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将领中有“三李一王”,为什么说这三李比不上这一王?

大不列颠的帝王

三李一王,山东老乡!

山东自古崇尚礼仪文化,读书人十年寒窗入仕途,武人精忠报国从军旅,构成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黄埔军校对联(粟裕,李仙洲,李玉堂,李延年,王耀武都是同学。)

李仙洲,李玉堂,李延年及王耀武都是山东老乡,那里是近代枭雄袁世凯创立新北洋军队的地方,袁世凯继承了李鸿章的北洋大权,掌握了军权后指点江山。三李一王从黄埔军校出发,由学生军成长为国民政府的劲旅,他们在北伐战争中脱颖而出,由校长蒋介石按部就班的提拔重用,他们是嫡系部队,得到了充足的军饷与军事装备训练。

三李一王在抗日战争中建功立业,经历了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所有会战,李仙洲在淞沪会战及台儿庄战役中作为战略支援机动部队,积极增援有效配合战场阶段性战术目标实现;李玉堂在国民政府参谋长陈诚的领导下,参与了三次长沙会战,阻击十几万日军精锐于长沙城下,为抗日战争进入相峙阶段作出了贡献;李延年从长沙会战,常德血战到宜昌保卫战阻击日军精锐5个多月,使其无法前进一步,包围西南大后方。

14年前王耀武在围剿瑞金战斗中让粟裕和林彪死里逃生!

蒋介石更注重具有军事指挥才能的王耀武,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阵地战、夜战、反包围、歼灭战都很擅长。王耀武作战时雷厉风行,杀伐决断;也敢打硬仗,敢接困难的任务,是国民党军在8年抗战中最能打的虎将之一。

王耀武很会做人,对上司、同僚乃至下级都能做得面面俱到,令人皆大欢喜。他时常找下属军官个别谈话,因而对手下的个人情况十分清楚,部下有请求的时候,他都会尽力帮忙写介绍信、送津贴。在国民党官场上,王耀武的公关手段更是出类拔萃,对上打点周到自不待言,连对一些高官身边的亲信甚至门房喽啰都不怠慢,这些人不但会为他适时美言,一个更为实际的好处是保证了他有直达上听的顺畅渠道。

王耀武治军,赏罚分明,恩威并用,平时以负责任守纪律勉励下属,以身作则,对犯纪律的部下不予姑息。

综合素质过硬,迎合了蒋介石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思想,王耀武被委以重任在整个抗战阶段所有的恶战大战都被蒋介石作为首选大将,部队在王耀武手上纪律严明有战斗力,可以很好的贯彻蒋介石的战略目标实现。三李不如一王,并不是军事能力和素养的不足,而是王耀武在政治上游刃有余,为人上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粟裕活捉王耀武

王耀武是国民政府中为数不多同时获得中正剑和青天白日勋章的高级将领,王耀武最后的对手是粟裕与许世友,军事家粟裕与虎将许世友一起打出了: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王耀武担任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他把政府与军事治理的津津有条,我军在孟良崮战役中体会到王耀武部将张灵甫的厉害,被我军战史成为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假设李仙洲与张天霞攻破了我军打援部队封锁,那将不可想象结果。济南战役粟裕与徐世友联手面对王耀武,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经过苦战获得胜利。

14年前王耀武在围剿瑞金战斗中让粟裕和林彪死里逃生,14年后济南战役粟裕让王耀武全军覆没,历史的轮回总是轮回中,抗日名将和革命家及军事家的评价落到王耀武的头上是实至名归,李玉堂将军作为革命烈士的回归也是伟大的回归。


唐俊龙55398571

三李是三位山东籍将领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都是黄埔一期生。此三人都是抗日优秀将领,算不上名将,但是却是比一般的要厉害许多。而抗战结束后三李在山东又统归于山东省主席王耀武部下,而王耀武也是黄埔子弟,只是其是三期的。

通过对比三人抗日时期的一些战斗,我们可以分析三李不如一王。

李仙洲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仙洲率部开赴华北,与宋哲元的第29军。发起了保卫南口、忻口的战役。1939年秋,率部由移防的襄阳、随县等地。1940年春,又移防皖北阜阳,在涡阳、蒙城、太和一线同日军作战。

李会打仗,战术能力强,而其待人十分亲切,部下都十分尊敬他。在忻口一战,李以军长之身在前线指挥,被日军打穿胸部,其手下士兵不顾日军炮火。硬是以牺牲13人的代价把他抬到了后方抢救。

