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说:把中学生送到美国读书非常危险,你怎么评价?

九斗学生心理

不管是谁说的,这句我觉得有道理,至少有部分道理。具体地说,不是所有的中学生都适合出国留学,也一仅是美国,其他国家也一样。


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去国外留学,早的话中学就送去了,有些有父母陪同,有些则是孩子独自去,或者留学,或者寄居美国家庭。

原因主要在于,青春期的孩子遇到文化冲突、学习压力和大的环境适应,面临的风险极大。

我的大学闺蜜,她大哥在美国定居了,国内两兄妹的孩子都在初中时去美国一所教会学校留学,住在寄宿家庭,两男孩差异很大,我闺蜜的儿子学业优良,住在一个牧师家庭,牧师家有四个孩子,他就像家庭的一员,和寄宿家庭的兄弟姐妹共同分担家务,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孩子学习也好,现在在加州大学读大三。

而他的表弟就不一样了,整天打游戏,缺了不少课,差点被学校劝退,后为妈妈干脆辞职过去陪读。

中学生不必说了,刚刚上大学也一样。

16年前,我带着上海财经大学第一届中外合作学生去英国伦敦的一所大学学习一年。一天学院里的秘书给我送来一大箱食品,从武汉邮去的,有蒜香青豆、牛肉方便面、麻辣花生豆等----。原来,是一个妈妈邮给上大一的儿子,可是这个孩子很久旷课,找不到人,打电话没人接。我从秘书那儿要来电话,不停地打,也留言了,希望能找到这个学生,把妈妈远从武汉邮来的食品交给他,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

遗憾的是,我一直没有联系上他。有时我想,这个孩子到底怎么了?遇到什么危险了吗?学费不够了吗?和父母失联了吗?是成绩不好吗?是感情受挫了?

我做了种种推测,几乎每天都试着打电话,然而一直没有回音。

那时刚工作,没有当妈妈,我已经是整天为他提心吊胆、忧心忡忡的,要是换了现在,做了母亲----

后来的多年,我不时地想起这个未曾谋面的学生,但愿他平平安安,身心健康,完成学业。

2016年,中美两地瞩目的发生在洛杉矶的小留学生校园霸凌一事,就是例子。2名女留学生因争风吃醋,遭到其他10名中国留学生的虐待,被扒光衣服,用烟头烫乳头、强迫吃沙子,逼吃被剃掉的头发,长达7个小时。最终施虐者被判刑,刑满后,将被驱逐出境,青春年华就要在美国的监狱中度过。


这些孩子,第一次出庭时完全懵了,他们没有想到,一次恶作剧,竟然会被“终身监禁”,完全出于对美国法律的无知,这在国内,也许不是什么----


方立在加州

我是08年去美国,飞机后边的座位正好是三个初中生,可能初三左右,背着书包,穿着学生服装,人小鬼大,聊天的口气好牛好牛。没有家长陪伴。我当时不知道他们去做什么,听他们讲话才知道是去美国报道读高一的。在华盛顿转机。

那个时候,这样的初中学生还是很稀罕的。所以我大吃一惊。现在嘛,见怪不怪了。

美国的统计数据,在2015年,有34578名中国学生到美国参与K-12教育(即小学到高中教育),是2011年的四倍,人数增加非常快。其中,这些人大部分是来读高中的。

我在微博上是注册为教育博主,所以接到过不少家长的咨询。

有些家长问我:学生出去读高中应该住在什么地方,住在当地人家里安全吗?

有些家长问我:我的小孩英语不太好,适应不了怎么办?被骗怎么办?

有些家长问我:常言说国外的基础教育比中国差,是不是真的?去美国读中学有必要吗?

还有些家长问:老师帮忙,我的小孩在国外跟着朋友吸毒了,怎么办?

我真不知道怎么办。

杨振宁说的“危险”想必就是这种啦,不过,目前看起来,这种情况非常罕见。而且所谓吸毒,基本上也就是吸大麻为主,危害和成瘾性还不及香烟。最大的风险还是因为缺失家长压力导致的行为放纵。在美国留学的官富二代群体里面特别明显,美国的一些城市里,出现了中国人的豪车飚车群,这事有专门的录像,大家去网上找找应该有。

只是这些风险目前看来都是比较可控的

。通过选择好的寄养家庭,好学区的高中,乃至找人陪读等等,都可以有效的避免。虽然可控,但为什么那么多家长,特别是这些家长还基本上是国内中高层次的中产、名人、官员、富豪,非得让自己的孩子去冒这些风险呢?这些人难道不知道杨振宁说的这些事吗?难道比留在国内的那些笨吗?难道不了解美国吗?

