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玉露香:一條脫貧路 一個小康夢

一颗玉露香:一条脱贫路 一个小康梦

實現脫貧致富,歸根到底要靠產業支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之路。”

新一輪脫貧攻堅戰啟動以來,山西省臨汾師隰縣以玉露香梨(以下簡稱“玉露香”)為主攻方向,栽玉露香樹、打玉露香牌、謀玉露香事、造玉露香勢……以“一顆梨”穿針引線,深入踐行“一村一品一主體”和貧困村“五有”扶貧新機制,寫就了一個產業扶貧的好模板,托起了全縣8萬農民的小康夢。

解碼隰縣模式,探尋隰縣理念,總結隰縣做法,那就是帶領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關鍵要因地制宜選好產業、發展產業、做強產業,讓脫貧可持續,讓致富有支撐。

一颗玉露香:一条脱贫路 一个小康梦

01

一個量身訂做的戰略抉擇

隰縣,地處晉西呂南麓,屬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區,土地零散瘠薄,發展農業一直靠天吃飯,農民增收困難,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像個 “緊箍咒”一直扣在頭上。截至2015年底,全縣97個村8萬農業人口中,仍有建檔立卡貧困村79個,貧困人口1.5萬餘戶、3.9萬餘人。

上蒼好像一位會玩平衡的高手,給某一地域一塊“短板”,也就順帶給這一地域一塊“長板”。上蒼賦予隰縣獨特的“長板”:那就是海拔高、光照足、晝夜溫差大,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是國際、國內梨果專家公認的生產優質梨果的理想地帶。我國最古老的詩集——《詩經》裡就有隰縣種梨的記載。美中不足的是,幾乎村村都有的梨樹園子,或因品種或因管理或因銷售,並沒有讓隰縣農民從根本上擺脫貧困。

如何立足區域優勢,揚長避短?如何進行差異發展,錯位競爭?

面對巨大的現實和別無選擇的立地條件,隰縣縣委、縣政府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於2008年果斷提出:“力推梨果提質……對於梨果產業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一腳油門踩到底……”與此同時,玉露香以獨一無二的品質以及良好的市場潛力,被定位為:帶動全縣農民脫貧致富的當家品種和不二選擇。

戰略敲定了,政府的角色和定位也定了。那就是當好“服務員”,服務果業、服務果農、服務果商,服務整個產業鏈條,駕好轅、拉好車。

一颗玉露香:一条脱贫路 一个小康梦

02

一項驅趕貧困的特色產業

放眼遠望,山接著山,溝串著溝,塬連著塬……在這貌似貧瘠的黃土地上,卻是一番充滿無限希望的景象:山塬上成片成片的果樹蔚為壯觀,河川裡整齊劃一的密植園綿延伸展,一眼望不到頭的梨花如雪似海、噴香吐豔……

一顆玉露香究竟是如何演變成一項驅貧產業的呢?

特別是近三年來,該縣累計幫扶貧困戶2210戶栽植玉露香1.2萬畝。重點狠抓了“快栽”“快接”兩大環節。“快栽”即每年動員貧困戶新發展玉露香6000畝以上;“快接”即鼓勵貧困戶對品質低、效益差的老梨園進行高接換頭,每年改造4000畝以上。把玉露香為主的產業扶貧納入年度考核,把考核結果作為評價、使用幹部的重要依據。

與此同時,該縣加大產業信貸支持,對貧困戶發展玉露香小額信貸實行果園實體擔保,對梨果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收貯、加工、營銷所需貸款實行低息優惠;對新栽玉露香貧困戶免費提供秸稈還田服務、優惠提供苗木、地膜等物資;大力推廣 “企業+貧困戶”“公司+基地+貧困戶”“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政府+金融+企業+農戶+貧困戶”等模式,鼓勵龍頭企業建立股份合作的緊密聯結和梨果訂單、購銷合同等半緊密聯結,帶動貧困戶種梨脫貧、種梨增收;大力實施電商扶貧工程,通過創建“一碼兩站兩園”(隰縣玉露香梨二維碼追溯系統;隰縣玉露香原產地電商平臺網站、微站;隰縣電商眾創園、電商體驗園)電商扶貧運營模式,幫扶貧困戶好賣梨、賣好梨、賣好價。

