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沒有必要砸錢搞足球?

(作者|樟葉)世界足球大會在俄羅斯勝利召開,冰島戰平南美強國阿根廷後網上盛傳著兩個段子。“冰島全國人口334319人,減去女人17053人、18歲以下40122人、35歲以上85670人、現場看球的8781人以及少量殘疾的、特殊行業抽不開身的人,僅剩的23人組織成的球隊竟然戰平了足球強國阿根廷。”這個段子所列的數據完全屬實,暗諷我十三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竟選不出能踢球的23人。“冰島的牙醫指揮著廚子傳球給司機,司機傳球給木匠,木匠把球踢進了網。後來,建築工人禁區內放倒了梅薩被判點球,梅西主罰的點球被導演撲出。”這個段子也沒造謠,冰島隊的教練是位牙醫,在比賽中撲出梅西點球而名聲大噪的門將哈爾多松確實是一位執導了多部電影的導演。不過,冰島隊員並不是真正的業餘球員。這些文化高、有工作的人,發現自己有足球天賦後,乘年輕,先搞幾年足球職業。看了這些,筆者反覆思考著一個問題:中國有沒有必要砸錢搞足球呢?我認為:

中國有沒有必要砸錢搞足球?

一、從體育的本質來說,中國沒有這個必要。體育的目的是強身健體、提高國民素質。踢足球能鍛鍊身體,但並不是唯一的方式,我們應大力發展更多更適合國民身體特點的運動。

二、中國不要再搞面子工程,應從玩足球中得到快樂,而不應該花錢買面子。中國現在正處於一個缺乏自信盲目崇外的時代,中國的足球迷大多是偽球迷,他們熱愛足球大多是虛榮心的表現。在他們心目中全世界都在玩足球,咱們中國玩不好就是沒文化,就是與世界脫了軌。其實,以我們現在的實力,我國完全沒有必要搞這樣的“面子工程”,不需要花錢買面子。

中國有沒有必要砸錢搞足球?

三、用錢買不到足球。縱觀我國職業聯賽實施得最好的足球和籃球兩個項目。從建國的50年代到沒進行職業改制的80年代,我國一直在亞洲處於領先地位,特別是籃球,還一直是霸主地位。可實行職業聯賽引進外援以來,花錢多了,運動員的收入多了,但水平卻每況愈下。現在籃球已退居二線,足球更慘,淪落到了與泰國、越南為伍的地步。職業化的失敗經驗告訴我們,用錢買不到足球。

中國有沒有必要砸錢搞足球?

四、砸錢搞足球弊大於利。高價引進國外球員,國內聯賽有了看頭,能提高票房收入,但抑制了國內球員的發展,不利於本土球員的水平提高。各俱樂部急功近利,高價買來的都是進攻的組織者和終結者。結果,國內前鋒在場上“打醬油”,由純國人組成的“國足”就自然會“臨門一腳功夫欠佳”了。另外,砸錢使得球員在國內踢球高收入,影響他們走出去,球員得不到進修提高。不過,也不能把砸錢引進外援說得一無是處,進攻犀利的外援鍛鍊了本土的後衛和守門員,范志毅、孫繼海、鄭智等著名後衛的出現就不難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