别瞎想了,人家搞不好几十个国家都去过了,护照上都盖满了,坐过的飞机比你站过的公交还多。人家当然比你更了解美国的情况,无论社会还是教育。

他们为什么愿意冒这个险把孩子在大学之前送出去,因为这个时候出国读书有额外的收益。什么样的收益?就是对海外的社会有足够的了解,有全球化视野。他们的需求和你们这帮人是不一样的。杨振宁的话不适合他们。

这不太好理解,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王思聪在微博上说:“我认为现在不应该买房。现在房价离谱,花光父母积蓄买房经济上不合理。”。微博上全部炸了。果然房价见顶了,不能再买房了,我们还是再等等吧。不不不,你们会错意了。他说的这句话和房价是不是见顶,有没有投资房产的价值,没有太大关系。

因为阶层不同,双方的视野不同,能够支配的资源不同,所以会采取不同的经济手段,教育也是同理。哪怕房价高到对王思聪来说已经没有投资价值了,你还是得贷款买房子,因为你没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手段与能力。

请看下图:

王思聪代表的这个群体,顶尖官商豪富,属于“刹帝利”阶层。有大量的人,小学开始就出国。他们在国内属于收割财富的阶层。追求的是海外资产配置,什么地方增长迅速、税收低、或者财富安全,那么他们的资源就会往什么地方流动。教育情况也同理。他们关注的是让子女有全球化的眼光,了解欧美的社会文化,所以会尽早的把子女送出去。到了本科或者研究生,就有些晚了。你会发现本科出去的话,已经很难和美国本土出生的学生打成一片了,往往是中国来的学生自己有一个圈子。

至于杨振宁说的什么学术啊、学习成绩啊,根本不是他们所看重的,有了财富,这些并不重要人脉圈子、融入社会、被欧美的精英圈子接纳,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杨振宁并不是给他们说着听的。倒是那些中产,如果只是希望小孩在国外呆得稳当,有个好工作、好技能,那么大学本科送出去也不迟。

这些中产,属于“吠舍”阶层。因为离经济增长中心(比如大城市)近,他们可以用资源在国内卡位,享受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成果。比如你是北京人,在胡同里有几套老房子,哪怕没有权力,也没有技能,整天不工作,几千万也有了。有些迟到的,但是通过银行贷款,抢先买房。坐享房价增值的成果。基本上你如果在20年前开始听任总说的,有钱就买房,有钱就炒房,那么不管起点多低,你现在资产至少一个亿。光靠勤勤恳恳工作,你三辈子都赚不到这个钱。在这里,银行贷款起到了金融杠杆的作用,你可以用很少的钱贷出大量的款,然后在房价投资中增值。

对于这些人来说,关键是财富的安全,以及稳定的工作,所以他们看中的是子女出国能否学到工作用的技能。比如去读计算机,那么几乎可以说在美国找个工作还是不难的。这些人会让子女在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出国。不需要名校。相反,类似于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这样的三流学校更受欢迎,因为它在硅谷中心,毕业了很容易找到工作,实在成绩好的话,还可以用这个作为跳板,转到斯坦福或者伯克利读书。所以,几乎所有的留学中介,都会推荐你这些学校。对他们来说,送人入学容易,对客户来说,也满足了“在美国有良好的学位背景,找个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需求。来信问什么英语啊、学校啊、基础教育啊,都是这类人。

最低的阶层,就是所谓的首陀罗阶层。他们的父母可能是农村的,由于成绩好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考上了好的大学,进入了大城市。但是没有能力给子女买房什么的,还需要子女供养。这些人,如果他们的子女非常有幸,有比较好的天份,能够做学术,那么,他们的子女就可以在国内找到一个好的大学和好的工作,并通过长期的工作,可能十几二十年,凑钱买到一个首付,完成这代人进入中产的任务。

如果这些人运气和努力特别好,拿到了国外大学的资助,去国外读书,那么就实现了阶层上的连跳。但这样的人,一般来说都是研究生阶段,甚至大多是有了硕士,发了一些论文以后,等硕士毕业了,再到国外读博士。

