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侏羅紀世界2》,怎麼評價最後小女孩不顧全人類的安危而放出恐龍的行為?

wocon

小女孩的心靈是純淨的,她把每一個恐龍都作為活生生的生命對待,本就沒錯。而且從故事所隱藏的線索看,小女孩是通過基因改造出來的人,而基因創造恐龍與克隆人,如果站在人類生命倫理道德上來說,則是一種邪惡的體現。或者可以說這是上帝要讓人滅亡,而為人類所設置的毀滅的前奏與劇本。

因此,人類的生命認知,應該是理性的,不應該為了其它的生命而罔顧人類自身的安危。劇中的女主角與男主角做的很對,他們為了人類的福祉,而放棄了讓恐龍走出莊園的地下牢籠。雖然站在生命的角度上,這有些殘忍。但是,他們做的很對。畢竟,站在人的觀念之上,一切的外來生物,如果對人類社會有著傷害的本能,那就是妖魔鬼怪,就要除滅。所以佛道才有所謂的斬妖除魔之說。

舉一個例子:即使青蛇白蛇漂亮絕頂,但她們的生命根基是妖,是妖,即使如劇本把她們說的再好,再善良,但她們的生命特徵是無法改變的。她倆遇到許仙,就是為了吸取人的精華元陽,即使她們沒有這個意思,也不想禍害許仙。但她們的生命特點,使她們無法不如此。

而現在,有許多動物保護主義者打著保護動物的幌子,為了動物的生命,來譴責一些人的過激行為,好像沒錯。但是,如果這些動物對人類的生命安全構成危害,如果他們仍然強調這種觀念,我以為這就是一種邪惡的生命表現,是一種為了達到自己貪慾的目的,而追求利益的邪惡體現。

《侏羅紀世界1》中的恐龍,他們的生命侷限在一座孤島上,猶可把控。《2》中,由於人類的貪慾,把它們擄掠到一座莊園,由於主人公意識到恐龍的危害,把它們關閉在莊園裡面,幾近消滅,但是卻被純真的小女孩放了出去。那麼,我想,《侏羅紀世界3》中,人類所生存的世界,必然是恐龍橫行肆虐的世界了,這個時候,就是考驗人類情感及道德的關鍵時候,是考驗人類理性與對自我生命認知的危機時刻,拭目以待吧,希望《侏羅紀世界3》更精彩。




昊愚堂夜畫

先說答案:

雖然是小女孩的行為,但這反映了導演所展現的,西方社會對文明群居模式的一種極端導向的回答,也是聖母和宗教存在背後的根由:

他們認為存在一種天然的善,超然的善,凌然於所有人類行為之上,而他們,恰恰是掌握這個終極唯一判準的鑰匙的人。

群居的極端倫理關係

越來越龐大,越來越複雜的人類社會,需要有一個維繫群居關係的模式。

人類群居模式的一個極端,是人類成員,全部都選擇惡作為自我保存和實現的策略。

那麼在這樣的策略指引下,很自然的,就是每天人頭滾滾和互相傷害,沒有人在是安全的,每天都是在戰鬥,直到地球上剩下最後一個人。


如果選擇反向的極端策略,那麼人人都選擇只對別人好,不對自己好,那就是病態利他
主義,絕對而超然的利他主義,聖母大清新社會。

這種社會,不復再有人頭翻滾,不會再有互相傷害,人人都可以自我保存,但是人人都無法自我實現。自我,淹沒在他人中,丟失在無窮的利他行為中。


在兩個極端之間,理論上,人類群居模式,可以有無窮的策略可選。

同樣,人類所聚集的不同文化操作系統之下的社群之間的群居關係,同樣有無窮的策略可以選擇。

人類和其他物種的社群之間,也依然有無窮的策略可以選擇。

正如前面的回答裡提到的,聖母和宗教,它們都是試圖在超驗裡,統一各個操作系統。認為存在一種天然的善,超然的善,凌然於所有人類行為之上,而他們,恰恰是掌握這個終極唯一判準的鑰匙的人。