李延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当时的李延年任第2军军长,参加了上海的“八一三”抗战。面对嚣张的日寇,其部顽强抵抗,拉锯式战术与敌激战数月之久,战斗结束后,其部连排级军官悉数阵亡,随后到武汉重新整编。

徐州第五战区台儿庄,李部担任截击日军由海州、鲁南调来参战的两支援军。此一战击败日军两个号称王牌的师团,震惊中外。之后,李延年所属第2军集体立功受奖,李升任第11军团长兼第2军军长。同年夏秋,李部又参加了保卫徐州、武汉等战役。

1940年李部进驻湖南省常德,先后参加了湖北省宜昌江防守备战和宜昌攻坚战。与日军交战四五个月之久,双方都损失惨重,但直至日本投降,日军未能前进一步。

李玉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玉堂率部参加上海“八一三”抗战,同年,被提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军军长。在1939年率部在武宁阻击日军,数次打退敌军,被总部称为“泰山军”称号。同年10月,日军进攻长沙,李部参加此次会战打,并且取得长沙抗日的三次大捷。

王耀武

王耀武几乎参加了国民政府发起的所有抗日大会战。

淞沪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耀武率五十一师从汉中前往上海,参加淞沪抗战。战后五十一师与五十八师合编成立七十四军,以俞济时为军长。之后七十四军成为国民党抗日劲旅,王耀武成为七十四军的一员主将。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初,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参加南京保卫战,奉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的命令,负责淳化镇、牛首山一带的防御。此役从12月7日开始到13日结束,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6天,终因武器悬殊而撤退。

兰封会战:1938年5月,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参加兰封会战,与日军土肥原之第二师团激战于河南三义寨附近,重创日军。

万家岭战役:1938年7月,王耀武率部参加万家岭战役。五十一师协同国军其它部队与日军激战数周,伤毙日军4000余人,取得万家岭战役的胜利。战后王耀武升任七十四军副军长仍兼五十一师师长。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6月,王耀武升任七十四军军长。9月,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奉命拦截向长沙进犯的两个师团的日军,激战于赣北重镇高安。王耀武运用反包围的战术,经过3天激战,收复高安城。
上高会战:1941年春,王耀武率部参加了江西上高会战。3月15日,日军合击上高县城,王耀武令五十七、五十八两师进入第一线。在争夺鸡公岭战斗中,击毙日军1000余人。24日,在白茅山战斗中,王耀武指挥预备队先后发起7次冲锋,毙敌2000余人。
浙赣会战:1942年4月,王耀武率部参加浙赣会战,在衢州、江山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延缓了日军西犯的企图
鄂西战役:1943年4月,王耀武率部参加鄂西战役,七十四军经石门对湘北松滋县日军侧背攻击,并截断日军交通线。此次战役结束后,王耀武升任第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仍兼七十四军军长。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常德会战。
雪峰山战役:日军以坂西一良中将为指挥,纠集6个师团的兵力,约10余万人,沿湘黔公路向芷江进犯。王耀武率十八军、七十三军、七十四军、一OO军及湖南省吴奇伟所率保安部队共约30万兵力迎击日军。战役历时近两个月,日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后来中国军队从防御转入进攻,日军溃不成军。

小司马迁论史

王耀武在国军中火箭式窜升,全赖所率领之“抗日铁军”第74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不二武功,逐渐成为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军委会仰仗的王牌悍将。抗日战争爆发时,黄埔三期的王耀武仅以51师师长之身参加淞沪会战,战场编入新组建的第74军,军长为蒋介石心腹俞济时中将。

而此时黄埔一期的李仙洲已经是第92军军长(驻山东),李玉堂是第8军军长(驻江西),李延年是第2军军长(驻福建),从正常的军官升迁速度看,此时四人军职是基本合理的,一期生苦战十年终于熬到军长,三期生表现出色混到师长。



(李仙洲)

世人之所以将这四个人捏成一起比较,是因为全部是山东大汉,黄埔军校里妥妥的老乡。

然而就在这以后,王耀武开始了他的花样升官之旅:1938年7月,第51师随军取得“万家岭大捷”,几乎全歼日寇第106师团,战后王耀武升74军副军长;1939年6月俞济时调离,王耀武接掌第74军军长,率部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激战三日收复赣北重镇高安,威镇九战区。

