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角逐戛纳,为什么是枝裕和能拿奖而李沧东只是无冕之王?

同样角逐戛纳,为什么是枝裕和能拿奖而李沧东只是无冕之王?

传媒大眼导读

按照影评人的观点来看,《燃烧》的解读空间很大,且寓意深刻,一如既往地承载了导演李沧东对现实和人生的强烈观照。然而,就是这样一部难得的作品,为什么没能拿到金棕榈?李沧东和是枝裕和的创作风格,以及他们在国际、本土的艺术地位又是怎样的呢?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有两位亚洲导演的参赛影片倍受瞩目,一部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另一部就是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燃烧》。最终是枝裕和斩获了电影节上最具份量的金棕榈奖,并在颁奖典礼后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可谓抢尽了风头;而李沧东尽管获赞无数,甚至还创下了戛纳场刊3.8分(满分4分)的历史最高纪录,却最终遗憾告负,成了所谓的无冕之王。

作为有着“电影诗人”之称的李沧东时隔八年后的最新力作,《燃烧》由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原著小说《烧仓房》改编而来。通常来说,影视化的作品往往很难超越原著,但这一次,李沧东却在小说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全新注解,成就了一部远超原著的经典作品。

《燃烧》的故事讲述了三个经历各不相同的年轻人之间的关系纠葛和悬疑故事。钟秀在一次运货的过程当中遇到了自己儿时的小伙伴惠美,惠美请钟秀帮忙照顾自己的猫,因为她要去非洲旅行,而惠美在去非洲旅行的途中认识了住在江南的富二代ben。回来后,她介绍ben和钟秀认识,于是三个人的生活有了一段短暂的交集。后来有一天钟秀接到了一通惠美的电话,但是接通之后却没有人应答,从此之后惠美就失去了联系。钟秀想尽了一切办法去寻找惠美,后来发现这位富二代ben的嫌疑最大,于是他开始跟踪ben,想要找到真相……

同样角逐戛纳,为什么是枝裕和能拿奖而李沧东只是无冕之王?

按照影评人的观点来看,该片的解读空间很大,且寓意深刻,一如既往地承载了导演李沧东对现实和人生的强烈观照。然而,就是这样一部难得的作品,为什么没能拿到金棕榈?李沧东和是枝裕和的创作风格,以及他们在国际、本土的艺术地位又是怎样的呢?

对女性的物化,或许才是导致《燃烧》与金棕榈失之交臂的原因

先来说说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为何能够拿到金棕榈大奖。从影片中不难看出,之所以该片能够引起全世界观众的共情体验,恰恰在于导演运用的是一种更为国际化的电影语言,来讲述一个十分日本的故事,他的语言是国际化的,但创作风格和故事内核却有着鲜明的个人化和本土化特色。

事实上,是枝裕和的作品向来都以家庭题材见长,且始终关注底层生活。他的电影不仅局限于对家庭琐碎的讨论,更多的其实是对整个日本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思。这部电影深刻反映出日本的国粹主义,以及拒绝承认历史的根源所在,还有日本家庭在共同体文化打击下濒临崩溃的现状。

这些极具历史与文化深度的电影元素,显然是戛纳的那些评委们最想看到的东西,再加上是枝裕和成熟稳健的执导能力,拿到金棕榈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角逐戛纳,为什么是枝裕和能拿奖而李沧东只是无冕之王?

