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上不同的对焦模式都是什么?

奋斗吧P年

来看看摄影需要掌握的几种对焦模式

使用单反拍摄照片,清晰对焦是很重要的步骤。一幅照片如果没有清晰的焦点,轻则影响观赏效果,重则变成废片。所以,学好对焦是基础中的基础。

对焦的英文学名为Focus,通常数码相机有多种对焦方式,相机发射一种红外线(或其它射线),根据被摄体的反射确定被摄体的距离,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调整镜头组合,实现自动对焦。

一、单次自动对焦

这是我们最熟悉的方式,即通过半按快门,相机只对当前选择的对焦点执行一次自动对焦操作,确认合焦后就会停止动作,此时按下快门就可以得到焦点清晰的画面。这种对焦模式适合拍摄静止不动的对象。

这一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便捷。随着自动对焦技术的成熟,现在不少相机已经能做到让你感觉“半按下快门的瞬间,对焦就已经完成了”。

正是由于这种便捷性,单次自动对焦适用于大多数题材。但它也同时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不适合拍摄高速运动的题材。

理由很简单,半按快门合焦到按下快门拍摄,中间存在着一个时间差。拍摄静态或低动态题材,这个时间差不影响拍摄;但如果拍摄高速运动物体,如赛车、飞鸟,这一时间差可能导致对焦点与实际主体位置产生较大偏移。

二、连续自动对焦又称连续伺服对焦,半按快门对焦后,相机会锁定目标物或锁定对焦区域,一旦目标与相机之间的对焦距离改变,相机也会自动追焦。

只要完成第一次合焦,让焦点对在主体上,就相当于给相机指定了目标,“你给我追着它拍”,就能保持焦点一直落在主体上了。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工作模式,连续自动对焦是最适合拍摄运动题材的,能够保证焦点一直落在主体上,保持主体清晰。

因此,拍摄越高速的运动物体,对相机的追焦能力(实际上就是自动对焦系统的计算能力)要求越高,而这取决于相机的性能和档次。

三、半自动对焦

手动选择合适的对焦点,综合了自动对焦以及手动对焦,能够帮助你最大限度的掌控画面,尤其是拍摄风光、静物、肖像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先对焦后构图”,也就是先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央,然后用中心对焦点完成自动对焦,然后按下 AF-L 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现今的许多相机已经自带自由对焦点。你在取景框内可以看见许多可选的对焦点位置,不同品牌的对焦点数量和覆盖范围不同。

通过触摸点击或拨动滚轮,你可以选择特定位置的对焦点,相机会对着这个位置自动合焦。

四、手动对焦

MF是手动对焦的意思。我们知道,自动对焦并不是万能的,像数码相机广泛采用的是相位侦测对焦,其对光线的要求较高。拍夜景时,有时候相机会出现“拉风箱”现象,实际上就是对焦系统计算出错,对不上焦的表现,此时就需要手动对焦。通过旋转镜头的对焦环进行手动对焦,手动对焦则只能通过拍摄者观察取景器内的取景画面的清晰度来判断。

而除了拍摄夜景需要手动对焦,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手动对焦呢?

1、拍摄野生动物

大部分野生动物都有极佳的听觉。无论你的AF系统多么优秀,它总是会发出声音。即使最轻的对焦声也有可能惊扰到动物。如果你想拍到最自然的照片,关闭自动对焦吧。

2、拍摄风光

拍摄风光时一般会希望从前景到远处的山脉都保持清晰。这需要收小光圈增加景深,并使用超焦距对焦。记得关闭自动对焦,不然当你按下快门时相机就会重新对焦,一般会对在无限远位置。

3、HDR

制作HDR照片要求所有单张照片都必须保证相同的对焦点。如果使用自动对焦,每张照片的焦点都会有轻微的变化。

4、拍摄运动物体

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相机会尝试随着距离的变化改变对焦,但通常都会失败。下面这张照片使用自动对焦和连拍,结果并不理想。

5、拍摄人像

拍摄人像的黄金法则是对焦在眼睛上。此外还经常使用大光圈浅景深效果。但如果AF系统对焦在眉毛或鼻子上,眼睛就会模糊。

6、微距

对微距摄影而言自动对焦很难工作。此时景深极浅,相机也无法判断对哪里对焦。你必须掌握控制权。

7、透过玻璃拍摄

透过玻璃拍摄一般不是个好主意。应该尽量避免。但有时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在飞机上,水族馆等等。此时AF系统的问题是它可能会对焦在倒影或玻璃上。所以关闭它吧。


