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滄桑話長春——協和會中央本部

百年滄桑話長春——協和會中央本部

作者 | 宋偉宏

選自《百年滄桑話長春》


  協和會中央本部位於“新京”大同大街803號,緊鄰大同公園。1936年 8月動工建設,1937年7月竣工,由關東軍經理部監督設計。建築面積1070 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上二層,地下一層,中部大門及二樓窗戶均為半圓拱形,北邊為劇場,南部為辦公、會議、住宿區。會館落成後,每年的 偽滿全國聯合協議會都在此召開,此前的聯合協議會都是在大和旅館和紀念公會堂召開。

百年滄桑話長春——協和會中央本部

   “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為加緊製造縣一級的偽政權,成立了以“滿 鐵”社員、青年聯盟和大雄峰會為主要成員的“自治指導部”。偽滿洲國成 立後,自治指導部解散,一部分人進入偽滿政府任職,一部分人員糾結在一起著手建立協和黨。1932年4月1日,原滿洲青年聯盟成員山口重次和小澤開作等人在奉天忠靈塔舉行結黨宣誓。但是,這個黨僅存在了兩個月就被關東軍廢除,然後,由關東軍直接籌建協和會。1932年7月15日,在偽滿執政溥儀和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等人的參加下,在偽國務院宣佈成立協和會。溥儀任名譽總裁,本莊繁任名譽顧問,會長鄭孝胥,理事長張燕卿,中央事務局長謝介石,次長中野琥逸,協和會的骨幹大多是青年聯盟和自治指導部成員。同時,協和會在地方縣、旗設立分會、辦事處,在一年多的時間,分會就達900個,會員達30萬人。1934年9月,協和會改組,偽國務院總務廳次長阪谷希一兼任協和會事務局長。從1935年開始召開偽滿省、市、縣、旗聯合協議會,將其宣傳工作組織化、具體化。1936年7月25日,改稱“滿洲帝國協和會”,偽國務總理張景惠任會長,井上忠也任中央本部長,平島敏夫任總務部長,並向偽滿全境協和會員普及土黃色的協和會服。1937年4月,甘粕正彥任總務部長,古海忠之任指導部長,此後,協和會開始加強對青少年的控制,在偽滿各地設立了眾多的青年訓練所,到1941年,青少年團達1萬個,團員達200萬人。到1942年5月,協和會在偽滿各省設置分會4298個,會員達289萬多人。

  協和會是與“滿洲國”同時產生的一個國家團體,是偽滿政府的“精神母體”,目的是向中國民眾灌輸“建國精神”,為日本的殖民統治培養“順 民”,即偽滿政府是面,協和會是裡,是與偽滿政府“表裡一體”的組織。協和會利用一切機會,採取各種手段進行反動宣傳,觸角深入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參與協助關東軍實施日本的殖民統治和掠奪政策,是名副其實的法西斯組織。

  1945年8月13日,協和會本部長三宅光治逃到通化,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8月16日,協和會副本部長結城清太郎致電各省本部,宣告協和會到此解散。8月18日,該建築成為蘇軍衛戍司令部。1947年,由國民政府接管,成為長春工人俱樂部。1950年成為長春市文化宮,後來朝鮮電影製片廠遷至長春,由其使用。1958年由瀋陽軍區接管,改為軍人倶樂部,後作為吉林省軍區第二招待所。現為中澳大都會使用。1994年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