推進脫貧攻堅,推廣“五有”扶貧新機制,有了拳頭產業,必須還要有強有力的帶動主體。只有拳頭產業和帶動主體相輔相稱,帶動主體主業突出,貧困戶才會“有業可從、有企可跟、有股可入、有利可獲”,在脫貧的路上才有保障、才有奔頭。

隰縣學紅生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就是這樣一個“嫁接”了玉露香產業的帶動主體。地處寨子鄉上桑峨村的這家合作社目前吸吶80戶農民入社,通過流轉農戶土地建起大棚32個,專業從事培育玉露香苗木。合作社實施五統一:即統一供種、統一操作規程、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簽訂合同、統一銷售,確保苗木出圃達標,年生產苗木達到了30萬株。

像馬志明、孟燕一樣,目前隰縣有723戶3772口貧困人群靠發展玉露香為主的梨果業,走上脫貧致富路。據悉,“十二五”時期,該縣梨果產業累計帶動5930戶12829人增收脫貧,預計到“十三五”末,梨果產業將帶動3264戶8601人脫貧致富。

一颗玉露香:一条脱贫路 一个小康梦

玉露香梨

一颗玉露香:一条脱贫路 一个小康梦

03

一條通往小康的範本之路

2016年完成了34個村、6598口人的脫貧任務,躋身全省脫貧攻堅第一方陣;2017年,完成了21個貧困村整體脫貧,8000口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5.6%下降到9.6%;2018年目標:全縣整體脫貧摘帽……

可以說,隰縣脫貧攻堅之所以能夠跑出 “加速度”,之所以脫貧脫帽能夠“有底氣”,一顆玉露香確確實實是起到了扛鼎的效應。同時,今天的一顆玉露香已不僅僅是隰縣產業扶貧的一個“助推器”,而且成為撬動縣域經濟躍升的一根“準槓桿”。

以梨為媒,助農脫貧增收;以梨為犁,深耕發展沃土。

從產業扶貧到產業開發,從產業開發到產業升級,近幾年隰縣總是想方設法圍繞玉露香做文章。縣委、縣政府連續舉辦八屆梨花節,連續舉辦兩屆採摘節,以節揚名、以節厚文、以節活縣;2012年,著手開建梨博園;2017年隆重推出“隰縣玉露香梨”區域公用品牌,以及《隰縣玉露香梨品牌建設白皮書》,著力開始打造集“過程臨管、質量保障、產品供應、渠道拓展”聚合一體的玉露香生態鏈,同年隰縣玉露香成功出口加拿大……

立足玉露香開發 “春色滿園關不住”,該縣催生了一大批謀梨人、研梨人、寫梨人、推梨人、繡梨人、選梨人、引梨人、種梨人以及“梨百萬”,玉露香不僅鼓起了果農的腰包,更成為隰縣一張最能拿得出手的“名片”,讓每一個隰縣人為之驕傲。

頂層設計、專業運營、多元開發,品牌賦能,隰縣發展玉露香的“心”依舊很大。今年3月,該縣縣委書記李亞麗鄭重宣佈,下一步隰縣將全力加快推進玉露香產業的標準化、品牌化、電商化和全產業鏈化,為促進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隰縣縣委、縣政府的“如意算盤”是:通過加速擴栽和高接換優,到2020年全縣玉露香總面積達到30萬畝以上,掛果面積達到20萬畝,總產達到4億公斤,產值突破24個億,確保全縣八萬果農人均收入3萬元,一舉實現小康夢。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可以想象出,屆時玉露香帶給隰縣果農和縣域經濟的又將是怎樣一番誘人的景象!

一颗玉露香:一条脱贫路 一个小康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