反过来再来看李沧东的《燃烧》。尽管他也是一位关注社会话题的导演,且该片明显存在将村上春树的《烧仓房》和威廉·福克纳的《烧马棚》合二为一的痕迹,也强化了整部影片的悬疑成分,但想在一个新的故事中无缝融合宗教、阶级壁垒和政治等诸多现实问题,显然并不容易。

该片在戛纳电影节上爆出历史最高分后,豆瓣上也很快给出9.2的高分,可仅仅一天后,随着更多的中国观众在网络上找到资源并观看了此片后,其豆瓣评分又迅速跌至8.1。之所以会有这样明显下滑的情况发生,和李沧东的拍摄手法也存在很大的关系。

事实上,该片的叙事逻辑确实存在不够明晰的地方,对悬疑的解答也不十分明确,甚至就连电影的立意看得也并不是很一目了然。对大多数观众来说,这样一部作品带给自己的心灵冲击,恐怕远没有《熔炉》《杀人回忆》等超高分的韩国电影来得更大,失望在所难免。

同样角逐戛纳,为什么是枝裕和能拿奖而李沧东只是无冕之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戛纳的各位评委尤其是女性评委,都是借了#me too#运动的东风而来。而《燃烧》中对于女性的刻意物化,甚至是借助女性的失踪作为整个故事的推动力的处理方式,都让今年以女性评委凯特·布兰切特为首的评审团感到极为不适,或许这才是它与金棕榈奖错失交臂的主要原因。

日式家庭哲学VS韩式诗意电影

是枝裕和最擅长的就是将家庭中的平凡的琐事拍出生活的味道,并且从中参悟出人生的道理。他愿意从生活中最最平凡的角度入手,从中攫取巨大的能量。纵观是枝裕和的整个创作历程,其主要作品都是家庭电影,且特别会拍孩子戏,虽然戏剧冲突不够明显,但充斥其中的生活细节特别多,给人一种宁谧、祥和、娓娓道来的即视感。

同样角逐戛纳,为什么是枝裕和能拿奖而李沧东只是无冕之王?

与之相比,被誉为“电影诗人”的李沧东,其作品风格就稍嫌凛冽了。他的电影总是以悲剧故事为主,画面极美,且喜欢将小人物的人生变迁放在一个特定的大时代背景下。在成为一名导演前,李沧东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担任着韩国文化部部长之职。作为一位始终致力于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电影人,其作品更是有着韩国电影中罕见的大师气度。

同样角逐戛纳,为什么是枝裕和能拿奖而李沧东只是无冕之王?

什么原因让是枝裕和与李沧东在本土的待遇迥然有别?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想要把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拍成电影,是件很难的事情,至少之前大多数根据其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都难逃扑街的结果。但李沧东和村上春树一样都是作家,所以更懂得如何将纸上的文字转化为画面,加之他的电影作品一直都保持着很高的水准,所以这一次同样圆满完成了拍摄任务。

在豆瓣上,李沧东之前导演的六部作品有四部都在8分以上,剩下的两部也都是在7.6以上,可见其功力十分了得。更难得的是,他的每部作品都会入围戛纳、威尼斯这样的国际级影展,且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韩国本土,都有着极好的口碑和观众缘。

同样角逐戛纳,为什么是枝裕和能拿奖而李沧东只是无冕之王?

而是枝裕和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同样是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作品,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在为日本拿到金棕榈大奖的同时,却受到了来自本国民众的强烈抵制。在日本,对《小偷家族》的负面讨论和攻击,甚至已经上升到政治层面。就连特别喜欢表彰日本文化出海的安倍晋三,都对如此重大的文艺事件视而不见。

在日本国内,是枝裕和始终都被扣着一顶反日的帽子,且被认为其政治见解一直都是在抹黑日本的形象。他希望日本能够像德国那样正视历史并公开道歉,而《小偷家族》也恰好戳到了日本社会的痛处,揭示出日本并非一个拾金不昧的国家,而是有着和其他国家一样的问题。这显然与日本主流社会所认同的东西并不相符。

另外,是枝裕和还积极主张日本的电影从业者能够放眼世界,不要只着眼于本土的票房收益,而是要考虑拓展海外市场,否则日本电影将会面临衰落。这么一个勇于针砭时弊的人,在一个国粹主义泛滥的国家,不受待见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同样角逐戛纳,为什么是枝裕和能拿奖而李沧东只是无冕之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