1941年率部参加上高会战,一举打出“抗日铁军”称号,第74军获“飞虎旗”,王耀武获“青天白日”勋章;1942年率部参加浙赣会战,阻敌西犯;1943年参加鄂西会战,旋即升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兼74军军长。六年时间,王耀武从师级杀到集团军级,已经与三位师兄基本拉齐。到常德会战结束,1944年初王耀武终于转正,成为第24集团军总司令,下辖四个军:第73、第74、第79、第100军。

同样是集团军司令,一眼望去所辖部队,就知道含金量了,王耀武统领的可是四个黄埔系精锐中央军。



(李玉堂)

1945年初国府军事委员会成立陆军总司令部,以何应钦为总司令,宣布组建四个方面军:第一方面军卢汉、第二方面军张发奎、第三方面军汤恩伯、第四方面军王耀武,这就厉害了,因为另外三个虽然不是黄埔生,却都是战区长官级别的军界元老,而王耀武不过是个黄埔三期生,三个姓李的一期老乡仍然在集团军司令的职务上原地踏步,王耀武已经后来居上。

此时,李仙洲任第28集团军总司令(两个军),李玉堂任第27集团军总司令(三个军),李延年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三个军),其中李玉堂集团军就划归第三方面军汤恩伯指挥,虽然四位都是中将,但级差高下立判。

王耀武司令官的第四方面军不仅指挥老部队第74军,甚至下辖土木系老本、胡琏的第18军!

(李延年)

抗日战争最后一战,王耀武率全副美械的第四方面军大败日军第20军坂西一郎部,取得“湘西会战”的大捷,经蒋介石提议,战后被推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年40岁。

“三李不如一王”,首先是战功,然后才有老蒋的信任和器重,当然,王耀武会做人会做生意也有一定关系,按今天的话,双商齐高啊。



(王耀武)


度度狼gg

1948年8月,大将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开始向济南府集结。此时镇守济南府者,正是与粟裕有生死大仇的国民党虎将王耀武。

王耀武是著名抗日将领,参加了几乎所有的抗战大型战役。他带领着74军转战大江南北,长期担任对日作战的急先锋部队。一生战绩,显赫彪炳,世人皆知“宁碰阎王,莫遇老王。”蒋介石赞扬他“善于带兵,有智慧才能”。国民党内部常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


三李指的是三位国民党李姓抗日名将,分别是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三李是黄埔一期毕业,王耀武是黄埔三期毕业。四人又都是山东老乡,在抗战中都有大战功。所以国民党军界有此一比,以示敬佩王耀武。

王耀武为人正直豪爽,个人品德高尚,是国民党中难得的一位,私生活严谨的将领。他治军严格,赏罚分明,强调纪律,以身作则。确实也当的起这“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

1934年9月,受刘峙推荐的王耀武,出任国民党新编补一旅旅长,参与国民党对红十军团的“围剿”。在黄山谭家桥,初出茅庐,独立作战的补一旅围歼了红十军团,总指挥方志敏被俘,红军优秀将领副总指挥寻淮州壮烈牺牲。时任参谋长的粟裕,在方志敏命令下,带领四百战士突围,只以身免。红十军团虽然全军覆没,但他留下的革命火焰,将再次卷土重来。


此次济南对战王耀武,必将是一次艰难的攻坚战。中央军委异常重视,毛主席亲自指定,由养病的大将许世友担任攻城先锋部队。主席希望作战勇猛的许世友,能压制同样勇猛著称的王耀武。

得知华东野战军异动的蒋介石,立即命令整编74师和整编83师,邱清泉的第二兵团,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和李弥的13兵团集结待命,准备增援济南。

早已定好“攻济打援”作战方针的华东野战军,正严阵以待,那里能让蒋介石如愿呢。

济南城内的王耀武,制定城防计划,设立东西两个防御战区,重点放在西方机场方向。


陈毅元帅曾赞扬王耀武是“”国民党中少有的明白人”。粟裕也深知王耀武厉害,建国后有一次,他一位部下问他,国民党将领中谁最为出色,粟裕毫不犹豫回答:“杜聿明和王耀武。”而两人之间粟裕更看重王耀武,因为“杜聿明只会打胜战”。此次为激励士气,也为了自己牺牲的战友,他亲自定下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9月16日,济南战役正式打响,激战两天后,负责防守西方机场的整编96师师长吴化文约2万人,不愿意继续内战,阵前起义,王耀武大势已去。

