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飞行过程如何主动避开农田里障碍物?

植保无人机飞行过程如何主动避开农田里障碍物?

具备主动避障功能的植保无人机,能够更加智能、有效地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确保无人机更加安全、高效地完成作业任务。

目前在植保无人机领域,可实现主动避障功能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毫米雷达波避障技术,二是双目视觉避障技术。

毫米波雷达避障:

毫米波雷达避障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在较远的距离就能检测到较为细小的障碍物,例如农田里的电线、电线杆。但感知的信息有限,严格意义上说,它起到了识物的功能。

例如汽车倒车时,若只有倒车雷达而没有倒车影像,你只能知道车尾距离障碍物有多远,却无法知道障碍物具体在车尾的哪个方位上,也就无法判断方向盘往哪个方向打、打多大角度。

植保无人机飞行过程如何主动避开农田里障碍物?

采用毫米波雷达避障的无人机在遇到障碍物时往往只能在其前方保持悬停,无法智能的避开,需要人工介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遥控接管。

双目视觉避障:

双目视觉避障基于视差原理(计算机视觉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成像设备两只相隔一定距离的摄像头来获取同一被测场景的两幅图像,根据三角原理计算两幅图像对应点间的像素偏差来获取场景空间的三维信息(包括摄像头与物体的距离、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等),简单点说,它就是植保无人机的眼睛。

植保无人机飞行过程如何主动避开农田里障碍物?

极飞新一代的植保无人机搭配 XCope 天目视觉避障模块(简称天目)基于双目视觉避障技术,通过双目视觉避障模块感知的空间信息,经过智能认知算法自主生成飞行控制指令,控制无人机悬停、绕行或继续执行航线。简单点说,有了天目,等于给植保无人机安装了一双眼睛。

更厉害的是,工作原理类似天目的工作系统,在漆黑的夜晚,依旧“目光如炬,无所不能”。

原因在于天目感知光的能力比人眼更强,感知光的频谱更宽、灵敏度更高。另外,在天目中间部位有一排功率达2W的近红外光LED达阵,它可以为天目照亮前方的路。工作时,夜间天目通过自带的近红外光源照亮前方、穿透黑暗,使得障碍物能够被清晰地感知,并且光源的照射会增加障碍物与周边环境的对比度,因此天目在夜晚能够感知更为细小的物体,飞行也更安全。

植保无人机飞行过程如何主动避开农田里障碍物?

夜视效果依然出色

正因为这双眼睛具有优异的感知能力和智能的认知算法,所以不管白天黑夜都能为 P系列植保无人机提供安全可靠的主动避障支持,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主避开障碍物继续执行任务。

微博@极飞科技,有深度的农业科技资讯,欢迎与我们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