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是出自於一個高貴的“門第”!

西塞羅是古羅馬才華橫溢的演說家、哲學家、散文家。他有一篇《論友誼》的論著,這篇文章是以對話體的形式,論述了他對友誼的看法。西塞羅對於友誼的認識影響了很多後世的思想家,他的真知灼見依然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再次重溫這位思想家給予我們的友誼之論吧:

“友誼”是出自於一個高貴的“門第”!

1.友誼只能存在於好人之間。

2.我們可以把友誼定義為:對有關人和神的一切問題的看法完全一致,並且相互之間有一種親善和摯愛。我傾向於認為,除智慧之外,友誼是不朽的神靈賦予人類最好的東西。

3.如果生活中沒有那種在朋友間的相互親善中所能見到的安逸,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假如有一個人,你對他絕對信任,什麼事情都可以跟他說,就像跟自己談話一樣,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愉快的呢?如果沒有一個人能夠與你分享快樂,那麼你的成功不是失去了其一半價值?另一方面,如果沒有一個人比你自己還著急地為你分憂,那麼你有了災難就會難以承受。

4.希求友誼是不是因為脆弱或貧乏的緣故?我的意思是說:友誼的目的是為了互惠,以便相互取長補短呢?還是,雖然互惠是一種自然屬於友誼的好處,但友誼還有另外一種始初原因,友誼是從愛派生出來的,愛是相互產生感情的原動力。

5.友誼是出於一種本性的衝動,而不是出於一種求助的願望:出自一種心靈的傾向(這種傾向與某種天生的愛的情感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出自對於可能獲得的物質上的好處的一種精細的算計。

6.當友誼是出自一種本性的衝動而不是出自一種需求感時,它就會更加崇高,更加符合於實際。因為,如果友誼是靠物質上的好處維繫的話,那麼,物質上的好處的任何變化都會使友誼解體,而本性是不可能改變的,因此真正的友誼是永恆的。

7.終身不渝地保持友誼,是世上最難的事情。朋友之間可能會發生許多這樣的事情:利益衝突、政見不同、性格變化(有時是因為遇到不幸,有時是因為年齡增長)。

8.兒童之間的友情往往是和童裝一起被拋棄的。

9.友誼的規則:勿要求朋友做壞事;若朋友要你做壞事,你也不要去做。因為“為了友誼”這個託詞是一個不名譽的託詞,是決不會得到原諒的。

10.美德在友誼問題上也像在許多其他事情上一樣,是非常柔軟和敏感的,可以說,它是隨著朋友的貧富順逆而伸縮易變的。

11.信仰“利害關係”理論的人摧毀了友誼之鏈中最有吸引力的一環:朋友的一片愛心。

12.最有悖於友誼精神的莫過於這樣一句格言:“你在愛你的朋友時應當意識到,你總有一天會恨他的”。

13.人們所尋求的、能保證友誼永恆不變的品質是什麼呢?那就是忠誠。

14.我們選擇朋友時還應當找那種性格直爽、友善且富有同情心的人,能和我們一樣為某一事物所感動的人。

15.友誼的另外一條重要規則是:你應當和朋友平等相處。

16.只有那種成熟的友誼才是永恆不變的。

17.友誼的另一條有益的規則是: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分寸的善意而妨礙了朋友的大事。

18.除非那種邪惡行為,倘若出現了不和,我們也要設法使友誼自然消亡,而非猛然絕交。

19.在給與愛心方面不要操之過急,不要把愛心完全給與那些不值得你愛的人。

20.獲得友誼的正當途徑:首先自己做一個好人,然後再去找和自己品質相仿的人做朋友。正是在這種人之間,我們所說的那種穩固的友誼才能得到保證;也就是說,在那種情況下,由於愛慕而結合在一起的人們,首先知道控制住那些奴役他人的感情,其次喜歡以平等和藹的態度對待朋友,彼此傾心相助,決不要求對方去做任何有悖於美德和公正的事情,並且不僅相互關心和愛慕,而且相互敬重。

21.提出和接受勸告,適合於真正的友誼。

西塞羅對於友誼的系統論述中,最重要的一點內容是友誼的動機是基於美德,因為美德的緣故,才吸引來了愛慕你的人,也即我們稱之為友誼的東西,一個人不是匱乏時,才需要友誼,而恰恰是精神上自給自足時,更喜歡交友。真正的朋友得來不易,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才說有一知己已足矣。西塞羅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明確了友誼的動機並非是庸俗的利益計算,而友誼的動機來自於高貴的“門第”,這個門第就是一個人的美德,美德才是我們交友的根本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