已知必败无疑的王耀武,向蒋介石发出急电,要求向北援军方向突围,蒋介石回电严加斥责,要求固守待援。

看完回电的王耀武,在电报上“固守”两字上画了四个圈,“援军”两字上画了四个叉。随即召开旅长以上军事会议。



此时的王耀武,再次显示出他忠于国家而不是私人的爱国名将风采。

他说道:“作为军人,我们早已以身许国,这场战争,内有叛逆,外无援兵。我们已持续了八日八夜,已尽到责任。此不同于抗日,不必萌发轻生的念头。现在大势已去,已到了事不可为的地步,希望大家各自珍重。”

讲话结束,王耀武下令疏散老幼妇孺,释放所有在押共产党人和解放军战士,礼送出城并发给路费。

9月24日,济南宣告失守,对部下发表珍重讲话后的王耀武换上老百姓衣服向东逃亡。几日后在寿光县被被抓获。


一代名将,始于红十军团,终于红十军团。

被俘的王耀武作为战犯服刑。但国家并没有忘记他为国家民族立下过的功勋。服刑期间,王耀武因为自己曾经俘获过方志敏,时常内心不安,得知消息的毛主席,托人带话给他:“你在抗日战争中立下大功,是人民英雄,人民不会忘记你对民族的贡献。好好改造,人民欢迎你回来。”王耀武非常欣慰。1959年,王耀武被国家第一批特赦,后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终于又回到他一生守护的人民中间。被特赦后有人问他最想见谁,他脱口而出:“粟裕”。


沧海历史春秋

这是四人都是山东的汉子,而且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是在抗日战争中颇有战绩的国民党抗日名将,三李一王分别是李玉堂,李延年,李仙洲,还有一个王耀武,王耀武这个名字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堂堂74军的军长,是能让日本人恐惧的抗日名将,而其他的三个人相比于王耀武名气却显得小了很多,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三李一王中的其他三李在名气上比不过王耀武呢?我觉得有几个最主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王耀武他会“做生意”。

王耀武在就读黄埔军校之前,曾经是城里饼干店的店员,在饼干店工作的时候,他见惯了各种各样的人情世故以及做生意的方法,虽然他后来读了黄埔军校并且功成名就的时候,他曾经学习下来的生意经仍然留存在了他潜意识里,除了是一个将军之外,他还是一个“商人”。


王耀武很会做生意,他成为国民党军队长官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拿军饷去开设工厂,并大赚特赚的赚钱途径,国民党当时的其他军官们大都是从军饷中吃拿卡要富了自己的口袋的。

王耀武会做人以及他的上下打点

而王耀武做的就是自食其力的事情,他最后在成为富翁的时候并没有拿这笔钱胡吃海喝的挥霍,而是向当时国民政府内的众多高官上下打点,收买了国民党高层的心,所以在很多时候他无论任职还是领兵的时候都会受到很大的帮助,好的武器、好的战场都会优先选择分配给他,在蒋介石的面前更是会极力的奉承王耀武,使王耀武在蒋介石的面前占据了不小的地位。

王耀武不仅仅只是收买上层,他对于自己麾下的士兵们也是毫不客气的,他会将很多的利益收入分配给士兵们,所以士兵们自然就不会做反咬他一口、向上举报他的事情了,士兵们在作战的时候也更加的卖命起来,这就是王耀武将生意做到军队中的状况。

王耀武傍上俞济时这根蒋介石心腹干将的大腿

还有最为重要的是在王耀武51师和58师合并为74军的时候,74军的军长是俞济时,这俞济时的叔叔是蒋介石从小玩到大的好友,在蒋介石发迹后,也成为了蒋介石的心腹高官。


俞济时也凭借着自己叔叔的原因成为了蒋介石的心腹干将,即便他后来犯下了很多的错误,也被蒋介石毫不犹豫的原谅了,在蒋介石的手下虽然能力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蒋介石的信任才是在国民党部队中最为吃香的东西。

王耀武的军队在和雨季时的军队合并后,他就凭借着他生意人的敏锐眼光,紧紧的傍上了俞济时的大腿,俞济时这个人打仗不行,但是他受老蒋的信用啊,所以接下来王耀武专门负责打仗,俞济时则负责军队中以及国民党内部的周旋,正是凭借着俞济时的这份关系,74军成为了蒋介石的真正心腹部队,这才能在后来的日子里大放异彩。