毒舌小小白

对焦的准确与否,决定了你的照片能否做到该清晰的地方清晰,该模糊的地方模糊,决定了照片是否能实现你的拍摄需求,是基础中的基础。

而要想做到准确对焦,你必须对相机的对焦模式有足够的了解。它们各自有啥特点,适用/不适用于哪些题材?有啥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今天要为您解说的就是几种主要对焦模式的特性、它们的适用题材和使用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



1. 单次自动对焦

这是最基础的对焦模式。半按快门,自动对焦系统就会开始工作,成功完成对焦后,你就可以按下快门拍照了。

而如果对自动对焦结果不满意需要重新对焦,或者需要改变焦点,只需松开快门,再重新半按快门,重新进行自动对焦即可。


而随着自动对焦技术越来越成熟,对焦的过程也越来越快,好些的相机更是几乎能做到取景、半按快门、合焦,瞬间完成,十分方便快捷。

正是由于这种出众的便捷性,单次自动对焦适用于大多数拍摄题材。

但它也同时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不适合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理由很简单,半按快门合焦到按下快门拍摄,中间存在着一个时间差。

静态或低速动态题材,这个时间差可能不影响拍摄;但高速动态题材,尤其是运动方向和镜头垂直的高速物体,很有可能会出问题。


运动方向垂直的高速物体,可能对不上

那么,什么对焦模式适合拍摄动态物体呢?试试连续自动对焦吧。


2. 连续自动对焦

连续自动对焦又称连续伺服对焦,半按快门后,相机会锁定目标物或锁定对焦区域,一旦目标与相机之间的对焦距离改变,相机也会自动追焦。

只要完成第一次合焦,让焦点对在主体上,就相当于给相机指定了目标,“你给我追着它拍”,就能保持焦点一直落在主体上了。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工作模式,连续自动对焦是最适合拍摄运动题材的,能够保证焦点一直落在主体上,保持主体清晰。


使用这一模式进行高速连拍,相机会在每次拍摄前进行一次重新对焦。如果自动对焦的速度不够快,很可能会导致“追丢”的现象。

因此,被摄物体速度越快,对相机的追焦能力(实际上就是自动对焦系统的计算能力)要求越高,而这取决于相机的性能和档次。

一般来说,专业机肯定比入门机的追焦能力强,而专门拍运动题材的机型更是会通过牺牲部分其他能力,把追焦功能强化到了极致。


3. 人脸识别对焦

自动对焦系统能力的增强,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快速化,对焦计算速度越来越快;二是智能化,开发出了一些针对特定需求的对焦功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人脸识别。

开启人脸识别功能以后,在进行单次/连续自动对焦时,相机会优先对焦取景器中出现的人脸。


人脸识别功能开启,优先对焦人脸

这个功能专为拍摄人像而设,无论是拍静态还是动态人像都颇为给力,但它的使用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是人脸的画面比例问题。人脸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过小的人脸将无法保证正常识别。


这么小的人脸,很难识别到

其次,如果同时出现多张完整、画面比例不小而距离镜头距离不一样的人脸,人脸识别对焦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

焦点很可能落在最近处、最大的那张人脸上,但也不排除会跑到其他脸上的可能,结果比较不可控;

而你如果想放着近处的脸不管,让焦点落在较远处的脸上,那就更难了。


画面中有多张脸时,人脸识别对焦结果很不可控

针对这一问题,近期的人脸识别系统继续向智能化发展,开发出了“优先识别成人/儿童”“优先识别笑脸”等针对性功能。

这些功能为画面中人脸提供了针对性加权,有效改善了相机面对多张人脸会懵逼的问题。


优先对焦笑脸,忽略搞怪表情

现在,大部分相机都拥有人脸识别功能,不过这种比较高级的“笑脸识别”智能系统,估计就没那么普及啦......

另外,智能系统哪怕再聪明,也还是没法完全满足我们的拍摄需求。这时,我们可能需要手动地做一些小操作来帮帮它。


4. 手动辅助对焦

之前提到的几种对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称为“全自动对焦”,系统完全通过自己的计算,帮您选择对焦点。

全自动对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方便。当你需要抓拍,没时间调整对焦点,或需要拍摄大量照片,没工夫一张张对焦时,全自动对焦就派上用场啦。

但是,全自动对焦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相机在自动选取对焦点时,往往倾向于选择靠近画面中心的物体,因为中心对焦点的功能最为强悍。

也就是说,当你处于拍摄需要想把主体放在边缘,而画面中心又有其他很有存在感的景物时,焦点可能对不到主体上。


边缘构图,对焦可能会对到中间的树上

在这种自动对焦不能满足拍摄需求的情况下,我们就该进行手动辅助对焦了。

所谓“手动辅助对焦”并不是一种相机内置对焦模式,而是结合相机的自动对焦能力和我们的主观选择,以满足特定拍摄需求的一系列方法。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先对焦后构图”,也就是先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央,然后用中心对焦点完成自动对焦,然后按下 AF-L 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



