圈,很多人“聰明”的玩家表示只投公鏈項目,他們視區塊鏈為趨勢和信仰,把公鏈當成長期的投資品。他們甚至不在意幣市的短期震盪,牛市不出手、熊市還加倉,簡直是一個佛系炒幣人。

為什麼大家都在做公鏈?因為沒有DAPP可做

不得不說,這些投資者實在是很傻很天真。幣種的好壞不是簡單一個“公還是私”就能確定的,最重要的還是看項目!看其有沒有自己的技術壁壘,能不能支撐更多的DAPP進駐。

我們還拿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來舉個例子。當初,安卓、塞班、iOS、webOS 、黑莓、WindowsMobile……各路系統雲集手機市場,但到頭來真正活下來的不過是安卓和iOS兩家。所以,你又怎麼能保證NEO、量子鏈們不會殞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