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那么多,为什么还是无法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朱维妙

1.对普通农民来讲,获得的补贴有限,类似杯水车薪

其实影响农民种地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的,补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人只听到有补贴领,但是由于消息比较闭塞,并不知道到要去哪里领补贴。

而且就算申请到了补贴,几十块或者一两百块钱一亩的补贴本质是也解决不了粮价走低,种地赚不到钱的问题。

再加上对于普通农民来讲,自己家所分到的土地面积有限,能够种的作物有限,能领到的补贴其实很少,现在很多金额较大的补贴都是针对具有规模性的农业项目的,这些和普通种地农民其实关系并不大。

2.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

农民种植的农作物主要就是一些主要粮油作物,但是从这两年的粮油收购市场价格来看,并不是特别可观,但是家庭消费却与日俱增,光靠种地维持不了家庭生活开支。

3.年轻人不愿种地

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从小就没干啥农活,现在互联网普及了,大家都知道外面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比种地划算,自然更愿意去外面工作而不是留在老家种地。


土地论坛

众所周知,国家为了支持农业发展,出台了很多扶持补贴政策,每年的农业补贴数额巨大,还是无法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这是为什么呢?

一、年轻人都外出务工

    现在很多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成了农村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主要是因为咱们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外出务工按月领取收入,不用承担市场风险,省心省力,最主要还是收入强于在家务农!

二、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

  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有些甚至长期低迷,导致难以激发某些农产品的生产积极性。

三、部分补助门槛相对较高

比如拿生猪养殖补贴来说,最低的补助标准是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上(含500),这对于农村的一般养殖户来说,是一个不少的数目。

四、补助有限

  补助是有限的,有时一些配套设施投入,可能就大大超过这个补助,所以一些农户对补助不太感兴趣。

五、没有咨询相关部门

  想拿补贴不能坐等着补贴送上门,首先必须去咨询相关部门,农业补贴种类繁多,而且并不是所有作物国家都有补贴。同时,也不能为了拿补贴,轻易将市场行情好的农作物改种成其他农作物,这样就可能得不偿失了。  

农业补贴申报流程

  ①行政村申报

  由乡镇(街道)组织本辖区各村申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各村填写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登记表,对不予补贴的耕地面积要进行调查核实。农户要积极配合申报工作,提供身份证号码、“一折通”账号、联系电话等基础信息。尚未办“一折通”的农户,要到当地农商银行开户办折。

  ②乡镇(街道)核实

  乡镇(街道)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各行政村上报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情况进行审核,重点核查已改变耕地用途、抛荒一年以上、达不到耕种条件等不符合补贴条件的情况,同时要审查各行政村上报农户信息的完整性。核实汇总后,登记造册并在醒目位置张榜公示一周以上,公示情况要拍照保存。

  ③信息录入

  公示无异议后,各乡镇(街道)将数据录入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

  ④行文上报

  公示无异议后,乡镇(街道)以文件形式报市农业局、财政局,并将从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导出的补贴数据的纸质材料附于文件后面。

  ⑤资金发放

  补贴资金通过“一折通”发放到户。


农机通

不得不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农村,来到大城市中打工奋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种地不赚钱,可能工作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抵得上农民一年种地的收益。毕竟大户种粮只是少数现象,现在基本上一家也就几亩地而已。这样一来农业补贴再多,还是避免不掉这样的结果。


首先现在大多数人都选择在城市里发展,虽然城市生活的成本更高,压力更大,但事实上机遇和压力并存。在农村种地基本上一年赚的钱实在是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农业补贴也吸引不了大家种地的积极性。

并且现在也就一个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是几乎人人都有,但这项补贴小麦的补贴为110元/亩,而小麦的经济效益并没有水稻高,自然这样的补贴并不是很多。而现在受环保风暴的影响,农药化肥的价格都在上涨,农民种地的成本再一次提高,但小麦的收购价却在上几天降了0.03元,虽然农资补贴提高了20%,但还是无济于补。


而对于其他的补贴,都需要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才能领取,而这些补贴在各地都有不同的政策,符合领取条件的并不简单。而且现在的农业补贴倾向于大规模的承包户和新型的农业项目补贴,像电商、休闲观光园、农村合作社等,这些补贴的条件一个县城也没有多少人。 而现在农业的补贴首先就是向村集体进行申请,但事实上基层干部的办事效率很低,很多情况下名额都留给了关系户,这种情况下补贴一般人也不会享有。

这种情况下农业补贴虽然五花八门,但实际上真正和农民有关的却很少见。自然大家种植的积极性提不上来,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


农业补贴

我觉得主要原因有这几点:

1.现在各种生活用品都在涨价,而农产品的价格却一直居低不上,首先,农产品的价格一直由市场在调节,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农产品的价格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农产品的价格上升。因为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薄弱,对市场经济缺乏判断力,从而造成农产品的滞销,也是农产品卖不出好价格的原因。

