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立法保障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南宁立法保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人的身體,那麼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無疑是隱藏在皮膚裡供輸能量的血管,它將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集於一體,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

2016年5月,南寧成功入選國家第二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並加快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截至今年5月底,已在佛子嶺路、長虹路等路段累計建成約51.56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但在建設中,也出現了諸如項目投入成本大、成本回收週期長、管廊使用費用難收取等問題,為此,南寧市人民政府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在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審議《南寧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條例(草案)》,希望能夠為管廊的規劃、建設和運營提供法治保障。

管線雜亂亟須規範

在南寧老城區,密密麻麻的線網在逼仄的樓棟間“穿梭”,新舊線網的積聚不僅影響市容環境,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

一面是城市“蜘蛛網”的“橫行無忌”,另一面,雜亂的線網也產生了不少“拉鍊路”。之所以叫“拉鍊路”,是因為城市道路經常因管線問題“開膛破肚”進行檢修,地下埋藏的管線多達十幾種,每當出現問題都需要經歷“挖路——填埋”的過程,道路像拉鍊一般不斷開關,給周邊居民生活帶來不便。

南寧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勢在必行。從2005年起,我市便著手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規劃和建設工作,並於2017年12月6日實施《南寧市綜合管廊專項規劃(2015—2030年)修改成果》。市城管局項目前期科科長朱竹江介紹,目前,南寧市已完成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編制,規劃年限從2015年到2030年。根據專項規劃,到2030年南寧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規模將達到247公里,其中2015年到2020年規劃建設177.9公里,主要分佈在鳳嶺北片區、五象片區、三塘片區等城市新區,以及結合舊城改造的江南片區。

部分管線“住進”管廊

截至今年5月底,我市已建成管廊主體長度約51.56公里,其中佛子嶺路、長虹路已有管線進入地下綜合管廊,鳳嶺北片區地下綜合管廊監控中心也於2017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

據瞭解,目前建好的管廊入廊率較低,運營維護成本較高。南寧城建管廊公司總經理劉保東希望通過立法的形式來保障管廊的正常使用。“立法可以規範所有管線單位在管廊建好之後一定要入廊,因為如果入廊率低則不足以支撐管廊的運營維護,同時也可以規範管廊的入廊費、運營維護費。”

因此,2018年,市人大常委會將《南寧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條例(草案)》列入地方性法規制定計劃,並由市城管局負責起草。但由於地下綜合管廊在國內仍處於研究探索和試點階段,特別是在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的規範尚未建立成型,我市管廊建設工作也還處於起步階段,這都制約著我市地下綜合管廊立法工作的展開。

加快建設和立法進程

今年3月,在經過廣泛調研、審議和論證後,《南寧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條例(草案)》出爐。

今年5月,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對《南寧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條例(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

《條例(草案)》規定,管廊建設採用政府投資、社會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投資相結合的模式;管廊的建設與城市的發展總體規劃相協調、與相關專項規劃相銜接。

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委副主任委員莫孝斌表示,將盡快把各位專家及委員提出的建議形成論證稿交送市人大常委會相關部門,加速我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立法,規範我市地下綜合管廊的規劃、建設、運營管理。

條條線網通管廊,層層立法保通暢。南寧地下綜合管廊立法工作的逐步深入,將為我市“管廊時代”的到來提供最可靠的法律保障,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步伐也將更堅定踏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