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厕改”到“清新”农村

初夏,天气转热,徐祥玉却过得格外开心。“以前我们这上厕所都是旱厕,味道很大,夏天苍蝇乱飞,非常不卫生,还容易传染疾病,现在好了,家家都安上冲水厕所,上完用水冲一下就好了,既干净又方便。”山东省沂源县南麻街道浇花泉村党支部书记徐祥玉高兴地说道。

浇花泉村是省定贫困村之一。走进徐祥玉的家,却有着宽大而现代的卫生间,干净整洁的地面,贴满瓷砖的墙壁。这样的卫生间在城市不算稀奇,但是在农村还是新鲜事物。

“你不知道,现在儿孙们回家的次数多了。”今年62岁的村民杜深生说,可别小看了厕改,对每个家庭影响可大着呢。

今年“五一”期间,老杜家两个儿子带着儿媳、孙子、孙女从济南、青岛等地回了老家,这些年一家人第一次聚得这么齐。

老杜的两个儿子都在大城市居住,村里人都很是羡慕。可有件事让他很闹心,那就是孩子成家后,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前年春节,两个孩子竟然没一个回来的。

本以为儿子们忙于创业,可老杜后来一打听,这还真不是。原来两个儿媳妇是城里长大,个个都不习惯公婆家的旱厕。不光儿媳们不愿回来,就连孙子孙女们都抱怨在老家上厕所是件痛苦的事情。

知道孩子们不回来的原因后,老杜虽然无奈却也理解。“家里的旱厕确实是‘卫生死角’,冬天冻得要死,夏天更不用提了:臭味熏天,蚊蝇乱飞,让人一想就恶心。

“俺家条件不好,哪有资金改善家庭卫生条件。”老杜家的惆怅,在浇花泉村是共性。

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牵挂着南麻街道领导的心。于是,一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户户通工程和“一事一议”等惠民项目拉开了帷幕。在改善农村卫生设施中,全面实施了农村旱厕改造工程。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水厕施工材料,安排专业施工队上门服务。老杜家的旱厕也改成了水冲厕式,居家卫生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

幸运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变化,逐渐打消了老杜的疑虑,甚至让他以“厕”为荣,小日子天天唱着过。现在的浇花泉村村风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平坦整洁的进村道路,熙熙攘攘的健身广场,字画优美的传统文化宣传画廊,吸引来了城里的游客。每个进入浇花泉村的人都会眼前一亮,为这里的美丽村貌所动容。

“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南麻街道党工委书记江贵军说,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实现乡村振兴、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为目标,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抓好乡村环境整治和农房风貌改造;着力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厕”等乡村旅游要素,让村居在绿水青山中变成亮丽风景。

从2016年春天开始,南麻街道开始全面推动“乡村厕所革命”,全街道完成旱厕改造9210户,基本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一个小小的厕改,却为山村引来了投资,这并不是故事,而是真真实实发生南麻街道的事。短短的一年时间,新上家庭农场12个,电商产业园1个,网上商城1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2家,新发展高效农业科技园、亲水活动区等新产业3个,乡村旅游功能区2个,发展特色农家乐23家,采摘园20处,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