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农村寻根修祠堂、族谱,你觉得有必要吗?

部分农村寻根修祠堂、族谱,你觉得有必要吗?我觉得农村人还能想到寻根修祠堂、族谱,是追根寻祖,不忘本的一种表现,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部分农村寻根修祠堂、族谱,你觉得有必要吗?

农村,之所以有人情味,就在这些方方面面。同族同宗,过年祭祖,清明节、中元节、寒食节上坟拜土,五服之内的同族(有些家族超过五服也一起动),家中有什么红白喜事,全体到场,有族里的管事人负责调度,真是从容有度,家族内每个人都平等对待,让每个族人有面儿,重要场合不丢丑。

阿兮也是农村出来的,虽然离开老家农村有三十年,可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还是放下一切往老家赶。农村有句老话儿:帮人就是帮己。农村骂人最狠的一句话就是:“等他老家没了,自己背出去!”屋芭开门的人家,死了真会没人抬。

部分农村寻根修祠堂、族谱,你觉得有必要吗?

农村的祠堂,现在还有的没几个了。至于族谱,因那段特殊年代的原因,破四旧被当做迷信付之一炬的很多。

阿兮曾为帮清朝时闯关东去东北的后裔找寻老家,才发现有好多村庄,族谱只显示几代,还是有心人默写出来的。被毁损的族谱,再也无人能说清,同族人各支的关系了。宗族宗亲,是血脉相连的一种凝结,这也是乡村团结传承的重要因素。

部分农村寻根修祠堂、族谱,你觉得有必要吗?

当然,也有冒着被批斗的危险,舍命藏出族谱的。那年去招远北栾家河村(中国传统村落之一),见到他们全村栾姓的大族谱,有三、四百年历史。据说当年红卫兵让烧毁,村会计搞了个假的李代桃僵,冒生命危险把老族谱藏了出来。

因怕被发现,老族谱(不是书本的,是过年挂的族谱,很宽,很大的一幅)藏在阴暗处,也稍有破损。这些都成为历史文化的物证。

部分农村寻根修祠堂、族谱,你觉得有必要吗?

八年前,阿兮为另一个外乡人找到老家,续上族谱,认祖归宗,靠的也是人家村里传了多少代的一部老族谱。

胶东这边,近年来有很多人去山西大槐树下认亲,靠的也是族谱的记载。知道自己的来处,才算活得明白。无敬畏,对一切都不在乎的人,越活越迷茫,不知来处,只剩归途。当悟到的时候再后悔,一切都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