王耀武会炒作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时候,王耀武正在薛岳的部下于长沙一带跟日本人展开了激战,这一场战役中日本人惨败而归,但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为了以壮军威以及给自己获取利益,所以薛岳向上和向媒体通报了军情,声称全歼了日本的师团。

虽然国民党内部和日本人对事情的真相都早已明了,但是百姓们不知道啊,所以他们就信以为真了,作为生意人出身的王耀武,自然也没有放弃这个机会,他借着薛岳的大船将自己的74军炒作了起来,最终甚至连国外的报纸上都出现了王耀武的身影,王耀武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名声。

能打是王耀武真正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最为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王耀武和他的74军能打、敢打、善打。


在抗日战争中,王耀武的74军是真正的铁军,日本的师团虽然编制跟国民党的军一样,但是他们凭借着精锐的武器以及专业的训练,日本的师团在很多时候是能以一敌六中国的军队的,但是这种优势在王耀武的74军面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74军是能和日本的师团一对一作战而不落丝毫弱势的,在很多时候甚至能经常重创日本的师团部队,也因为王耀武74军强大的战力,王耀武和74军也因此受到了日本人的敬畏,他们将74军冠上以了一个名号,那就是"支那第一恐怖军”,在这个名号里面包含了日本人对74军实力的深深认同,王耀武也因为七十四军的能打获得了当时代表至高荣耀的青天白日勋章以及中正剑,都是蒋介石亲手授予他的荣耀。

王耀武是真正带领74军走向名声巅峰的人,王耀武也在他担任74军军长的时候,带领着74军征战了全国各地,立下了天大的功劳以及奠定下了诺大的名声。

所以说以上就是我觉得王耀武之所以比其他三李名声要大的原因,王耀武和他们一样都是很能打仗的人,甚至比他们了还有着少许的优势,除了能打的原因王耀武还很会做生意,会抓住各种机会发展自己的军队,会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己军队的名声,正是因为凭借着这众多的因素才导致了王耀武在名气、以及人们的潜意识里比其他三李还要厉害的原因。


孤客生

这“三李一王”指的是国军将领李仙洲、李延年,还有李玉堂,这三人都是黄埔一期生,也算属于黄埔生中的老大哥了,而这“一王”便是大名鼎鼎的王耀武。其实抛开这四人的军事能力不说,他们还都是山东籍将领,但是在抗战胜利后,王耀武可谓是光宗耀祖,一举成为了国民政府当时山东的军政一把手,而他的这三位同乡兼黄埔老大哥却并无此殊荣,这是为何呢?




其实这“三李”呢,你放在众多的黄埔生里面,那也绝对不是庸才,也算是九死一生脱颖而出的战将,尤其更是第一期黄埔毕业,可谓有着十足的政治资本,老蒋对于他们的依赖程度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王耀武却是一个三期生中的幸运儿,这点别说区区“三李”,就是一期生中的胡宗南之流也比不得。这王耀武为何幸运呢?其实说幸运也并非幸运,正所谓一功将成万骨枯,一场抗战成就了老王的大名。



在抗战初期国军可谓损失惨重,一些精锐德械师几乎全军覆没,在这种情况下,国军需要的是那种既能带兵又懂得打仗的人物,王耀武正好是那种类型的。在其接受俞济时的七十四军时,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并没有多么强大,可以理解为不出色,但在老王接手后的短短几年,七十四军风貌大变,历经数次血战,其中更是取得了万家岭大捷、常德血战、上高战役、雪峰山战役等多次胜利,被老蒋授予“飞虎旗”,到抗战胜利后,七十四军直接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全美式装备,而且被很多人奉为五大主力之首,也就是日后的整编七十四师,而这支部队正是老王的发家起底部队。



反观这“三李”就比较悲催了,虽然早期军阶都比王耀武高,而且之后官做的一个比一个大,不是战区司令就是绥靖公署主任,但是却没形成自己的派系,没有带出有影响力的军队,这点他们首先就比不上王耀武。而在王耀武抗战功成名就之后,他的心腹手下也走出了很多战将,尤其张灵甫深受老蒋宠爱,老蒋对于王耀武的治兵能力是极为看重的,所以同样做为山东人,只有老王回家当省政府主席了,而且还成为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就一点来说,直接碾压一众黄埔一期的大员。

纵然“三李不如一王”,那也仅仅是对王耀武而言,相比于他人,这三李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在抗战中都有过巨大的贡献,只不过这风头,似乎老王更大点而已。


历史之绝唱

“三李一王”指国民时期蒋介石门下的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王耀武。此四人全都出身黄埔军校,且系山东老乡,故有“三李一王”之称。

黄埔军校是卧虎藏龙的军官培训根据地,按理“三李一王”的军事能力应该不相上下。然而,为何传言三李不如一王呢?