2.给予农民补贴的钱,实质其实是杯水车薪,农民辛辛苦苦苦一年却只赚取到了微薄的利益,甚至遇到灾害等问题还会出现亏本等情况,这让农民如何还有信心进行农业种植呢?一年种地的收入还不及外出打工一个月,谁还会在家里种地呢?所以想要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还需要全方位为农民考虑。

3.农民仍然是大家心中社会地位不高的形象,大家一提起农民就会想到脏、穷、累的形象。这也导致了许多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去种植,不愿意去从事农民这个行业。

其实我要说,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少农民是正常的现象,现在的社会不需要农民,农民是小农经济的产物,由于其产出仅仅能够满足自己的消耗,并没有多余的资本去投入再生产,产量的提高靠的是生产时间的延长而不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一个人的劳动时间有限,所以千百年来农民抗风险能力很低,一直是平时勉强活着,丰年能吃饱,灾年破产甚至饿死。

现代社会里,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加上国家的救助体系,使得即便是维持小农经济,灾年也不会挨饿。然而其人均生产率相比于工业依然低的多,因此仅仅靠耕作,想致富,想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根本原因是在于农业种植形成了新的产业,让农民有了新的身份。








要练出人鱼线的风风

题主肯定不是农村人吧,对于农村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这个题目也有问题,首先农业补贴是多,你拿的到吗?补贴种植一般的作物,一亩地几十块钱有什么用呢?还有现在农村种植的人明显在增多,不过种地的不是农村人了,或者说不是一般的小老百姓了。现在回农村就会看到到处都是大棚,就拿我们张家界这边来说,来旅游的人应该都看到过,路两边只要有一点平的田地全是大棚,山上的地确实没人种了。但是这些人要么是一些城市的大老板,要么是一些农村种养大户。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你很难做起来的。为什么现在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越来越难做种植业了。



首先就是技术问题,以前老百姓都是在自家地里种地,一年种点水稻玉米就可以了,现在种地基本上全是大棚种植,还有一些地方,无土栽培,立体种植,全都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在控制。即使一般的大棚对于农村人来说也很难,大棚里一年种几次,怎么分配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农村人来说,种植成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最大化的利用这个大棚,那么你的利润效益肯定会降低。


其次就是资金问题,国家补贴是有,可是一亩地十几块你能干什么,现在你种植一亩水稻的钱比你收割的稻谷还要多,怎么会有人种地。种植经济作物的话资金又不够,一亩地可能就要投资几万,利润只有几千,那么你要大规模的种植才有钱赚。可是资金怎么来呢,你以为你去问政府要就给你了,想的太简单了。这里面的问题就不说了,现在不管是种植补贴还是养殖补贴,里面的问题大家知道就行了。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销路,对于现在的农村人在外面打工,一年几万块还是可以的,所以一般投资一二十万的还是有很多的,可是你投进去了也成功了,这些东西你卖给谁去。现在农产品滞销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了。大量的农产品滞销卖不出去,可是城里卖的还是那么高。这中间的环节怎么去解决。为什么现在城里有些有钱人在投资农业了,你要搞清楚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立足于农村,可是市场永远在城市。这些城里人在城里要关系有关系,要销路有销路,他们的风险自然就小很多了。可是对于一般的农村人来说呢,你到城里了一个人不认识,你以为就随便找个人问你要不要xx农产品他们就会要了。


为什么现在农村人想尽办法也要到城市里去,在农村你根本赚不到钱啊,每天还要累死累活的。你干养殖,搞种植,运气好今年价格涨了说不定赚一点,运气不好亏的裤衩都不剩了。


张家界小伍

补贴金额的多少要看你项目规模有多大,有几千亩甚至几万亩的国家现代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大型休闲农业项目补贴金额就多,有几千万甚至上亿都有;规模小点的如家庭农场、休闲农庄、美丽乡村的建设,都有不同的补贴等级。

另外除了面积外,还要看项目有多少建设设施,不是你的项目大,想申请多少补贴就能得到多少补贴,这不实现,还要看项目的可行性,运营模式,是否带动农民脱贫等综合考量。

此外,一些农机补贴、农业生产设备补贴、农产品加工设施补贴都有不同等级面向农民朋友。另外还要多说几句,补贴是毛

毛雨,而不是及时雨,补贴是帮助农民朋友更好的运营整个项目,但不能解决燃眉之急。农学谷很多政策解读的老师都曾说过,补贴是让你的项目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5月26-28日,农学谷将在农业农村部围绕“休闲农业如何拿地拿补贴”开展专题课,感兴趣可以留言咨询!