在移动相机,重新构图的过程中,你的相机与主体距离可能会略有改变,不过这种改变不至于让主体脱离焦平面,所以不用太过担心。

除了上述“土办法”,现今的许多相机已经自带自由对焦点。你在取景框内可以看见许多可选的对焦点位置,不同品牌的对焦点数量和覆盖范围不同。

通过触摸点击或拨动滚轮,你可以选择特定位置的对焦点,相机会对着这个位置合焦。


不同品牌型号,自由对焦点数量也不同

当然,自由对焦点可能也无法完全覆盖整个画面,你想要对焦的位置,可能刚好没有自由对焦点。

这样的话,你就只能用“土办法”——中心对焦,AF-L,再重新构图吧。

介绍完了全自动和自动、手动结合的几种对焦方式,接下来要介绍的是纯手动对焦。


5. 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就是通过旋转对焦环,精确选择焦平面到镜头的距离。要启动这一模式,需要对 AF/MF 档位进行调节,调至 MF,即手动对焦档。


手动模式能最精确地体现拍摄者的意志,缺点就是太麻烦了,每次都要慢慢拧环慢慢对焦。拍摄量稍大,手动对焦就会非常费力。

随着自动对焦系统的逐渐升级,自动对焦功能越来越强,逐渐成为拍摄的主流,但在某些拍摄场合下,手动对焦仍然是唯一选择。

比如说,低对比场景,尤其是低光环境下的拍摄,依据光线和对比度进行计算的自动对焦系统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拍夜景时,有时候镜头会出现“拉风箱”现象,这实际上就是对焦系统计算出错,对不上焦的表现,需要你手动对焦。


灯火比例不大的夜景,可能要手动对焦

另一个最需要手动对焦的题材是微距摄影。

这是由于微距摄影的景深极浅,对焦点的精确度要求极高,稍微偏移上那么一点点,整张照片可能就完蛋了。


哪怕半毫米的偏移,对微距来说都是大事

除了低光环境和微距两个题材需要手动对焦,还有一种特殊的对焦手法,也需要在手动对焦模式下才能完成,那就是超焦距。

所谓超焦距,就是在手动对焦模式下,将对焦环拧到无穷远档,就是图中红圈的位置。

注意,是对准无穷远档,而不是把对焦环一下子拧到头。无穷远档一般在对焦环拧到底回来一点点的位置上。


这样操作,能让整个画面都位于清晰范围内,适合拍摄大风光和风光人像。


超焦距拍摄的照片

既然超焦距能让整个画面都处于清晰范围内,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经常性地使用这一技法呢?

当然不是。超焦距的“整个画面都清晰”,并不是真正的清晰,而是“模糊的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清晰度和锐度会降低。

也就是说,超焦距的“全图清晰”是以牺牲部分画质为代价的,千万别滥用。

另外,进行超焦距对焦,会使近处(一般在1米以内)的景物清晰度大幅降低。


极近处的草,清晰度明显降低

如果画面中存在大量极近处的前景景物,请慎用泛焦,或者请重新调整构图吧。


Gloria吃西瓜的兔子

相机一般情况下有3种对焦的方式,我们用到最多的是单次对焦,单次对焦很容易理解,就是拍一张照片对焦一次,再拍第二张的时候相机再次启动对焦,这种对焦方式也是默认的,适合拍摄旅行纪念照,静物,人像。不适合拍摄运动类场景,比如各类比赛,儿童,动物。因为在对焦的时候,物体可能在一瞬间又挪动位置了。

其次,另一种对焦是人工智能自动对焦以及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这两种对焦方式都适合拍摄运动类的物体,其中,人工智能自动对焦在对焦的时候依然会发出滴滴的对焦合焦声音,在半安东快门的时候,相机会持续的对物体进行对焦。

而人工智能伺服对焦基本就用于体育的拍摄,这种对焦方式没有声音,一般采用区域对焦,高端的相机取景器中,你可以看见对焦点会随着移动的物体不断的变化,开启连拍的时候与这种对焦方式进行搭配是最合适的,一般体育摄影师,这个模式是基本的设置,目前的数码相机对焦点越来越多,使用这种对焦方式来捕捉运动物体越来越容易了。

最后就是M,手动对焦,手动对焦听起来麻烦,但是很多场景依然会用到,比如星空的拍摄中,微距摄影需要手动对焦来精确确定焦点,如果你转接老镜头,自动对焦也是不灵的,全靠手动合焦。

一般高端的单反相机会有比较明晰的对焦分类,而普通的微单相机则分的不是那么细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