作为身系万千士兵性命的领导者来说,一个决策都可能成为成败的关键,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三李一王”后来不同的命运。

一、李仙洲莱芜战役全军覆没

1947年,莱芜战役打响。当时李仙洲在前线已经占领莱芜,准备一鼓作气深入敌营,然而共党早就想好了诱敌深入,然后一网打尽的良策。不出所料,李仙洲兵败如山倒,带领的六万精兵被全数剿灭。

这次败北成为李仙洲辉煌战场史上的奇耻大辱。

二、李延年未解黄维之围

1949年的淮海战役,是决定全民局面的一场战役。共军经过详细计划,同样利用诱敌深入的方法,费尽千辛万苦“啃下”了蒋介石的“王牌军”黄维军团这块“硬骨头”。蒋介石慌忙火急地派李延年前去营救。

李延年久在沙场,已显疲态,马上又奔赴这场硬战,实在有些吃不消。他的出马,终究未能力挽狂澜。

解救黄维之围失败,导致他受了十年的牢狱之灾。

三、李玉堂兖州失守,投共被杀

1948年,李玉堂指挥兖州战役,当时共党采取切断兖州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再将兖州进行围剿,兖州国军犹如困兽,做垂死挣扎,终究回天乏力,共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兖州失守,国党大势已去,李玉堂中共地下党员的妻子和妻弟说服他投靠了共军,谁知却被蒋介石知晓,气急败坏之下,蒋介石下令击毙了李玉堂。

可怜一代枭雄,结局不是战死沙场,却是死于非命,实在令人叹息。

四、王耀武战功累累,加官晋爵

王耀武,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打仗屡战屡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佳绩。

1937年,王耀武参加淞沪会战,成为七十四军的一名得力干将;

1938年,万家岭战役后,王耀武升任七十四军副军长;

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王耀武升任七十四军军长;

1943年,鄂西会战,王耀武升任第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4年,常德会战,王耀武升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1945年,雪峰山战役,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后因此战被提拔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而这些,不过是王耀武身经百战中的几次战役而已,没有雄厚的实力,清晰的头脑,准确的判断力,是无法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的。

他带领的七十四军,连日军都称之为“中国第一恐怖军”,可见其能力超群。正因如此,王耀武一路官运亨通,最后坐上了省主席的宝座。

因以上几点,所以有了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虽说三李不如一王,但三人并没有联手抗敌过,若强强联手,以他们黄埔军校的出身,系众多荣耀于一身的王耀武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不过,都是中国人,也都是为中国和平而战,所以也无需因比较而让他们同室操戈。他们能在历史的洪流中争得一席之地也必是能力超群的,我们应取其糟粕,留其精华,记得他们也曾是为中国解放立过赫赫战功的英雄之辈!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黄埔军校中的“三李一王”李仙洲、李玉堂、李延年和王耀武是国民党中有名的高级将领,其中“三李”是黄埔一期出身,王耀武则是黄埔三期;另外他们还都是山东老乡,李仙洲是长清人,李玉堂和李延年是广饶人(堂兄弟),王耀武是泰安人。

但是“三李一王”的最后归宿却大相径庭,其中两人在解放战争中被俘,两人去台湾,李玉堂去台后因通共被杀。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三李一王”的主要情况。

一、李仙洲

李仙洲1894年生于山东长清县,年轻时曾经在当地教书,1924年经孟民言(时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委员)、王乐平(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委)介绍,参加黄埔军校考试,与山东省的李玉堂、李延年、王叔铭等人一起被录取,1924年5月到校学习。在同期同学中,李仙洲年龄最大,并且已结婚生子,所以被同学们称为“老大哥”。

1924年年底,黄埔一期学生毕业,李仙洲随之担任了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排长,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北伐时,李仙洲在何应钦部担任营长,期间升任团长。北伐胜利后,李仙洲随蒋介石南征北战,抗战爆发前担任了第二十一师师长,不久便编入汤恩伯部参加抗战,此间李累官至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1946年 ,李仙洲转任徐州绥靖公署第二绥靖区(济南)副司令,成为黄埔三期同学王耀武的副手。

