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想要保持長久舒適的關係,靠的是什麼?

侃人生百態

人與人之間想要保持長久舒適的關係,靠的是什麼?

人與人之間想要保持長久舒適的關係,靠西方心理學知識可不行,最終還是要回過頭來,靠正宗的中國本土關係學——儒學。特別是儒學當中的陽明心學。

我們知道中國儒學,講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它叫做人倫關係。

這種人倫關係,總共分為五種關係,叫做五倫,分別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這五種人倫關係,分別採用忠、孝、悌、忍、善這五種關係準則。

世界上所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可以歸為這五類。其中姐妹關係,包含在上述兄弟關係之中。爺孫關係,包含在上述父子關係之中。

這裡要注意的是君臣關係。

在孔子那個年代,君並不是指皇帝、帝王。因為那個時候沒有皇帝,沒有帝王,只有一國之主,稱為一國之君,簡稱國君。

所以這裡所說的君臣關係,並不是後來的皇帝與大臣的關係,而是指主人與僕人的關係、上司與下級的關係、老闆與員工的關係,等等。

當我們把人際關係的種類理清楚以後,接下去我們就可以分析,這五種關係如何長久友好的保持和發展下去。

還是用儒家的方法,那就是分別用忠、孝、悌、忍、善的方法。

對此,孟子是這麼解釋的:

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所以要忠;

父子之間有尊卑之序,所以要孝;

兄弟手足之間乃骨肉至親,所以要悌;

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外有別,所以要忍;

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所以要善。

具體地說就是,忠:為君的,要對臣子們以禮相待;為臣的,要忠於職守。

孝:為父的,要慈祥友好;為子的,要孝順尊上;

悌:為兄的,要照顧兄弟,為弟的,要敬重兄長;

忍:為夫的,要主外,為婦的,要主內;

善:為友的,要互相友善,要講信義。

用孟子的話總結,就是“五倫十教”: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


大宋心學課

世間難事有千萬,唯有與人相處最難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語言風格、待物態度、行事方式,當然也存在著不同的物慾情思。


這也應驗了一句話: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所以人和人的相處就變難了。但有時候我們又感覺身邊總有一些人讓我們很舒服,我們願意和他們交流、訴說、戲鬧、共事,甚至是無話不談。


並且這些人和你的關係就像一泉清水源遠流長,甘之若醴。


仔細推敲這些人之所以能和我們長久地保持舒適的關係。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投緣


"話不投機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


我們之所以能和某人長期交往,是因為對方表現出來的氣質吸引了你,通俗的說就是投緣。

你和投緣的人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心裡倍感舒服。可以說投緣是長期交往的前提條件。


二、信任


"信任是開啟心扉的鑰匙,誠摯是架通心靈的橋樑”。


與任何人相處,離不開信任。信任是一種有生命的感覺,信任也是一種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種連接人與人的紐帶。


信任別人需要勇氣,被別人信任需要誠信。


所以能和一個人長期交往並倍感舒服離不開信任二字,信任是人和人長期交往的必要條件。


三、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人與人相處要相互理解,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


無形中你的言語和行動裡帶著保護對方,偏向對方的因素。

你的這些表現對方都能感知,所以他感激你,親近你,覺得和你在一起,舒服輕鬆,願意和你長久的相處。


四、包容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我們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思維方式不同,辦事能力有大小,所以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去辦結果不同。


當你身邊的人好心辦了壞事,或盡其所能也沒能把事辦好。


這時候最好帶著一顆包容之心肯定對方的努力,感謝對方的付出,和對方共同分析事情的成敗原因,給對方提出合理的建議,鞭策對方下次把事情做的更好。


對方定會心存感念和你友誼長存。


五、關心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人是感情動物,需要同類的關心與照顧,在別人遇到不幸與困難時,能及時給予關心與幫助。


甚至是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的利益,哪怕犧牲的只是一點點,換來的將是“無限芬芳落盡,惟有綠樹依然”。


因為愛心紮根在人格的土壤裡,默默地奉獻著自己,也漸漸地壯大著自己。世人誰能抯擋愛與有愛之人,誰不願與有愛心之人長相伴,共和作。

朋友,機緣播下了的友愛、溫情的種子,我們用理解、信任、包容的美德去澆灌,友誼之樹生根、發芽、成長。


當這棵樹成長為參天大樹時,朋友間的歡聲笑語從大樹的枝枝丫丫中隨風散開,它們載著真情、載著舒心、載著和睦飄香遠方,使愛心常存,愛意永駐。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有句老話,相愛容易相處太難,戀人尚且如此,何況其他人否?還有就是現在年輕人,給父母在同一小區買房子,不住在一起,連父母與子女尚且如此,何況其他人否?人與人之間,保持長久且舒適的關係,主要靠三點:

一是保持安全距離,互補但不互相干涉。根據心理學理論,人與人之間都有安全邊界,不同的人敏感性不同,安全距離也不同。你可以測試一下,一個女性和一個男性靠近你,多少釐米,你會有緊張感。同樣的理論,在人與人相處中,同樣適用。比如,你和別人相處,就是再親密也要保持距離。這個距離,因人而異。這是第一條秘訣。