这就是我们常见的留学生群体(也是90、00年代最主要的留学生群体)。对于这些人来说,是真正愿意搞学术的。杨振宁的告诫是针对他们——最好还是不要中学出国,否则自控力不强,无法专注学习,就麻烦了。

然而,杨振宁的告诫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条件在中学出国他说了一句废话。


破破的桥

其实我认识的很多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老师、朋友有过类似观点,不仅仅是中学,去美国留学真的只适合部分人。

首先,美国的教育并非十全十美,现在很多美国家长对美国教育也很不放心,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教,只需要在州政府备案即可。美国也有学区一说,富人区税赋高,公立学校的条件就好,相反穷人区公立学校就差,因为公立学校的大部分经费都是来自当地的税收的。

其次,美国教育还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工会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老师受不得批评,稍微受了点委屈啥的,就罢工,所以很多老师的教学质量就没法保证。另一方面,在大学,老师都要被打分,学生来评价老师,这就让老师有时候要跪舔学生,没有了师道尊严。

最后,不是说中国教育就比美国好,而是很多家长的观念还是比较落后,以为送出国,花点钱就可以买到好教育。中小学时期,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父母的陪伴、引导、言传身教更重要。这个年纪就把孩子送到遥远的美国,除非孩子自身能力、自制力特别强,送到海外,无疑是让其自由起来,再加上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很容易在美国产生心理问题,厌学、自暴自弃,抱团等。

我认识有几个出国读中学的家庭,都是父母陪着一起出国,或是父母一方陪出去,这样相对好一些。

中学阶段对于未来很重要,但绝不是决定性的阶段。美国中学也有金字塔,竞争绝不亚于高考,对于大部分家庭孩子来说,这个时候出国出问题的不少。而且,不是说,在美国上中学,就更容易上大学,这也是一个误解。

杨振宁先生在美国工作、搞科研、生活这么多年,他的建议想必是非常中肯的。


留学的真相

我理解的危险有两种,首先是字面意思的人身安危,其次就是说送去读书能不能达到父母的初衷。我觉得送去美国读中学会有危险,至于有多大那就得分析了。

一、人身安全之校园安全

可能大家都看过校园枪击案的新闻,所以会担忧小孩的人身安全,不过这种案例终究是少数,偌大的美国每年才几次案例?

真正应该担忧的人身安全是校园霸凌事件,这种事放之四海皆有!国内的初中和高中有小混混,哪个国家都一样!不过作为华人去美国学校,受欺负的几率会更大些。

因为华人小孩体格会小,到高中后体现的差别更大,放眼四周都是自己打不过的大孩子,压力很大。其次人类,尤其是小孩,会特别排挤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不论你是太过优秀还是太差劲,都容易被排挤,全班可能只有你一个黄种人,这就是你的特异之处,喜欢你的人会很喜欢,但讨厌你的人也会特讨厌。

二、人身安全之社会安全

美国社会安不安全,其次对于一个外来的中学生安不安全。

我住了两年美国,我至今没遇过什么威胁,当然前提是晚上不出门瞎逛。唯一一次让我心跳加速的是一次开车在市区抄了条小道,发现前面有几个黑人青年蹲在路边,前面有两辆车经过,其中一辆放下车窗,一个男青年趴在车窗里和他在说什么,当时我第一个念头是毒品交易,然后又担心是拦路要钱。我迅速“窄路掉头”离开,都没敢看那边有没有人追过来。

当然,我也可能是自己在吓自己。

然而每年还是能听到华人被杀的消息,不多不少,一年听一次,就在我这附近的一个城市里。但我觉得老老实实生活,晚上不要步行出门,遇到危险的几率还是很小的。

如果你还像在国内一样大半夜出去找夜宵...那就是找死...

但如果是中学生,他能不能控制自己严格遵守这边的规矩,晚上跑出去玩怎么办?被打劫了能不能合理应对?

三、人身安全之衣食住行

一定要找个好的寄宿家庭,跟我读三遍。

有亲戚在当地是最好的选择,另外就是选择一个美国当地家庭,最后是这边的华人住宿机构。

有亲戚,越亲越好,这样对孩子最好,既不孤独,又能得到最好的管束和保护。

还有当地家庭愿意有偿接受寄宿学生。

我认识一对五十多岁的美国夫妇,家有两个成年女儿住在一起,女儿都已毕业上班,男人在一家办公用品公司做销售总裁,妻子专职顾家。他们是虔诚的基督教徒,2003年到2006年在四川泸州做过三年的志愿英语教师,回国后在这边开办一个免费的英语学习班,很小的,人最多的时候也只有八九个学生,都是这边来的各国博士后,每周六一次课,风雨不辍。他家接受寄宿学生,之前家里有个中国女高中生,毕业离开后又接收了一个韩国九岁小女孩,来读小学的,他们待那个小女孩像亲生的一样,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寄宿家庭那真的是走运。

美国还有专门接收中国留学中学生的机构,交钱,宿舍,吃和接送,保姆机构一样,具体怎么样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家长的期望是什么?