1947年初,李仙洲在莱芜战役中受伤被俘,后来在东北战犯管理所和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关押学习,1960年特赦。1962年,李仙洲担任了山东省政协秘书处专员,1978年被推举为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在济南去世,享年94岁。

二、李玉堂


李玉堂1900年生于山东广饶,1924年5月,经国民党山东省主委王乐平介绍南下广州黄埔军校学习。他的经历与李仙洲基本相似,抗战中担任第十军军长,在长沙保卫战中重创日寇,名扬中外。抗战胜利后,李玉堂担任徐州绥靖公署第十绥靖区司令,驻节山东兖州。在兖州战役中,李玉堂全军覆没,只身逃跑,随之闲居沪上。1950年,李玉堂复出第三十军军长,驻军海南岛。当时中共策反李玉堂成功,但因信息不通,未及起义李玉堂便随军撤退至台湾。李玉堂去台后仍与中共联系,后被台湾情治机关察觉,李玉堂夫妇被逮捕杀害。1983年,山东省政府追认李玉堂为革命烈士。

三、李延年


李延年是“三李”中的小老弟,1904年生于山东广饶,和李玉堂是同宗堂兄弟,1924年考入黄埔。李延年参见过东征、北伐、国共内战和抗战,抗战中担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司令官,抗战后任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山东挺进军司令官,主持山东受降工作。当时人们都以为李延年会担任战后山东省政府首任主席,但不知为何,后来却换成了资历较浅的王耀武。李延年调徐州“剿总”副司令,后又到上海、福州主持防务,1949年 8月逃台,1974年去世。

四、王耀武


王耀武与李延年同龄,1904年生于山东泰安,1925年初入黄埔三期,比“三李”晚了大半年,在“三李一王”中资历最浅。

王耀武经历与三李差不多,也是先后参加东征、北伐、国共内战和抗战。抗战中,王耀武曾任第七十四军军长,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前身。对于这个任命,王耀武后来在《自述》中回忆说:“那时非常感激蒋先生对我的赏识,下决心把七十四军整训好,使其成为纪律好、能作战、不怕死、听指挥的部队。”

1945年1月,国民政府成立陆军总部,以何应钦为总司令,下辖四个方面军,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与老资格的卢汉、张发奎、汤恩伯三人并驾齐驱。抗战胜利后,王耀武在湖南主持受降。1946年初,王耀武被任命为任命为第二绥靖区司令官,驻军济南。蒋介石还安排李玉堂担任王的副手,但王耀武曾是李玉堂部下,如今官阶倒置,不好相处,于是王婉言谢绝。同年,王耀武又担任了山东省政府主席和山东统一指挥部主任,独挡一面,负责整个山东事务。王耀武后来在济南战役中被俘,1964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1968年去世。

(王耀武公馆)室内外陈设和那天宴会的丰盛,在那时的桂林都属罕见,最有趣的,主人(王耀武)曾不断问我们:“照外国规矩,此时应酌什么酒?照国际惯例,此时是否应递上手巾?”可以说,主人很谦虚,“每事问”。也可见那时他已有雄心,抗战胜利后升任方面大员了。

从细节上,就可看出一个人素质及水平的高低。


民国年间那些事

国军中的“三李一王”分别指山东籍将领李玉堂,李延年,李仙洲和王耀武,其实最早的说法是“山东三李”,因为李氏三人都是山东籍,而且都是黄埔一期生。然而同样出自山东,黄埔四期生的王耀武将军却后来居上做了山东省主席,并且三李也成了他手下将领,所以很多人就改口成“三李一王”,而且还认为“三李”比不上“一王”。



单单看官职王耀武力压三李一筹,但除了官职,作为军人,王耀武的作战指挥能力也是远高于三李,这也是认为“三李不如一王”的重要原因。

李仙洲指挥的莱芜战役中,三天被解放军剿灭了六万人,气的陈诚大骂李仙洲饭桶,“就是六万头猪让解放军抓也不只抓三天”。


李延年在淮海战役中受命去解黄维兵团之围,结果把自己差点给搭进去了,之后和解放军作战也是屡战屡败,最后被国民党送上了军事法庭,判了十年囚禁。

三李中的李玉堂我曾经有过单独介绍,他在解放战争的海南战役中本想起义,事先都已经和解放军谈好了,结果因为自己的迟疑不决,直接被解放军攻克了海南,到了台湾以后事情败露,被蒋介石下令处决了,但在大陆这边李玉堂被山东省追认为了革命烈士,也算是一个交代。