二是總有一方要大度捨棄,雙方都大度捨棄固然好,有一方也可以。人與人之間相處,很難做到利益增量共贏,往往都是零和遊戲,哪怕是分一個蘋果,你多了我就少了,你少了我就多了。所有朋友之間分手,基本都是歸結於利益。夫妻也好,朋友也好,同事也好,一對人相處好,總有一個人包容另一個人,總有一個人不計較,總有一個人要捨棄一點。只要雙方計較,肯定處不長。

三是彼此尊重,最好是平等關係,更好是有同樣的三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古以來就講究門當戶對。不僅僅是指經濟基礎上的平等,還指精神層面的對等。人與人之間相處最難的,就是你佔了我的便宜,我吃了你的虧。如果兩個人經濟基礎差距太大,要麼就符合第二條,總有一個人要大度和捨棄,要麼兩個人差不多。比如,朋友之間請客吃飯,也是講究禮尚往來的,追求的就是物質和精神層面上的對等,如果不對等,處久了就產生矛盾了。

綜上,人與人之間長久處得舒服,一是要有安全距離,二是雙方或有一方大度捨棄,三是兩者基本平等。以上三點是客觀的硬性條件,其他諸如包容、忍讓、知己、情商等等因素,都要服從服務於以上三點。


職場火鍋

人與人之間想要保持長久舒適的關係,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二點!

一,人在困難的時候少麻煩別人。這裡就包括了,人品與道德。想一想,我們誰都會有困難的時候,但是能不麻煩別人就別麻煩別人。

人的潛能是很大的,不要小事大事都麻煩別人,換個角色,自己也會煩。人千萬不要有依賴的習慣。那麼,一定要養成自強自立的風格。這樣朋友親戚跟你在一起,會很舒適。

正所謂:無慾則無所求!但是當你真的需要幫忙的時候,大家不用開口都會幫忙,這才是正常的關係,強求是沒有舒適感的!

二,富餘時多幫助別人。以上說了,誰都有困難的時候。有一個人,頭腦靈活,年輕的時候比其他同齡人富餘。在朋友困難的時候,經常出手相助,得了很好的名聲。

中年時,因為生意失敗,從一線城市回到三線城市做小買賣,僅僅能養家餬口。不到一年時間,受他幫助過的幾個朋友終於找到他,給了他從頭再來的信心與資金,重振雄風!

所以說,長久舒適的朋友是真誠換來的,不需要去強求,該來的遲早會來。有失必有得,舍與得是相輔相成的。保持以上二點,朋友之間就能長久舒適!


憶思古今

心理學家說過人生下來就是尋找關係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建立良好的關係,就是樓主所說的保持長久舒適的關係。

建立良好的關係首先需要從自己做起,不要去期待別人改變,從完善自己開始,要想想因為什麼您的朋友會因為和您在一起而舒適呢?

如何通過改善自我,而達到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呢?

首先需要學會放下自我,學會接納不同的人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文化。往往人與人之間不能夠保持長久舒適關係是因為經常發生矛盾,才逐漸的遠離,如何的避免矛盾就需要放下自我,放低自己,不要認為自己永遠都是對的,別人是錯誤的。

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關鍵在於尊重,尊重這個人往深了說就要學會尊重這個人的價值觀,和其背後的文化信仰。尊重的前提就是我上面說的放下自我,放低自己。承認自己“無知”的一面,就是說別人之所以和我們不一致是因為有一些我們“無知”的東西,因為我們不夠了解才排斥。如果我們有足夠的瞭解,也許會逐漸的接納這些不一致.當然接納也並不意味著放棄自我,迎合他人,這不算真正的尊重,真正的尊重是在保持自我獨特性的同時能夠接納他人和我們的不一致,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

其實尊重一個人就是要尊重這個人的價值觀,尊重這個人的喜好,尊重這個人的生活方式及習慣.而接納就是尊重的具體做法。

接納他人和自己的不一樣,尊重這種不一樣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礎。

另外一點,就是當矛盾出現的時候,要真誠的去面對,不要去逃避,要學會一致性非暴力溝通,要善於覺察自己的情緒,正視自己的情緒,我生氣了就是生氣了,合理的表達出來,比如:“你當眾揭我短,讓我覺得很沒面子,因為我需要受到大家的尊重,也需要你的尊重,所以我需要你下次如果對我有意見的時候,請私底下和我交流。”覺察情緒之後就要表達出來,對事情不對人,然後想想自己的需求是什麼,上面的例子就是我需要面子,尊重,再然後是提出自己的請求。具體溝通技巧可以參考《非暴力溝通》和薩提亞的《一致性溝通》。

當然也不排除一種特殊的情況,就是我們的價值觀實在無法相包容,這樣的話似乎也並沒有建立長久的關係,所以我們也要認識到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是朋友,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建立這種長久舒適的關係。

