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改編是一種創造性勞動 應忠實原著 昇華精神

“上學時在語文課本上看到夏衍寫的報告文學《包身工》就非常受到震撼,現在也想帶著孩子來感受文學和影視的魅力”,昨天下午,陸女士準時帶著3歲的小兒子來到上海電影博物館參加“夏衍的魅力——文學改編思想”論壇。

文学改编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应忠实原著 升华精神

“夏衍的魅力——文學改編思想”論壇 王曉蕾攝

夏衍是中國著名文學、電影、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曾被國務院授予“國家有傑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稱號。他創作改編的電影劇本《林家鋪子》、《祝福》等至今仍被受眾所喜歡。

改編劇應忠實原著 昇華精神

自1958年起,影視劇的歷史上出現過不少根據文學經典改編的影視劇:86版《西遊記》、87版《紅樓夢》、85版《四世同堂》劇,都是根據經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佳作,至今仍然受到各年齡層人的喜愛。

“文學的門檻相對較高,對於很多老百姓來說可能比較晦澀。但電影是一個大眾化的東西。而文學改編則可以讓更多的人接觸到文學,促進文學的傳播和發展”,文學理論家陳子善表示,改編是架起影視和文學的一座橋樑。

“改編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要在原著的基礎上向前走了一步”,沈芸表示,對經典的改編需要找到原著與時代精神的契合點,在當今時代的價值判斷和精神追求下“老樹開新枝”,體現當代人的審美心理和追求。

用“匠人精神”打磨改編劇細節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文學作品被搬上了熒幕,並以其思想性和觀賞性收穫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但是,儘管在製作技術、特技效果、場面營造等方面,改編的影視劇有了很大進步,但是卻在文化精髓、細節處理、人物性格表達等方面面臨挑戰。

“在夏衍的《林家鋪子》文學改編中,他會注意到場景中的每個小細節,林家小姐閨房裡櫃子的擺設和上面的小物件都十分考究”,張建亞坦言,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大多用生活上的小細節來體現,一分一毫也不能馬虎。新時代下的文學改編劇也應該用這種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進行打磨,深入理解和把握原著精髓,與時俱進改編思路,推出優秀的改編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