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No.53」商业模式常识1: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真正经历过创业全过程的人,一定知道创业最痛苦的前三步:如何绞尽脑汁想出一个个灵感创意;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证伪,最终发现一个只属于你的机会,并将之变为产品或服务;反复打磨你的产品或服务,想尽办法兜售,直到有人愿意为之买单。

「商业模式No.53」商业模式常识1: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而那些现成模式的复制者们,往往省略了创业早期的两个关键环节。既没有从点子到产品,更没有从产品到模式。显然,这是一个投机取巧的过程。你选择照搬了人家的商业模式,也就自然地接受了人家对于产品的全部定义。更要命的是,你并不真正理解这种定义从何而来又会去向何处。就好像十年前一讲到B2C,大家就觉得是网上卖书,仅仅因为亚马逊就是这么做的。

如今,大家才知道网上啥都能卖。团购呢?国内消费者对什么团购感兴趣?商家呢?

仅仅照搬人家的模式,并不能保证你能做出和人家一样好的产品,甚至一样好也没有用。因为,需求是产品之母。好的产品或服务一定是从解决现实问题和打破需求瓶颈出发。但彼之需求未必是我之问题。富裕的美国人民有在跳蚤市场淘卖旧货的习惯,而很多中国人都想开个能不开**的小店改善生活。所以eBay是 eBay,**是**。

所有人都说**的商业模式很“牛逼”,它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平台,吸引了几亿的用户,以至于做什么新事情似乎都是信手拈来。可倒回创业早期,马化腾好像很纠结。没有人认为**这样的聊天工具能创造什么商业价值,他几度想要卖掉公司都未遂。事实上,作为即时通讯的鼻祖,ICQ从未获得过像样的商业成功,它仅仅被AOL当成一个工具软件罢了。后来,随着**的不断完善,滚雪球般地变大,不断嫁接SP的无线增值、日韩的虚拟物品和网游,才变得独一无二。今天,马化腾还是腾讯头号“产品经理”。

所以,沉下心来先做出一个真正好的产品(服务)来打动你的客户吧,别管你现在的商业模式是否足够OK,真正的它迟早会孵化出来,而且很可能在你无心插柳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