送小孩中学去美国的,在国内应该属于有钱一类吧,送去的目的是什么,大概有好几种吧。

比如在国内成绩中等高考无望的,还有纯粹认为美国基础教育好的,想让孩子有更大格局的...这些都是属于有较强目的性的,最后都期待小孩能在美国考试上一个好大学。这一类是家里有钱,但不是最顶尖的那一层次。

真正顶尖的“权贵钱”家庭会把小孩送到美国读中学甚至小学,能找最好的学校甚至是私校贵族学校,让他们西化融入西方社会,踏入西方的精英阶层,成绩倒不是太重要,当然能进耶鲁或者斯坦福那就更好了,但不是重点。

然而会问出这个问题的人应该是属于我说的第一种吧,我想说第一类家长的目的很难达到。

首先十几岁的小孩能不能适应这边的生活和学习,能不能经受住寂寞和无聊还有诱惑?没有家长的约束,小孩可就和脱缰野马一样。小孩跨城市上学,很多家长都担心这个而选择陪读,那到美国你去不去陪读?

假设小孩很成熟很优秀,生活和学习方面没有问题,那能不能在美国上一个好大学呢?能是能,但竞争和国内的高考差不了太多,你信不信,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成绩第一名可能申请到的学校也比不上那些本地成绩第十名的学生?不过申请到一流大学还是可以的,离顶尖有差距而已,不过也可以知足。毕竟比你在中国读完高中再申请美国大学简单些。

所以说目的可以达到,如果能陪读的话几率更大。否则更大的几率是小孩变得更差,因为不适应环境,因为害怕陌生,因为沉溺游戏等等问题,危险性很大!


行星超人

虽然嫉妒杨振宁老爷子娶比自己小五十岁的媳妇,我还是不得不同意他这个观点。没错,如果孩子是自己亲生的,还是不要送他到国外上中学。

十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片文章,题目叫“如何尽快把自己的孩子逼疯”,最好的办法就是送孩子到国外上中学。

中学的孩子一般没有独立,不会做饭,个别孩子还让家长喂,不会洗衣服,不会买东西,不会交朋友,害怕黑天,害怕孤独,害怕鬼故事,如果这个时候送他们到国外,举目无亲,不懂语言,没有朋友,远离父母,是最容易把他们逼疯的,即便疯不了,也至少得个自闭症,孤独症,半疯儿,二百五什么的。

中学生出国,要面对自己的青春期,性取向,和异性的各种第一次,要面对异国的语言,听不懂就是听不懂;要面临零花钱是否够,要面临外国所有吃的几乎和猪食一样难吃 (不能怪猪食,只能怪自己没吃惯),总之,十个里有九个孩子都能会疯。

还有,中学生的孩子还得跟上功课,很多聪明的孩子天生就不是上学的材料,比如人家北美崔哥的我,拿起书本就犯困,走出课堂就精神,能及格就算非常勉强了。

把这么多压力在同一时间压在中学生的身上,如果这孩子还不疯,那确实不赖家长了。在美国自杀的中学生请您自己查吧,在旧金山大桥上跳桥的就有几个中国孩子,上网一搜就知道。

我1988年出国那会儿是24岁,虽然早过了中学生年龄,可是前两年,我真的差点没疯了。每天看着天上的飞机,梦想着自己在飞机上回国,天天想如果哪天有辆公共汽车回北京,我二话不说就登车,头也不回往家走。那会儿也没这么多中国人登陆海外,孤独啊,世上最大的痛苦和煎熬,莫过于孤独。