和他们相比王耀武就要好很多了,国民党五大王牌部队之一的七十四军就是王耀武在淞沪会战时期受命组建起来的,后来王耀武就带着七十四军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鄂西战役、常德会战、雪峰山战役等战役,打出了中国抗日军队的威名,侵华日军把七十四军看成“中国作战能力最强部队”。


虽然后来内战王耀武被解放军俘虏,但和李仙洲之流相比,王耀武还是要强过他们很多的,而且抗战时期王耀武将军的表现远胜三李,所以“三李不如一王”这句话我个人觉得没有错。


一树梅花一放翁

古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近有“三李不如一王”。这一王是谁?难道这一王比诸葛亮还厉害?那三李又是谁?这三李还比不过臭皮匠吗?为啥有人认为“三李不如一王”?福垊为您,拨云见日,细说端详。


抗战名将中最帅的是张灵甫,名气最大而最长寿的是号称战神的薛岳,战绩最大却名气最小的是罗卓英,最具才华而又最低调的是王耀武。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山东泰安人。农家子弟,幼习四书五经,长(zhang)考黄埔军校,为三期生。在围剿中崛起,日本侵华伊始,就冲向前线!



1938年5月,19集团军(总司令薛岳)74军(军长俞济时)51师的王耀武在兰封(兰考县境内)会战中重创土肥原贤二(1883.8.8-1948.12.23)第二师团军。7月毙敌3000打赢万家岭战役,升任74军副军长。



1939年6月任军长收复高安城。1943年11月,57师失守常德城,王耀武率51师反击,在他部配合下,六日即复常德。1945年4月,其任第四方面军司令打雪峰山战役。此役历时两月,毙伤敌28174人,俘虏军官17人,士兵230人,战利品无数。此役胜利,使刚40岁的他,当选为中执委员。他的74军南征北战,无往不胜,赢得了抗日铁军之称。

时人谓“宁碰阎王,莫碰老王”。



他还真比诸葛亮厉害,诸葛亮北伐劳而无功,虽然来去自如。他会打仗还会做生意,勤奋好学,治军严明,人品好人缘好,张灵甫即为其部属。张灵甫杀妻而他与妻相敬如宾。仕途也顺先后任24集团军总司令,第4方面军司令官。但薛岳、王耀武一遇粟裕将军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1968年,老王被Red Guards碰到,耀不如要,病逝。

有道是长江前浪推后浪,后来者居上,而王耀武正是后来者。三李就是那个前浪——黄埔一期。三李:李仙洲(1894-1988)、李玉堂(1899-1951)、李延年(1904-1974)。他们来自山东,乃人中龙凤。那怎么就三李不如一王呢?



李仙洲,最年长最长寿最有福,真应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那句话。

抗战爆发后,他以21师师长参与忻(xin)口会战,率部进攻,敌人火力凶猛,子弹击中其胸部。却大难不死,原来他在呼气时中弹,此时肺部收缩,子弹恰从两肺间穿过。1984年任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



李玉堂,与李仙洲相比有些不幸,但战绩较好。1939年,时任8军军长的他,率部在幸福(棺材)山获胜。两个名字,对他来说是幸福山,对敌来说是棺材山。全军立功,授“泰山军”。王耀武是泰安的,但他家不是泰安,而是东营广饶的,跟下面这一李同乡。1939年,在长沙更是打出了人生巅峰。1939年8军改为10军,其任军长驻长沙。1939年10月至1942年1月,日军三次攻长沙,皆被其击退。1951年大陆策反他,被蒋发觉,于台北被杀。



李延年,出身地主,聪明勤奋,20岁一举考上黄埔一期。早在1928年4月,日军在济南,他紧握手枪,高呼:“退后一步者,毙!”。激战三日,各自罢兵。随后发生济南惨案!1938年5月,时任二军军长的他,助战台儿庄,一举全歼敌军王牌师团两个。1944年5月在师、团长不战而溃的情况下,李延年一边正军法,一边准备反攻,士气大振,四日即复我阵地。解放时,他弃军而逃,被蒋囚禁,一年后保释,于1974年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