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金钱豹、毛冠鹿之后,六盘山再现稀有野生物种!

在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执行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子课题“宁夏六盘山生物多样性观测项目(哺乳类)”过程中,采用红外相机对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哺乳动物进行了监测。近期,在检查拍摄的动物照片时发现在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王化南林场安放的5台红外相机拍摄到一种鹿类(下图)。经查阅《中国兽类野外手册》和《中国兽类彩色图谱》,确认该组照片上的鹿类动物为赤麂(ji)。

继金钱豹、毛冠鹿之后,六盘山再现稀有野生物种!

(红外相机在六盘山拍摄到的雄性赤麂)

在宁夏,如《宁夏脊椎动物志》、《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和《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中均未有该物种分布的报道。在和宁夏相邻的陕西、甘肃两省也未有本种的记录。

继金钱豹、毛冠鹿之后,六盘山再现稀有野生物种!

(红外相机在六盘山拍摄到的雌性赤麂)

本次在六盘山发现的赤麂是宁夏兽类分布新记录种,也是该物种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的首次记录,将赤麂的地理分布区由东洋界扩充到古北界,极大丰富了赤麂的分布信息。

文献记载四川发现赤麂的地方在南充,和本次新发现的宁夏六盘山发现位点相距近1000千米。根据架设在在王化南林场的5台红外相机拍到的29只次赤麂活动的照片,有专业人士认为,六盘山分布的赤麂可能是当地固有的种群,也可能是由于近十几年来六盘山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在陕西秦岭、甘肃陇山和子午岭与六盘山之间形成了一条动物南北迁徙的绿色通道,使得分布于东洋界的赤麂自这一通道迁徙而来。这两种观点,都有待进一步考证。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猎捕,赤麂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将赤麂列为近危(NT)物种。本次在宁夏六盘山发现赤麂活动的影像资料,为进一步研究赤麂的分布和生态提供了基础资料,为赤麂的物种保护和分布区域划定提供了重要的地理分布依据,对研究六盘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整体性的变化规律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六盘山区作为哺乳类观测网络的重要节点于2017年开始建设,于2017年7月至9月在三个林场按照公里网格法的要求各布设红外相机20台。经过半年的工作,共拍摄到3万余张有效照片,观测到金钱豹、狍子、林麝、赤麂、毛冠鹿、鬣羚、猪獾、青鼬、黄鼬、豹猫、赤狐、岩松鼠、野猪、蒙古兔、隐纹花松鼠、大耳猬等16种哺乳动物和红腹锦鸡、环颈雉、勺鸡、鹌鹑、虎斑地鸫、灰头鸫、赤颈鸫、宝兴歌鸫、橙翅噪鹛、斑背噪鹛、大山雀、星鸦等31种鸟类。赤麂的发现是本项工作重要的发现,为物种的区划和保护提供了详实科学的资料。


“赤麂”简介

赤麂(Muntiacus muntjak)隶属于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麂属,是一类中小型偶蹄类动物。其野外鉴别特征为脸部较狭长,前额至吻部毛色微黑,自眶下腺至角分叉处每侧有一条较阔而明显的额腺,额腺较长而最后交叉在一起成“v”形。雄兽有角,单叉型,角短而直向后伸展,角尖向内弯,二尖相对;雌兽无角。赤麂是比较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物种, 主要分布于南亚与东南亚及我国南部和西南部的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西藏等省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这些地区都属于东洋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