得,一说全是泪,不说了。现在都混了30年在美国了,终于习惯了,也老了。


北美崔哥

我同意这个观点,每年除过各高中的国际班的孩子,还有不少中学生都加入了出国留学的行列,这些孩子可以不像普通高三年级的孩子一样要准备参加高考,一般在高考前大部分孩子就已经通过国外大学考试,获得了录取通知书。现在很多父母把孩子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看成了一种捷径,当然这些孩子中不乏很多各方面特别优秀的孩子,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成绩一般,参加国内高考可能进不了好大学,甚至进不了大学,所以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会选择让孩子高中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甚至不少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被送到了国外上学。但是,把中学生送到国外上大学就真的是好的选择吗?其实不然,记得2016年有机会采访牛津大学的一位副校长,我们当时也谈到了孩子中学生出国留学问题,这位副校长表示,他特别不赞成孩子初中毕业后出国留学,18岁之前孩子就应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选择,孩子出国留学最低的年龄应该是成年之后,但是也要孩子适应力比较强,因为,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建立好的中学生来说,突然来到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度,适应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若孩子不能适应,不能融入,那么也是很痛苦的折磨,其实他也很赞成孩子在国内上完大学后再去国外留学,这样孩子心智比较成熟,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对于孩子的发展也比较好。



除了孩子的学业能否跟上之外,可能父母特别关心的还是孩子的安全和成长问题。虽然我们常说国外的什么领域发展很厉害,但是和世界其他国家比起来,国内的治安还是非常好的,国外很多国家的治安问题也是让人头疼的,最近几年国内出去留学的孩子在国外发生的人生安全方面的问题还是非常的让人揪心。



其次就是孩子的成长问题,说白了就是孩子会不会学坏,身边就有真实的例子,孩子每年花几十万,结果学业无成,还学会了吸大麻!因为中学刚刚毕业的孩子心智还不成熟,对于是非判断能力还是比较哈,他们这个年纪又会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很容易被吸引,再加上国内和国外在很多生活、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也是让孩子们很容易失去判断力,犯下错误。



同时还有一点就是孩子因为年幼,不会保护自己,父母又不在身边,文化差异容易让孩子受到孤立、冷落,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记得曾经就有事例,孩子在国外遭受校园暴力,而心里受创,导致休学在家无法正常生活。

所以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快乐安全是第一位的,出国留学是一件好事情,但是选择时间也很重要!


赵媛姐姐

老慢不谈杨先生说这话的背景和理由,仅仅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谈这个结论,送孩子出国读书是不是很危险。

送中学生去美国等发达国家读书这件事,有一个关键点要看透:

中学生应该是十来岁的孩子,这种年龄段,正是懵懵懂懂的年纪,所以是培养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个体,凡事从个体角度看问题,衍生出独立、自由、民主、竞争等概念,所以,受大环境的影响,送出去的孩子,很容易学会凡事从个体角度看问题这种西方的核心价值观。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凡事从客观整体公需和匹配的角度看问题,个体文化与整体文化正好冲突,绝对是非观与动态匹配智慧观也正好冲突,所以,如果这些留学生还要回到中国工作、生活,因为核心价值观的不同,会很难适应大环境的需求。

即便孩子将来留在国外生活,也要清楚一个客观发展规律。近两百年来,人类正处于生存方式的重大转折期,从普遍靠种地的农业社会转变为普遍靠上班的非农业社会。在转折期内,谁先转变谁占优,所以,个体优胜劣汰的价值观非常有优势,但是,随着转折期接近完成,人类的核心问题将是什么叫真正的活得好,如何才能产生普遍好和持久好的结果。所以,不久的将来,西方的个体优胜劣汰的价值观必然越来越没市场,而中华的客观匹配价值观必然大行其道。放着必然大行其道的价值观不学,偏偏去学马上就要没落的价值观,脑子肯定让驴踢了。

我们培养孩子,目的是让孩子将来一辈子顺顺利利,做适合自己的工作,过适合自己的日子,保持身心健康,但你费尽千辛万苦,让孩子学成之后不适合中国的客观环境需求,抛弃必然大行其道的价值观去学必然没落的价值观,不仅危险,而且必然很愚蠢。

用中华文化判断一个事物的好坏,核心就是从与客观发展规律和环境需求匹配的角度看问题,匹配度高,则是好事,匹配度低,则是坏事。很显然,送孩子出去学习,早几十年还说得过去,当今大环境下,真的很不匹配了,不仅危险,而且是在害孩子。除非,你的孩子本身就非常自我,根本不考虑别人,且竞争力非常强,送出去还说得过去,还能过一段好日子,但早晚也会后悔。