當然如果在交往的過程中,能發現彼此相一致的地方就更好了,其實即使不一樣也需要我們去尋找不一樣裡面一致的地方,去培養共同話題,共同的興趣點,並且保持長期的聯繫,因為有一些人如果長期不聯繫,慢慢的就會淡出我們的朋友圈,韋志中老師的《幸福干預》一書中有專門一項電話本技術可以運用。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相互之間的信任,相信自己相信夥伴,一些矛盾衝突也許是有其合理存在的一面,也許沒有誰會故意傷害你。保持一份單純,並以真誠相待,以善相待。信任和真誠是建立友誼的基礎。

就像電影《帕丁頓熊2》中那隻萌萌的小熊帕丁頓.布朗在被人陷害入獄後說的那樣:“露西嬸嬸說了,一個人再怎麼壞,也要好的一面。只要你善待別人,別人也會善待你.”

面對別人對自己的不理解,要做到孔子說的“人不知而不蘊。”理解別人的不理解。

總之,要想和他人保持長久的舒適的關係,首先需要學會接納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和文化信仰,做到君子和而不同,然後在交往的過程中學會非暴力溝通,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間的足夠信任,真誠相待,保持內心的一份單純,相信人性向善,在別人不理解的時候,要學會理解別人的不理解,做到“人不知而不蘊。”

並且儘量的找到共同的領域,多在一起做事情。保持一定的聯繫。

當然,如果價值觀和文化信仰實在是沒有辦法相互包容,也沒必要在一起建立這種長久的關係,不是嗎?

希望以上所述能夠給樓主一定的啟發。

周旭(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學員)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我高興18

人與人之間想要保持長久舒適的關係,簡單一句話概括:靠的是德行。

如果人與人之間是因為利益走到一起,那麼當利益不在時關係也就走到盡頭。

如果人與人之間是因為美色走到一起,那麼當美色衰敗時關係也就走到盡頭。

那麼,德行包含哪些呢?德行是指一個人的道德品行素質,(包括儀容、舉止、行為、作風等),做到處處與人為善,有一顆敬畏之心,謙虛、低調、和藹可親,不與他人爭名逐利。

在為人處世方面我們要做到:與朋友之間永遠保持一顆相見如初的心,與陌生人之間要像熟人一樣熱情,與親人之間要像朋友一樣保持距離。

綜上所述:人與人之間想要保持長久舒適的關係,自己就要有一顆厚德載物的心,處處與人為善,不與他人爭名奪利。


翔德媒

人與人之間要保持舒適的關係就必須相互體諒,平和地交流,不要干涉對方的私人喜好,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強加於對方。所以,人與人交往必須有一個初試階段。在這個初試階段中,對雙方的性格有所瞭解,對對方的價值觀、人生觀有所瞭解。在隨後交往的過程中,如發覺交往得不舒適,應及早和平疏遠,沒必要強扭在一塊。強扭的瓜不甜。


自然法則是真理

千言萬語,歸根結底,靠的是錢,僅此而已,有人或許能說出一大堆世俗大道理,故作深沉的哲學,但那也都是庸人的混淆,物質社會,金錢社會,利益社會,有錢可以不講道理,講道理的基本也都是沒錢的,這是亙古一理,我們承認不承認,願意不願意承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經講了3遍,靠的是錢,所以這種毫無意義的問答,其實很無趣,因為每一個人都知道,靠的是錢,可我們總是想麻痺自己,包裝自己,說出些其他的花樣來,自欺欺人,故作高深,有些問答,我可以寫得想論文一樣有深度,但這次的問答,我只想粗俗(真實)的回應,只是靠經濟上的“磨合”而已,沒有錢的人,普遍的個性上都是善良的,單純的,而這種性格,在這個殘酷且利益熏天的社會,是站不穩的,一個人的立場與身份,是這個先敬衣,後敬人的社會最基本的條件,忠言逆耳,我不會成為最佳答案,我也不想讓誰聽見,我只是在一個安靜的角落,以我非凡的經歷,與足夠的閱歷,和複雜的遭遇,輕描淡寫出這個世界的真理。


萬能的老劉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人的一生很難保持一段關係是長久舒服的,即使是夫妻關係,或者有血緣的親子關係。

第一,欣賞的眼光。以欣賞的眼光去接觸一個人的時候,總能發現他閃光的地方,這也是建立關係的第一步。

第二,共同的話題。人和人相處,除了日常的瑣事,一定要有共同的話題,在某一個時刻可以深入的探討。這樣會讓彼此覺得,對方的存在是有著特殊意義的。

第三,相互包容。不要刻意的要求對方一定要滿足自己的期待,用包容的心,原諒對方的錯誤和不足。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用心經營。當彼此的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不是一味的抱怨吵架,而是用心的去解決,讓兩個人的關係是螺旋上升的。

當彼此因為對方的優秀,不可或缺而相互吸引,並且積極解決出現的問題的時候,那麼彼此就會長久的思念對方,因為對方會給自己帶來舒適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