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十二月|人文書託邦12月新書訊

你好,十二月|人文書託邦12月新書訊

我會打開話匣,

告訴你這裡的生活。

講完後,

風會帶走它,

如同這沙上消失的其他事物。

——妮薩

你好,十二月|人文書託邦12月新書訊

妮薩:一名昆族女子的生活與心聲

你好,十二月|人文書託邦12月新書訊

978-7-300-23352-9

譯者:楊志

定價:65.00元

是研究,是分享,更是精神的彼此滋養

一段來自不同世界的女性的交往故事

一部飽含先鋒意味的人類學名著

口述史和性別研究的首選案例

1969年,婚後的瑪喬麗跟隨丈夫前非洲喀拉哈里沙漠對昆人進行一系列跨學科的田野研究。在20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她學習昆人語言,入鄉隨俗。在調查中,能說會道的昆人女性妮薩向瑪喬麗清楚、生動地講述了她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情感意義的事件:幼年時的斷奶記憶,與其他孩童的第一次性遊戲,新婚之夜的事情,母親和子女的亡故,幾段婚姻和數位情人的故事,對逐漸變老的感受,等等。此外,妮薩還坦率地披露了性行為的細節,以及受新情人所吸引的方式和原因等更為私密的事情。

由於妮薩豐富的人生經歷及講故事的天分,我們獲悉了昆人個體間的互動方式及昆人社會的組織方式,瞭解了許多關於昆人童年、青少年和成年經驗的新材料。與妮薩的15次錄音深訪,成就了《妮薩》這部幾乎與瑪格麗特·米德《薩摩亞人的成年》相提並論的佳作,在人類學界內外產生了轟動效應。

重訪妮薩

你好,十二月|人文書託邦12月新書訊

978-7-300-23431-1

譯者:邱金媛

定價:45.00元

人類學名著《妮薩》姊妹篇

一段關於治癒、希望和理解的故事

不過,《妮薩》中所展示的那種和諧關係出現了裂痕,使肖斯塔克進而反思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在權力、經濟及雙方關係的定位和期望等方面存在的差異。但人類普同性中的某些品質畢竟有能力超越體質、種族、文化等的差異性,肖斯塔克也由此在她的阿非利加(Africa)中感知到一種“天命”。

面對現代世界問題的人類學

你好,十二月|人文書託邦12月新書訊

978-7-300-23476-2

譯者:欒曦

20.00

為了突出並深入探討此書的中心主旨,並使之貼近現實,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從他的作品中吸取靈感。他翻讀了曾讓自己聲名大噪的文章,重新提出了一直擔憂的重要社會問題,特別是“種族”與歷史、“種族”與文化的關係。或者說他還在找尋著人文主義的新形式以面對當今這個鉅變中的世界的未來。

在這裡,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的老讀者們能夠找到那些他一直致力研究的問題,而對於新一代讀者來說,這位著名的人類學家將提供給他們一種未來的視角。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在強調人類學作為一種新型的“大眾人文主義”的重要性的同時,也在思忖著“西方文化霸權的終結”以及文化相對主義與道德評判之間的聯繫。當他在審視一個全球化了的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時,主要關注的是經濟活動、非自然生育問題以及科學思想與神話思想之間的聯繫。

凝固的美:東西方雕塑藝術比較

你好,十二月|人文書託邦12月新書訊

978-7-300-23433-5

定價:68.00

《凝固的美》以優美洗練的文字,分十八個主題對中西方經典雕塑進行比較,揭示其異同,並特別從宗教、文化、社會背景以及雕塑者個人風格等方面分析造成東西方雕塑差異的原因。 本書配有大量精美圖片,形式活潑生動,圖文並茂,集學術性與可讀性於一體,適合專業院校師生和普通讀者閱讀。

蒼耳:消失或重現

你好,十二月|人文書託邦12月新書訊

978-7-300-23432-8

定價:45.00元

以冷峻的筆觸與悲憫情懷,參悟植物魂靈

一部野草與大地、大地與人類關係的另類解讀之作

第七屆老舍散文獎獲獎作品

《蒼耳:消失或重現》一書以大自然中貼地粘貼地生長的卑賤野草為敘述對象,以獨特的感悟和詩意的語言,從草的自身特點、生活用途、文化價值、哲學意味、宗教意義到與人、社會的現實關係為背景,對水燭、蒼耳、看麥娘、燈籠草、婆婆納、慈姑等20多種雜草的多重解讀和詩意書寫,試圖顛覆人類對野草的認知與批判,還原野草的本來面目,期冀人類從野草身上獲得自我的反芻與詭異。

人類社會的文明史,就是野草的文化史、人與自然的博弈史。萬物有靈,在當下的城市化進程中,這本書給出了人類如何從野草身上,獲得大地的美學、自然生態之道和自我的拯救與救贖。

結構與再生產:吉登斯的社會理論

你好,十二月|人文書託邦12月新書訊

978-7-300-23435-9

定價:58.00

社區傳播論:

新媒體賦權下的居民社區溝通機制

你好,十二月|人文書託邦12月新書訊

978-7-300-23593-6

定價:49.80

《社區傳播論》將新聞學、傳播學與城市社會學、社區管理、社會運動等多個學科融匯,從較為多元的維度考察及詮釋社區發展與信息傳播的關係,開拓了新聞傳播研究的新領域。在現有的新媒體意見表達的研究中,對虛擬社區的重視忽視了傳播行為發生的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存在著去地方化、去空間化的研究傾向,信息技術的發達催生了“地理消亡論”。

本書從基層社會的微觀單元也即社區入手,立足於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來考察其新媒體意見表達和群體協商,把以虛擬社區為關注重點的新媒體研究再地方化,避免把新媒體研究侷限於網絡本身,統合分析行動者的線上協商與線下行動,把空間緯度和場景因素帶回到新媒體的研究中。本書立足於提升新聞傳播學對社會問題的解釋力,提出“基層社會的傳播建設”這一命題,為從新聞傳播方面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學理探索。

你好,十二月|人文書託邦12月新書訊

你好,十二月|人文書託邦12月新書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