老慢

哎哟喂,亲爱的杨老先生,您才想起来呼吁呀

我是来自美国的灵性导师李颖,看到这问题,特想说几句。对不对的,大家海涵呵。

我是五年前移民到美国的,陪儿子一起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期,那叫一个难,好几次,深夜梦里哭醒,打算天一亮,就卷铺盖卷回中国。哎,也不知道是股什么劲,让我咬牙坚持了下来。可能,是我太爱慕虚荣,试想刚来,就哭着回去了,太没面子。


刚到美国那年,儿子九岁,稀里糊涂地,连拉带拽地,来到了地球另一端。看到的,全是金毛碧眼的陌生人,听到的,全是嘟哝呜啦的说话声。住,住不舒服。吃,吃不可口。父母变得更加紧张焦虑,动不动冷战或争吵,好像世界大战要开始了,变化太大了。

那会子我确实紧张,语言不通,全傻了!之前学得那点单词,全记不起来了。怎么办啊!学交规,考驾照,看房子,买房子,买车买房买傢俱,办电话办网络,银行开户转款贷款付款,签订各种合同,我的亲娘啊!一天到晚停不下来,急得拉撒的,哪里有时间安慰我那战战兢兢的儿子呀。

好不容易联系好学校,交全资料,打完要求的预防针,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开学。可是开学第一天,儿子死活不肯去上学,双手死死抓住门框,哭天抢地,就是不肯去上学。怎么劝说,都不管用啊,不敢骂,更不敢打,否则警察会以虐待儿童罪,把你抓走。关于这方面的故事,改天我讲给你听,孩儿他爹差点被逮起来。差不多一周后,第一关算是过了,儿子在我残酷阵压下,乖乖去上学了。可现在提起来,儿子还眼泪汪汪的,说是留下了大大的心理阴影。现在想想我当时确实够狠的。大人都适应不了,别说孩子了。

后来,儿子隔三差五地,哭闹着要回家,不去那什么也听不懂的破学校,我是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更是心痛地不行。当时借住在朋友家的大房子里,他们回中国了,若大的房子,就我们娘俩,空荡荡黑漆漆的,上厕所都要相互陪着去。经常挤在一张床上睡。还时不时抱头痛哭。

那年,我们在学校里出了名,连迟到旷课请假加起来,一共六十七次没在校。校长,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全部跑来帮助我们,好像我们是怪兽似的。后来,儿子离家出走, 再后来,花钱让同学帮写作业,东窗事发,被请家长。等等,这方面的事太多了,有空细说。

在美国的学校里,这些都是严重事件,对孩子的冲击不小,更对孩子的性格和道德观念,至关重要,在孩子成长的这个特殊阶段,这些个事起决定性的作用。生命方向,也许会就此改变,确实危险。


我不敢想,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一个半大小子,青春期男孩,自己来到异国他乡,会怎么样。说实话,我们出国前,也做了些相应的心理准备,但现实确实很骨感。现在,有那么多留学生出事,相信他们的父母,在孩子出国前,也做了相应的突击式地恶补准备,包括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生活技巧方面,人际关系方面。但那份冲击力,不身临其境,是难以感受到的。

著名脱囗秀主持人北美崔哥,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说是,来美国都得死一回,才能重新过上新生活。大概是这意思哈,具体用词记不清了。改天,我请他来重新讲讲。我太同意了,简直要膜拜他,说的太切题了。

一个青少年,各方面都不健全,身体和心理都在发育期,面对众多诱惑和所谓自由,让他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什么要做,什么坚决不能做。如何保护自己的同时,还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自我管理能力得多强。遇到压力委屈困难,该如何释怀,该怎么做,才能远离抑郁或负能量,从而保护好自己呢。再说,万一生个病,谁照顾呀,痛苦孤独啊。哎呀,难死宝宝了,难死宝宝了!

但是不是都别出国留学了,全呆在家里,被呵护着,做老母鸡翅膀下的小鸡仔呀,还真不是。有一种孩子可以,独立,坚强,灵活,头脑清晰的出国闯荡。你猜,他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哈哈,先卖个关子。

中国的绝大多数父母,不会当父母,包括我,也包括我的父母。在当父母之前,很多育儿方面的事,没学过。为什么这么说呢,先问你个词,你听说过吗,叫心理营养,如果一个孩子,从来到这个地球开始,到在妈妈肚子里十个月,到出生,到出生后十二个小时,到出生后三个月,一年,三年,到孩子六岁,九岁,十二岁十三岁,这几个时期都能获得相应的,足够多的心理营养,那这个孩子,象饱满的种子,长在肥沃的土壤里,扎根深,枝叶粗,小苗壮,已经具备了可以出去经历风雨的能力了。

