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升初未进理想初中,“借读”这条路值得一拼吗?

Q

民办没有被录取,不想去对口的公办初中,我可以到民办初中借读吗?

又一年小学五年级要毕业了,有部分家长没有进入理想的初中,有的是没有考进理想的好民办,却进了保底志愿的普通民办初中;有的是面试发挥不好,没有被录取,最后只能去对口公办初中,等等。初中能不能到民办学校“借读”,成为了近期五年级家长较为纠结的问题。

简单来说,借读就是学籍保留在原对口公办初中,孩子初中可以在借读的学校学习。好民办初中借读的优势在于,绝大部分就读民办初中的学生都是经过“选拔”的,在学习态度、积极性和家长的重视程度上总体而言较好。因此,有了更多的竞争,更好的学习氛围,孩子也将会获得了更大的提升空间。

有利必有弊,竞争压力变大了,那对于孩子自身的抗压能力和学习能力考验也就更大。大部分学校对原籍生借读生是一视同仁的,但如果差距太大跟不上,孩子很有可能会受到打击,产生自卑、厌学的心理,甚至被借读学校劝退。更重要的是,家长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借读是没有“学籍”的,中考还是需要回到原学籍所在的学校,毕业证书也是原学籍学校颁发的。

2、往年中考提前招生时,就读学校的推优名额一般是不会给借读生的,但不影响参加自荐。

那么,我还能享有对口公办初中的“名额分配到校”吗?

根据今年新公布的中考“名额分配原则”来看,其中明确指出享有名额分配原则的学生是必须在毕业初中学校在籍在读3年级以上的。所以借读生等于就是放弃了原学籍学校的名额分配啦,这点一定要考虑清楚了。

关注|小升初未进理想初中,“借读”这条路值得一拼吗?

借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1、首先要找到愿意接受的学校。

在初中学籍管理中只有“转学”、“休学”、“退学”等,没有借读这一项。借读只是学校间默认的潜规则。因此,借读不是你想办就能办的事。通常借读生需要支付借读费,或者有一定“关系”,而且即使是借读生,不少好学校也需要考试进入,避免影响整体教学水准。

2、要让原学校放人。

这件事对学校来说可能存在一点风险而且学校没有义务留一个学籍位置给你,所以保险起见,要先问清楚。

3、本身实力与借读学校差距不大

民办的教学进度较快,考试也比较频繁,难度大,家长要衡量孩子是否能够跟得上。如果差距太大,即使进入也是一种折磨。所以,借读更适合那些小升初发挥失误,但本身实力确实不错,能够跟上学习步伐的孩子。不然压力会很大!

如何办理借读的手续?

借读的办理时间一般是六月下旬到八月下旬,尽早向学校所在区县核实确切时间。不过要注意一点,如果是借读的同一个区的公办学校那是不能转正的。

借读手续为:由学生监护人向在读学校提出书面借读申请,出具有关证明材料,提供接收学校同意借读的证明。学校审核、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后,由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出具借读证明。监护人提交的有关材料应与借读证明存根一并保存备查。

最后,还在纠结要不要借读吗?看看过来人家长是怎么想的:

四年前家里的大孩儿差不多也大致的遭遇和牛校失之交臂,整天闷闷不乐,后来我自己也是纠结再三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去一流民办借读,其实我主要和那位妈妈一样舍不得孩子,想着与其孩子在二流民办每天不开心的读书还不如尊重他的意见去搏一把,这好歹是他选择的人生至少他不会后悔,不过事实证明他的确没后悔相反很拼。所以我觉得如果孩子的确有个特别想去的地方还是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的是多聆听,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可以引导但是千万不要强行去改变。

我和楼主的心情经历是一样的,上周几天都是夜不能寐,为了孩子是去借读还是公办纠结,孩子想去借读,一开始我也赞同孩子,想我们主要看中的民办的优质资源和学习氛围,只要娃儿在四年里努力跟上节奏,即使裸考也没问题。到后来我还是纠结了,因为借读要7年级能进去,6年级还要在公办读一年,这样插进去对孩子来说还是要有强大的内心支撑的,学业的压力,和陌生集体的融入等问题。后来在决定去公办的前一夜,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当然只是给自己和老公看的),对去民办借读和去公办读的利弊进行了逐条分析,当我写完这些躺在床上突然觉得没有什么可纠结了,利弊很清楚,去公办当鸡头优势多多。第二天周日上午我给儿子分析了一下,儿子听后自己选择去公办,我这一块石头也就落地了!

也看过关于上宝的借读消息,上宝的老师是认真负责的,一开始借读生是明显有差距的,不然也不会因为面试被刷下来。老师么,大家也都知道的,说话很难听的,报平均分都分开报的:班级平均分多少,借读生平均分多少,但最终把借读生的成绩全部拉上来的,跟上大部队了,就一视同仁了不分开报成绩了。

其实小升初多少有些运气成份,没被一流民办录取,也有可能孩子实际水平差距并不大,自己家孩子当父母最清楚了,实际成绩如何,性格如何,同学老师就算会知道会有看法,通常是因为成绩差距大的缘故,未必借读生一定成绩就会差,正经考进去的读着读着垫底了也挺常见的。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看法,孩子真的愿意去这所学校就读,或者对孩子真的会有好的影响,可以去尝试。但是是否能够借读成功,除了需要的手续,也要看自身的关系了吧…只能说,孩子和父母,选择了借读,无疑是需要更大的勇气。学习的主体永远是学生本身,学校不过是平台、是环境罢了

要不要借读,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哦!

关注|小升初未进理想初中,“借读”这条路值得一拼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