實際上,如何定義善惡,如何甄別善惡,如何懲罰失序的行為主體人等等規則,都只是一些傑出的人類倫理工程師,像程序猿一樣的,孜孜不倦的編寫出來了很多操作系統。

它們都只是人類的發明。

不同的社群之間,它們的倫理操作系統,又互不兼容。

這邊認為是善的,那邊又認為是惡的。

所以,社群間的衝突,是必然的;文明間的衝突,也是必然的。

因為他們之間,不兼容。

倫理溯源

《道德經》第二十章: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善惡,是人為的發明,都是相對的概念。

人類道德的基礎,並不是心靈雞湯兜售的那樣,而是以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利益互換為基礎建立起來的。

人的第一要義,是自我保存;第二要義,是自我實現。

對於個體來說,保存自己,實現自己,就是對自己意義上最大的善;

對於社群來說,保存自己,實現自己,就是對社群意義上最大的善;

對於人類來說,不要被外星人滅了,讓人類這個物種,殖民整個宇宙,就是最大的善。而連接人和社群之間的東西則是群己界限。

西方人管群己界限這個詞,叫自由。

因為加入了他人,社群,其他社群,外星人,等等不同層級的系統。所以,對於倫理的解釋,一下子變得無窮複雜起來。

如何才能選擇出來最優的策略呢?

首先,因為個體的人,無法完成自我保存,所以你必然的得寄託於某個社群,這樣,你得完成對社群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倫理觀的認同,這就是你的預裝操作系統。

你有了操作系統之後,一個社會人意義上的自我,才算是完成了。

這就是,自我的根源。也是現代認同的根源。

區別在於,你裝什麼系統的問題。

地球人的每一個成員,都完成了自己的系統安裝,接下來,他們開始通信。

人與人的通信,系統與系統的通信,社群與社群的通信,文明與文明的通信,地球人與外星人的通信。一切都生於通信,死於通信。

善惡取決於策略,策略取決於系統,系統取決於通信。

具體的策略抉擇路徑,是這樣的:

在個體的尺度上,誰是我的朋友,誰是我的敵人;

在社群的尺度上,誰是我的朋友,誰是我的敵人;

在文明的尺度上,誰是我的朋友,誰是我的敵人。

是朋友的,利於我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實現,善;

不是朋友的,不利於我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實現,惡。

對於善的交往對象,親愛之;

對於不善的交往對象,戒備之,衝突之,鬥爭之;

對於敵我不分親疏不辨的同社群成員,清除之。

這才是實現社群生存和發展的最優策略。

《孟子》所云“率獸食人”,批評的便是那些人獸不分,親疏不辨的行為。

華夏之仁

有人會說,只顧自己族群的生存,這不是赤裸裸的功利嗎?

那麼可愛的生命,那麼一條條珍貴的生命,怎麼能這麼殘忍的看著他們消亡?

華夏,又是如何應對威脅自己生存的和發展的其他社群的呢?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

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

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

戰勝,以喪禮處之。"

孟子說:仁者愛人。

社會的管理著,需要愛護這個國家,衣養國家的百姓,以道治國,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使國家得以繁榮昌盛。

然而,天下人,並非都是為道者,如果他們沒有任何道理也不講任何仁義的打殺過來,怎麼辦呢?

華夏人認為: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這就是以戰止戰

戰爭和殺戮的目的,是為了和平,是為了使天下重新恢復秩序,而不是製造混亂和劫掠。

後世幾千年以來,中國人的軍事思想,都以這一思想為總原則。

這就是:“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禽獸和人類,野蠻和文明,真正的區別是什麼呢?

《道德經》認為:

文明人,自得其樂,這是好生之德;

野蠻人,以折磨別人為樂,這是好殺之惡。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戰爭和殺戮,中國人為什麼認為是“

不得已而用之”呢?

