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到了危险的气味:电车产业将面临考验!

嗅到了危险的气味:电车产业将面临考验!

过节

这几日,正是俄罗斯世界杯如火如荼燃起熊熊战火之时,球赛如此精彩,引无数球迷通宵不眠。又恰逢父亲节、端午节接踵而至,三天小长假真是不亦乐乎。天下太平,万民各享其乐,幸哉,幸哉!然而此时此刻,笔者却不合适宜地嗅到了危险的气味。

前两日,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警示港股新上市的新经济公司高估值泡沫,个别股票上市次日即跌破发行价,与发行时火爆认购形成强烈反差。另,特斯拉再次宣布裁员9%计划,马斯克称这又是一个艰难而又必要的决定。

特斯拉过去十五年没有赚到一毛钱,反而烧掉了几十亿美元,居然创造了五百多亿美元的市值,让人亦爱、亦疑。还有美国升息步伐加快,新兴市场阿根廷、土耳其等国货币大贬值。中美贸易纷争峰不回、路不转,反而双方竞推子弹上膛,行势又趋汹汹。

风云变幻的大势,蛛丝马迹的小情,让人很不安啊!特别是新产业、新经济的代表——电车产业将面临考验。

钱!钱!钱!

首先是资金的问题,钱不是以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我们的电车产业似乎是一向不差钱的,投资进来燃烧的虚火旺旺啊!根据统计,截止目前已经落地的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超过200个,已公开的新能源汽车规划产能合计超过2000万辆,相关投入的资金规模达到万亿的规模。

万里江山到处是新开的电车工业园,从老牌的汽车产业基地,到从未涉及过汽车产业链偏安一隅的小城市、小县城,无不圈地建厂,竖牌插旗,上书豪言壮志“我们要造电车了”。全国上下仿佛一步跨入制造电车的DIY时代。真是一个有钱就任性的产业。

但问题在于,一切开始悄悄发生了变化。外有美国升息步伐加快,热钱已经调转了方向,涌向太平洋的东岸。内有政策制定者改铉更张,逐步断掉补贴的奶嘴。在此大背景下,聪明的人都会首先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如此,钱荒的幽灵将会如影随行,任性烧钱的好日子可能要到头了。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全行业勒紧裤腰带过几天穷日子,倒有可能挤掉一些泡沫。当初政策制定者的良苦用心是自由竞争,但实际效果中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无序竟争。某些企业不顾自身客观条件,挖空心思穷尽一切去争夺有限的补贴、政策红利,甚至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

当然,钱少就要想钱少的办法,如果所有问题都能用钱解决,那就不是问题了。中兴缺芯能用钱解决吗?钱再多人家也不卖给你呀!十四亿美元的罚款不是一个小数目,十四亿中国人一人一美元,教训沉痛啊。所以,今后并购重组或是一个方向。内部整合资源,优胜劣汰,把钱用在刀刃上才能熬过没钱用的日子。

赚?赚?赚?

其实相较于对资金面的担忧,笔者更担心我们的电车产业竞争力的问题,尤其是在外部环境由宽松转为收紧的情况下。电车业发展了这么些年,为什么还不赚钱,为什么还要靠补贴才有销量呢?就连一向情怀满满的马斯克都表示虽然盈利不是特斯拉的驱动目标,但是只有源源不断的盈利才能实现可持续清洁能源替代这一最终目标。竞争力不强,没有可靠、稳定、持续的盈利,何谈电车产业的长久发展?

我们电车产业的门户已然打开,特斯拉已宣布在中国建厂。如果我们不快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大好河山将拱手让于他人,亦或重走油车的老路,形成大而不强的局面,中兴之痛犹在眼前啊!传统油车制造企业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不少都建立了规模不等的汽车研究院,几千乃至以万计的工程师研发团队,拥有相对完善的研发、生产制造、质量保障、供应链开发和管理体系,以及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然相对于欧美日汽车强国还有相当的差距。

那些世界著名的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从每一台国产车上拿走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他们赚了大钱,还说这是公平竞争的结果,我们是地球村嘛,大家分工合作才是最有效率的。可现实却不是这么冠冕堂皇的。这些汽车强国,实际上以整车品牌制造公司为牵引,关键重要软硬件零部件厂商为支点,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战略联盟,造成事实上的技术封锁与壁垒。

我们的传统油车学习、模仿了几十年,仍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有掌握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徒为他人作嫁衣而已。所以我们的电车产业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苦炼内功,整车厂与零部件厂协调发展,分工合作,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的战略联盟。技术路径上提倡正向开发为主,努力设计研发出让消费者心动的电车。学习模仿固然稳妥、保险,然终究是吃别人的剩饭,不可持久,难以冲破束缚,形成自己的技术特色。唯有正向开发,自主创新才是王者之道。

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天下并不太平。没有硝烟的产业竞争决定着上至国家民族,下至布衣百姓的前途命运。但愿是笔者的鼻头过于敏感,杞人忧天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