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No.53」商業模式常識1: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真正經歷過創業全過程的人,一定知道創業最痛苦的前三步:如何絞盡腦汁想出一個個靈感創意;不斷地在實踐中進行證偽,最終發現一個只屬於你的機會,並將之變為產品或服務;反覆打磨你的產品或服務,想盡辦法兜售,直到有人願意為之買單。

「商業模式No.53」商業模式常識1: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而那些現成模式的複製者們,往往省略了創業早期的兩個關鍵環節。既沒有從點子到產品,更沒有從產品到模式。顯然,這是一個投機取巧的過程。你選擇照搬了人家的商業模式,也就自然地接受了人家對於產品的全部定義。更要命的是,你並不真正理解這種定義從何而來又會去向何處。就好像十年前一講到B2C,大家就覺得是網上賣書,僅僅因為亞馬遜就是這麼做的。

如今,大家才知道網上啥都能賣。團購呢?國內消費者對什麼團購感興趣?商家呢?

僅僅照搬人家的模式,並不能保證你能做出和人家一樣好的產品,甚至一樣好也沒有用。因為,需求是產品之母。好的產品或服務一定是從解決現實問題和打破需求瓶頸出發。但彼之需求未必是我之問題。富裕的美國人民有在跳蚤市場淘賣舊貨的習慣,而很多中國人都想開個能不開**的小店改善生活。所以eBay是 eBay,**是**。

所有人都說**的商業模式很“牛逼”,它搭建了一個巨大的平臺,吸引了幾億的用戶,以至於做什麼新事情似乎都是信手拈來。可倒回創業早期,馬化騰好像很糾結。沒有人認為**這樣的聊天工具能創造什麼商業價值,他幾度想要賣掉公司都未遂。事實上,作為即時通訊的鼻祖,ICQ從未獲得過像樣的商業成功,它僅僅被AOL當成一個工具軟件罷了。後來,隨著**的不斷完善,滾雪球般地變大,不斷嫁接SP的無線增值、日韓的虛擬物品和網遊,才變得獨一無二。今天,馬化騰還是騰訊頭號“產品經理”。

所以,沉下心來先做出一個真正好的產品(服務)來打動你的客戶吧,別管你現在的商業模式是否足夠OK,真正的它遲早會孵化出來,而且很可能在你無心插柳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