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閻錫山是怎麼治理山西的?

白馬嘯長安

民國從1912年到1949年一共38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各個省但凡有軍閥力量存在的都換了好幾撥勢力,不過唯獨山西一直沒有更換主任,閻錫山統治山西長達38年,因而他也被人稱為山西王,他到底使用了什麼樣的方法以至於能夠統治山西這麼長時間呢?

與其他軍閥不同,閻錫山非常清楚農民的真正需求,因為知道農民需要土地,所以閻錫山就把山西的私有土地拿出來分給山西的貧農,因而此舉得到了占人數大多數的農民的支持,因而山西省內的階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是得到緩解的。

為了延續自己的統治,閻錫山早就意識到光靠一支強大的部隊是不可能長久維持統治的,所以需要通過民生建設的方式來爭取民心,從這一點來講,閻錫山可以被認為是三民主義的比較好的繼承人。而閻錫山主導下的山西建設是涵蓋很多方面的,包括山西省比較發達的礦業,以及火柴、麵粉、造紙、印刷等多個領域,同時閻錫山還不斷整頓山西的金融,一度還發行過鈔票(在法幣發行之前)。

所以,閻錫山對山西的統治可以被視為一種柔性的統治,是不含暴力因素的統治,所以閻錫山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得到山西當地老百姓的支持。閻錫山也曾經有過逐鹿中原的想法,不過中原大戰的慘敗讓他放棄了這樣的想法,最終還是以經營山西為主。

1949年山西被解放後,閻錫山隨著國民政府來到了廣州,後來又去了臺灣,最終閻錫山於1960年病逝於臺北,享年77歲。


青年史學家

說閻錫山是山西閻王我是不太認同的,因為他在山西執政期間為山西做了比較大的貢獻,他是以治國的理念來治理山西的:

有一個政治組織——民族革命同志會

有一套政治理論——物勞主張

借鑑了馬克思理論創造的

有一支軍隊——晉綏軍

這是一支抗日戰場上的勁旅,相比較同時期的國軍,還是比較不錯的;

有較強的經濟基礎——公營事業

有人才培養機構——各類學校和訓練機關

據說他說過一句話:“哪個縣長不搞教育,就讓他提著人頭走吧”

有嚴密的安全機構——政衛處和太原特種警憲指揮處

能適時的提出獨特的政治主張和執政綱領

可見他是有能力把山西經營好的。最後放一張他的照片供大家看看


我是朽月,如果覺得寫得不錯的話就關注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