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党史」鲁南区党委(一)

「枣庄党史」鲁南区党委(一)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决定将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山东分局,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1939年7月底,山东分局决定把山东地区统一划为三个地区。胶济路南、津浦路东的鲁中、鲁南地区为第一区(统称鲁南区),津浦路西的鲁西区第二区,胶东为第三区,湖西、清河为特区。三个地区均设区党委。

「枣庄党史」鲁南区党委(一)

赵镈(左二)与朱瑞、黎玉、张策等领导同志在山东分局留影

第一区党委建立后,于1939年7月至9月间将划归其领导的泰山、淄博、尼山、鲁南、鲁东南五个特委分别改建为第一、二、三、四、五地委,其中,将尼山特委改建为第三地委,下辖峄县县委、滕县县委、边联县委、费县县委、曲泗宁县委、邹县县委,临郯县委划归第四地委领导,临费县委撤销。第三地委从1939年7月到1940年5月,仅仅存在十个月的时间。

1939年8月,遵照山东分局“滕县以津浦路为界,分设滕东、滕西两个县委”的指示,在津浦路以东、抱犊崮以西大片地区建立滕东县委,县委书记由王丹墀担任,1941年2月撤销。

「枣庄党史」鲁南区党委(一)

滕东县委办公旧址

1940年4月,山东军政委员会决定撤销第一区党委,在原辖区内分别成立鲁南、鲁中区党委。原第一区党委所辖的第一地委、第二地委、第五地委划归鲁中区党委;原第一区党委所辖的第三地委、第四地委划归鲁南区党委。

6月,鲁南区党委在鲁南天宝山区的油篓村召开会议,宣布赵镈任书记。油篓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山东及苏鲁战区工作的方针》、《关于山东、华中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的指示》和《第一一五师创建抱犊崮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计划》,并在分析鲁南形势、找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四项决议:(一)撤销原第一区党委第三、第四地委,建立鲁南区党委第一、第三地委;(二)筹备召开鲁南各界代表会议,选举产生鲁南参议会和鲁南专员公署;(三)发展主力部队,扩大地方武装,尽快组建鲁南军区;(四)充分发动群众,建立和发展抗日群众团体等。鲁南区党委成立后,进行了整顿党组织、充实调整领导班子等活动,使党的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党组织进一步健全。

「枣庄党史」鲁南区党委(一)

赵镈(1906—1941),陕西府谷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治委员,为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做了卓越的贡献。图为赵镈夫妇。

这一时期,滕县的党组织属第一地委领导,峄县、台儿庄地区的党组织属第三地委领导,峄南县的党组织一度划归华中淮北区邳睢铜地委领导,在津浦铁路以西的枣庄地区党组织属鲁南第二地委领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