孩子在成长的各个不同时期,需要父母家庭提供,不同的,应时应景的,必须的心理营养,食物营养当然也是必须的,在这里暂时不论哈。

如果孩子被满足,那健康茁壮再发育。意识也会向更高阶发展。如果未被满足,那孩子有可能,身体某方面会停止发育,或过于发达,心灵会被因未被满足,而引发的饥渴,纠缠羁绊,奋命苦寻。象一个渴疯了的人,在沙漠找水,什么荒唐事,都做的出来,而且往往不自知。更可怕的是,这种状态会重复发生。这就是杨老先生所提及的危险。

在美国我的课堂上,有位妈妈,痛苦万分,希望我能帮忙她的儿子,重新选择性取向。也就是说,她的儿子是同性恋。当我了解了男孩的成长过程后,发现,男孩出生后,就被妈妈,姥姥,姨妈养护着,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都是跟着女老师,对男性,感觉有天然的,陌生和抗拒。而且在男孩成长的,最关键时期六至十二岁,也没有父亲,及男性家人的陪伴,从而,这个男孩胆小怕事,没勇气,更没有内在力量,去蜕变自己。将来,也一定会障碍到男孩的事业发展和财富能量。

妈妈,对孩子来说,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给他爱,温暖,情感表达的人。这决定了孩子将来,会不会善良,有同理心,会沟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


爸爸,对孩子来说,也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给他力量,勇气,坚持的人。缺少父亲的陪伴,男孩就无从模仿,又何来男子汉气概,都变伪娘了。

那父母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这个孩子的品质和格局,无论父母是否保持婚姻状态,只要相互尊重,并有良好的关系和沟通,都可以让孩子收到爱。这对孩子的心理营养,是否足够,至关重要。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感觉到愧疚和遗憾了吧,放下吧,相信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把最好的留给了下一代,我们对孩子尽心尽力了,我们都是好家长,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许从你看完这篇文章后,你已经是个,跟以前不同的家长了。

以上,都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美国的颖

杨振宁虽为大师级人物,但说把中学生送到美国读书非常危险,有点言过其词:

1. 首先是危险什么?难道是人身安全?虽然媒体上经常报道各种事件发生,但从整个美国环境来说,美国安全的很!自理能力不足?这么多留学美国高中的中国同学,遇到困难的也是极少数!难道在中国就不存在自理不足的问题了?这里不一一叙述了,这种假设的问题如果在美国存在,同样在中国也会存在!

2. 根据普遍的认识,把中学生送到美国读书不是危险的事,而是太晚的事!如果经济条件许可的话,建议在小学三年级前送到美国读书。这主要是解决一个语言问题。据我所实际观察到的,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如果在美国读书,其英语程度几乎和本土学生无异。到了高中阶段再到美国读书,其英语程度只能是二外了!

3. 杨振宁大师的忧虑可能是高中到美国读书,相当于中国文化没学精,美国文化呢也是个二八操。其实是多虑了!中华五千年文化即使一辈子学习钻研,恐怕也是冰山一角!难道同时兼容两国文化不好吗?即使多学点美国文化有什么不好?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是由个人爱好和努力分不开的,与在某个地域有关系,但并不是绝对的!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学习,各有利弊,但绝无危险之说!


美国Ark文化集团

老而不死是为贼。

中国文化下知识分子总是免不了有个“国师梦”,真正能在国外做出成就又急吼吼想回国的,都是这种人。

在国外没那么多人把他们捧着,只有一些常在媒体上出现的公共知识分子才能获得这种待遇,国人又缺少“平民社会”下普通人的思维,于是不少就把目光瞄向国内,回国寻找心理满足。

国内是个自上而下分配的社会,回来后给各种“待遇”,满足嘛,精英治国嘛,这才是理想国嘛。

至于他说的这句话,纯粹屁话。能在中学甚至从小就中美两地长大的人,家庭条件好的很,人家家里照顾的无微不至,危险在哪?

他可能不知道,和父母分离是农村地区孩子的常态,这些孩子常年自己吃饭睡觉上学玩耍,只有啥也不懂的爷爷奶奶。他们都可比这些去美国的危险多了,也没见谁去叫。美帝起码欺凌还会判刑,这些孩子简直生活常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