比如,公園裡面,很多寵物,好端端的人,誰沒事會對著一條狗踹一腳呢?

可是,突然有條狂犬病的狗要咬人了,那也只能為了不被傷害,而奮起一腳踹過去了。這就是“不得已”

所以,自古以來,中國用兵都需要強調戰爭的正義性。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戰勝了敵人,並不和那些野蠻人一樣以此為樂。

在侏羅紀世界裡,為了生存,消滅了那些吃人的猛獸,並不以此為樂。

因為“忘戰必危,好戰必亡”。消滅野蠻人就可以了,但是不要變成野蠻人。

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

佔有優勢,勸對方放棄抵抗,全體投降,儘早結束戰爭,仁義是關鍵。

敵軍拒絕投降,負隅頑抗,只得全殲敵人,打掃戰場,為他們難過。

戰勝,以喪禮處之。

戰爭結束了,久違的和平,又回到了人間。

祭奠,紀念與緬懷我軍在戰爭中陣亡的戰士,給英雄們舉行喪禮。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對國民進行戰爭教育,和平都是鮮血換來的,而下一場戰爭,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到來,忘戰必危,所以要有憂患意識。

這就是華夏對待敵人,對待戰爭,對待殺戮的態度:不樂殺人,不得已而用之。

我想,如果是華夏人,第一,不會去開發違反自然的基因技術,第二,如果敵人開發了,我們也不得不去開發以抵禦其進攻,第三,戰勝之後,銷燬或者封存這樣的技術。

如果那個小女孩是一個華夏人,我想,她會終結她的父輩犯下的錯誤,帶著憐悲哀和憫,看著這些恐龍走向死亡。

在紀念這些恐龍死亡的時刻,她會想,希望人類能夠順應自然,不要再折騰出這麼多折磨自己的問題了。


平凡2850

作為侏羅紀系列中第五部作品《侏羅紀世紀2》一上映就引起了網友們的轟動和熱議。人們喜歡的侏羅紀系列的電影又回來了。



在電影結局埋下了隱線為下一步做鋪墊,克萊爾一直猶豫是否要釋放這些被關押著的恐龍,如果不釋放出去會因為爆炸而全部死亡在地球上絕跡,但是如果釋放出去可能會使人類面臨著不可預知的災難,這也讓他作為侏羅紀世界園區的主人他糾結不已,但是小女孩梅茜卻做出了決定那麼很顯然,這也是為下一步做了鋪墊。明知道釋放出恐龍會對人類造成無法預測的傷害,那麼為什麼還要將恐龍釋放呢,是因為這位小女孩的身份很特殊。實質上她是克隆出來的複製品,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克隆物種與恐龍們應該是同類。或者說在她的基因或者意識當中和恐龍們有著一定的聯繫和交流。恐龍和小女孩一樣,都是生命。他想讓恐龍的活下去。在本劇當中沒有太多的描寫,但是可能會是下一部劇當中的主要人物。



試想一下,下一步可能是恐龍們經過繁衍和變化對人類進行報復,在人類損失慘重幾近滅亡的情況下,而小女孩梅茜的存在將扭轉這一局面,開啟了恐龍和人類的另一個關係模式。




愛赫本的紀梵希

對於影片來說,小女孩放出恐龍是侏羅紀之所以為“世界”而不再是“公園”的節點。由於女孩兒的這一舉動,人類與恐龍的戰場已然是同一片戰場,人龍之間的關係也更趨於平等,物種之間的競爭迫在眉睫。


如果從人類安危著想,“侏羅紀”一直以來想要表達的思想就是“科技是把雙刃劍,能帶給人類便捷,也可以將人類毀滅”,恐龍DNA被科學家成功提取的那天起,人類就是在違背自然規律,做一件隨時將自己處於危險境地的事情。電影鯊對《侏羅紀世界》系列的走向也很好奇,不知道在下一部世界3里人類與恐龍共處的地球將會變得怎樣。但如果當時關著恐龍的大門按鈕放在電影鯊面前的話,這個“上帝”我一定不會去做。


當我們可以輕易消滅其他物種時,我們沒權利這麼做。同樣的,當我們可以有機會創造出一個新的物種,我們也應該三思而後行,造物主的工作還是讓造物主自己去完成吧。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電影鯊

感覺有一丟丟劇透啊,您自己斟酌一下在看吧!

