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的三重境界

CFO的三重境界

多年以前,我看郭士納的著作《誰說大象不能跳舞》,其中提到,郭士納作為一個IT產業的門外漢,卻被選為拯救IBM的CEO,臨危受命之時,他只帶著兩個舊班底去就職,一個是與他搭檔多年的CHO,一個是與他搭檔多年的CFO。

大HR我能理解,畢竟去力挽狂瀾,選人裁人都需要有個專業懂行的搭檔。但CFO也那麼重要麼?我當年就有點不以為然……我認為,在當時IT專家可比CFO重要多了。郭士納就寫到,他才入職,就有個IBM老員工給他寫了封Email,說“真希望你能挽救IBM,不過你最好先搞懂主板和餅乾的區別。”——呃,郭士納上一份工作是在食品巨頭納貝斯克,生產奧利奧餅乾的。

嗯,正因為我那時絲毫不懂CFO是幹嘛的,所以後來我個人經歷上,吃了很大的虧。

這次很巧,阿里的傳奇CFO蔡崇信來湖畔講課,短短一個上午,就把CFO到底是幹嘛的講得十分透徹。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CFO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其實就是基本功啦。對於一家企業的財務狀況、收支平衡,有著充分的認識,然後能夠和CEO暢快的信息溝通,輔佐企業運營不在資金這件事上掉進坑裡。可以說,大部分活下來的企業,這樣的CFO還是具備的。

第二重,立即難了,甚至一多半企業的CFO不見得具備這樣的素質:風險管控。咦,聽起來這有什麼難的?不就是“踩剎車”麼?CEO踩油門向前衝,CFO幫忙踩剎車,別讓財務失控。嘿嘿,這麼理解只對了一半,蔡崇信對CFO的高明見解在於:所謂風險管控,最難的是幫助CEO下決心,拿著大籌碼去下注未來。

巴菲特有句名言,“別人貪婪時我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們貪婪。”合格CFO懂前半句,而優秀CFO在第二重境界裡吃透後半句——舉個現成例子,我猜美團王興很可能就有個好CFO,因為當年萬團大戰時,大家都很貪婪,而美團表現得十分“恐懼”,堅決不亂燒錢。而團購到了下半場,拉手、窩窩團等紛紛出現險情,大幅收縮之時,美團居然表現得十分“貪婪”,種種舉措開始進攻。

“機會成本”——是考驗CFO第二重境界的核心。一件事你做不做,不單純看這件事的收益,還得看“因為沒法做另一件事的而導致的潛在損失”,通俗的說就是你娶了馬伊琍固然很好,但就不能同時泡姚笛,非得兩個人都要,就會損失“好男人”的形象,導致演藝事業大大受損。

在第二重境界裡,一個懂得“恐懼”的CFO能幫你“活下去”,一個懂得“貪婪”的CFO才能幫你“活得好”,尤其是機會很多的時候,抓大放小,就成了難題。通常的CFO是偏謹慎的,可商業的機會,往往是30%把握去做的時候,贏才能贏大的。有50%把握,贏了也就是贏個小的。而80%把握才去做,基本上進去就發現已然紅海,不虧就是好事……100%把握?大概這種生意機會只有在夢中才有得賺吧。

幫助CEO去抓30%把握機會的,就是好CFO的責任。萬一輸了,是否輸掉底褲?可如果不賭,是否輸掉將來?固然最終拍板是CEO的責任,但沒有CFO的種種計算,怕是CEO下決心時也心慌。畢竟,再好的將軍也無法在兵馬糧草沒算清前發起總攻。

在阿里內部有句趣言,當馬雲做重大決策時,會問兩個人,一個是曾鳴教授,當首席戰略官說肯定不能做時,就真的不用做了,因為戰略上他已想通透;第二個就是CFO,當蔡崇信說可以做時,就可以放手一搏,因為他已算明白,這個風險值得冒,且輸得起。

而CFO的第三重境界,則是“資源調配”,這第三重和第二重的區別在於,所謂“資源”就不僅僅是指錢了。人力資源也是資源,物力資源也是資源,影響力資源也是資源,最大的資源(也是最緊缺的資源)則是高管們的注意力。即使在業務成熟期,甚至守業的部分,也存在著每天需要做決策,哪些仗該打,哪些仗該放手。舉個例子,當年YY崛起之時,騰訊不是沒看到,畢竟YY語音所切入的人群是遊戲人群,是QQ最核心的一部分業務,且YY也能沉澱出關系鏈,一般來說是QQ忌憚別人碰的——可為啥YY就在QQ的眼皮子底下成長乃至於壯大到上市呢?原因就在於當時的騰訊更忌諱微博的崛起,畢竟微博囊括全人群,也許能直接挑戰QQ的關係鏈,所以騰訊打YY的力量,就不是“集團力量”,而是“部門力量”。

如果時光倒流,我真想回到十幾年前我剛剛讀郭士納那本書時,告訴那時的我,“笨蛋!你應該好好學習郭士納這個正確的方法,每天把多多的時間分配給你的HR及CFO。作為老大,每天衝在業務的第一線固然重要,但如果你不懂資源調配,不懂機會成本,往小了說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往大了說一路狂奔後發現你只是個作坊,離真正的企業還差得遠呢。”

某種角度來看,一家優秀的企業,是一個CEO+三個COO的組合,除了一個“首席運營官”之外,CHO表面看是人力官,其實也是運營官,只不過是從人力運營角度思考業務運營。而CFO也是運營官,區別是更多站在財務資源分配方面思考業務運營——換個角度,如果企業的CHO和CFO不那麼透徹理解業務,可以說這家企業肯定沒前途。真正能成為CEO左膀右臂的CHO及CFO,最重要的能力是像CEO一樣思考問題,具體“份內雜活兒“反而幹得少,畢竟落地的事找人容易,而具備宏觀視野、輔助CEO做重大決策的專業人才,少之又少。

蔡崇信最後補充,有些企業在找CFO時很看重CFO與投資人的溝通能力,畢竟初創企業融資很重要呀。但在他看來,這種能力屬於“錦上添花型”,有則更好,沒有也無所謂,頂多再配個下面的有此能力的人唄。“雪中送炭型”CFO,說到底是考驗上面第二重和第三重境界,投資人最終投不投,還是得迴歸基本面,而基本面的好壞,CFO實在是能夠左右大局、舉足輕重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