农学谷

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可能很多人单单从纸面上来看,中国的农业补贴已经很多了,甚至有某些专家提议减少农业补贴。

这纯属是一派胡言,没有任何的实际调查依据,也没有搞清中国农业的现状和国际农业的发展规律。

在我看来,目前中国农业的补贴和扶持资金只能用刚刚起步来形容,补贴不能说少,但是绝对不多,不仅仅是不多的原因,很多补贴机制、补贴发放的对象、补贴发放的流程都是在探索的阶段。

从国内来看,农业补贴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于粮食等基础农业的保障性补贴,用来鼓励农民种粮、保证中国粮食的产量和粮食耕地的数量。

但要看清楚,这样的粮食补贴是建立在粮食价格普遍偏低的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这些年一直在1.5元左右,对比如此的价格,这个补贴可真不能说算太多。

毕竟,要知道很多国家的粮食补贴能占到农民收入的90%以上。

不信,你可以看看美国大豆等为什么能在国际上倾销,除了生产技术外,大量的补贴也是一大因素。

第二类农业补贴是鼓励创新型农业发展的补贴资金,大部分是用来鼓励农民创新的,是为农业的未来花得钱。这部分补贴目前是申报性质的,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善和规范,导致了农民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而从未来来看,中国农业的农业补贴必然是不断增加的趋势,目前的补贴对于农民来说还只是杯水车薪,加大农业补贴的投入,才能真正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不过,仅仅是加大资金还不够。

一是要完善补贴发放机制。

二是要完善补贴发放监察制度,确保补贴能真正的用来服务农业。

完善的农业补贴制度,不只是给钱就行。而是给谁钱,怎么给钱,怎么把钱给到位。做好这些,农民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的极大的调动起来。


新农民

关键是拿不到手啊。

有补贴是好事,可是问题就是好多补贴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钱。不少农民连去年的补贴都没领到,而且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儿,久了早就不那么盼望了。

简单分析一下没拿到补贴的原因:

1、补贴是有,但是得申请,下发到农民需要时间。补贴不可能全部统一发放,部分补贴需要独立申请,不然就拿不到的,而且中国那么多人,算下来总需要个流程,能拿到就好了,不在早晚。

2、各地方政策不同。各地方对补贴的要求不同,不是所有补贴都全部适用,想知道有没有补贴,得和当地公示的补贴项目匹配才行。比如玉米补贴,一般都是在东北主产区给,其他地区或许有,但是不多,有的地方干脆就没有。

3、某些地区还是存在一定的贪腐现象的,好多补贴都被克扣部分,有的甚至全部,最近这方面的新闻还是不少的。

4、以后补贴更多倾向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普通农民拿不到。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更符合现阶段以及下一个阶段的中国农业行情,所以受到了大力支持。

说到底,补贴只是对农民的一个最基本的保障,大家不能只靠补贴活着。大家积极性为什么不高?要么就是没拿到补贴,要么就是拿到了补贴,算起来也没赚多少钱,还不如打工来的实在,只是能说我国农业正在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过度,适者生存吧。补贴终究是钱少人多,还是那句话,农民最希望的是没有补贴拿,光靠收成就可以很富有,这才是最靠谱的。


神州土地

本人是农民说一下原因,一家也就三到五个人,三一五六田地。十年以前人们还思维不够活跃。家家以田地为业,一家比一家种的好收的粮多。土地还连作只怕失去一季的收成。-年下来丰衣足食。慢慢的发现温饱解决了一可人们条件高了新楼房上大学小气车找工作人情份子都要钱,四五亩田地根本不能养人,走出去挣钱了带上家人都去打工,慢慢的土地也不种。有的人去不了只能种田,就种别人不种的。可现在化肥涨高从不掉。籽种农药年年涨,一到农忙,时令不也等人得叫工吧,工价特高。一百=百无人干。收的粮卖粮难。这不好那不要价格低的还要卖。一亩下耒,投资一结除,剩下67百元种十亩,辛辛苦苦几干元,耒年心凉了,少种点够吃就行,慢慢的交通不好,水源不好的低产田地就无人种。说农业这补贴那补贴实际我们一亩田地约一百元左右。而切还要上交水费每亩60元浇地还要用电吧想想真费力,去扫马路一月还一干元一年比种20亩田地省力,你说谁还死守着种地?


f(Y


279869708

关于农村,农业的补贴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的问题,我来作个比较。在人民公社的大集时的七十年代,我叔父是公社党委成员,月工1资是42元,农民交完征粮(没钱),再交的购粮价,每100斤是9元5角,也就是说每月工资不够买500斤稻谷。可那时的干部外出或去村民家吃饭,每顿饭还得出2两粮票与几(忘记)角钱。

可经过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4200元钱一月的工资,在公务员与打工人员中大把人拿得到。也就是说工资上漲了100倍,而粮食价每100斤就应涨到950元。这差额有多少?区区的每亩农田补贴一百多元,折合每亩八百斤算,每百斤不到二十元。而今天有的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每月能领七\n八千,能买五千斤稻谷。这就是分配不公带来的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