其實,處於那個女孩的角度很好理解!

第一,女孩和恐龍都是被克隆出來的,對於一個小孩來說,看到恐龍吃人可能被嚇到,再看到男主和布魯那麼親近以後,她可能會覺得恐龍和小狗一樣,可以成為親密的朋友,都眾多素食恐龍也著實讓孩子更加產生同情心,這種複雜的同情心,促使她想放出恐龍!

第二,女孩太小,天真無邪,認為他們都是生命,生命平等!這種觀念在女主身上也有提現,但是她知道放出恐龍後果很嚴重,所以她沒按下那個按鈕,而天真的孩子根本沒有經歷過侏羅紀世界的悲慘故事,或者說小孩在這部電影裡經歷的太少了,想不到放出恐龍對世界有什麼影響,或者根本就沒想過!

第三,就是貼合電影主題,為下一部電影做出的伏筆,所謂的侏羅紀世界,之前都是在島上,一個小世界!如今,恐龍被放出來,放到了全世界,真真正正的成為了,侏羅紀世界了,它們佔領了全世界,下一步,就看編劇怎麼編了!

我個人認為,其實這些出去的恐龍,除了布魯,其他的都不足為懼,因為,那幾只食肉的恐龍都是單獨出去的,沒有繁殖能力,素食恐龍沒有太大威脅,一般的槍和麻醉藥就可以對付! 而所有的恐龍(新繁殖的不算)身上都有定位,只要把系統完善或者找到高人從新做一套一樣的,出去的恐龍基本上都有定位,抓回來或者打死應該很簡單! 只要人類不在出現聖母婊或者低智商的領頭人應該就沒問題,恐龍成不了氣候!再或者就是躲到人煙罕至的地方!不過應該不會這樣編,總會遇到傻×的人和事,最後對應開頭和結尾的那番話,對人類可能是個災難!


探秘ET與AI

當《侏羅紀世界①》中國上映時,轟動了中國電影界,吸引了中國的億萬影迷,如同;《星球大戰》、《異形》、…………等系列巨片,給中國電影觀眾帶來視覺上前所未有的新享受。

久違的《侏羅紀世界②》上映,個人也是剛剛看完,再一次映射出人類社會的兩面性,醜陋與善良,黑暗與光明,最終結局,正義戰勝邪惡,人類戰勝恐龍。

劇未,戲中男女主角,為人類生命與福祉,寧願恐龍受毒氣滅絕,拒絕開閘放生。而另一面小女孩梅茜,開閘放走恐龍,這麼一個人類的複製品,有著人類孩童天真無邪的善良一面,也有人類不可預測的邪惡一面,甚至出現失控時人類束手無策的險情。

歸根到底,梅茜小女孩只不過是編導設計的一隻棋子,留給觀眾的一個"迷"局,釣一釣影迷追劇的胃口,作為續集《侏羅紀世界③》的引線。影片結尾,始終沒有交代恐龍〈變異基因胚胎〉的去向,為續集《侏羅紀世界③》留下伏筆,引人意景續集裡,人類與恐龍將進行新的一輪生死決鬥。




智者二0一八

事實上從觀察上來講也不會有太高危險係數,因為發現逃出去的食肉龍種類基本上都是單身,他們無法繁殖,再加上那隻霸王龍年事已高,已快步入暮年。

至於剩下的食肉龍種類全都是體型小一號的,人類只要出動足夠的力量控制即可。

而植食恐龍只要不出差錯,自然好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