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五娘》不僅是潮劇和歌仔戲,更是閩南與潮汕深層交流的見證

雖然潮汕和閩南山海相連,但一山還比一山高,海外還有海相連,且分屬閩粵兩省,連通甚是費勁。

儘管如此,同比於閩南與閩東、莆仙的地緣優勢,潮州話與閩南話的血緣關係更近,甚至二者都同屬於閩南語範疇,這又是為何?

究其緣故,或許我們可以在《陳三五娘》中找到答案。

《陳三五娘》不僅是潮劇和歌仔戲,更是閩南與潮汕深層交流的見證

《陳三五娘》連環畫,中電版1982年1版1印

《陳三五娘》不僅是潮劇和歌仔戲,更是閩南與潮汕深層交流的見證

《陳三五娘》連環畫,黃石等繪

《陳三五娘》原名荔鏡記,是現存最為古老的閩南話、潮州話戲劇作品,其版本更替從明代至今從未間斷。

作為經典的閩南歌仔戲、潮劇劇種,陳三五娘在閩南和潮汕地區可謂人盡皆知,正如這兩種方言所特有的文、白讀系統,《陳三五娘》集合了古代閩南話、潮州話在文白讀的各類規則與現象,以至於未曾讀過書的鄉間阿嫲,在觀看該類地方戲種時也能夠在文白讀兩種方式中自由切換,而當地出世的黃頭小兒似乎天生的就具備識別閩南語與漢語的對照關係,這大概也可以體現出戲劇在語言教育與傳承過程中的重要性

《陳三五娘》不僅是潮劇和歌仔戲,更是閩南與潮汕深層交流的見證

歌仔戲《陳三五娘》VCD頁面

《陳三五娘》不僅是潮劇和歌仔戲,更是閩南與潮汕深層交流的見證

歌仔戲電視劇《陳三五娘》,葉青歌仔戲團

《陳三五娘》講述的是泉州與潮州共同的故事:泉州秀才陳伯卿(排行第三,又叫陳三)送兄嫂赴廣南與兄團聚,途經潮州,於元宵燈會與潮州美女黃碧琚(原排行第五,又叫五娘)相遇,彼此一見鍾情。因潮州林大鼻的阻礙以及黃父的貪財愛勢,陳三未能順利贏得美人歸。於是陳三喬裝磨鏡匠借打破銅鏡之機賣身為奴潛入黃府,用計智娶五娘,其中曲折耐人尋味,確實頗堪經典。

《陳三五娘》不僅是潮劇和歌仔戲,更是閩南與潮汕深層交流的見證

潮劇《陳三五娘》

從戲劇中,我們也發現,閩南與潮汕的民間交流在當時的兩宋時期異常活躍,百姓在兩地之間遷徙、從商並未有語言和文化上的障礙:

(一)陳三的兄弟陳伯賢早年高中進士,官至廣南運使,同時代的福建,文化之昌盛非其他地方可比。以進士論,泉州北宋進士366名,南宋613名;漳州稍少北宋78名,南宋188名;當時尚屬閩南的莆田最為厲害,北宋597名,南宋1078名。如此眾多的閩南進士,很大一部分都在廣東從政並最後定居其地,從而帶去了閩南的上層文化,如陳伯賢的同年進士,潮州知府便給予陳三不少的幫助。

(二)陳三化身磨鏡匠所需要的器具是由媒婆的老公提供的,而這位磨鏡匠卻是地道的泉州人,與陳三的書童小七也算沾親帶故,以至其女清秋也看上了憨厚的小七。顯然,泉潮之間在民間的互動也定然不少,更何況比鄰的漳州。

在今廈門海滄,當地仍流傳著外界所不知的《陳三五娘》人物片段。據說五娘之父黃九能乃龍溪縣三都毛穴廣社人(今海滄囷瑤村),早年從商致富,曾在滄江倡建石橋,名曰“黃公橋”,橋碑今尚存,後來黃九能移民至潮州從而成就了這部大作。

《陳三五娘》不僅是潮劇和歌仔戲,更是閩南與潮汕深層交流的見證

廈門海滄黃公橋,摘自泉州網

《陳三五娘》不僅是潮劇和歌仔戲,更是閩南與潮汕深層交流的見證

黃公橋殘碑,摘自泉州網

也正是這種民間百姓互遷往來,才使得從莆田、泉州,歷漳州,至潮州,形成了漸變的閩南文化區,在經歷了元兵南下乃至滿清入主中原,這塊東南沃土漸漸失去了往日頻繁的交流,各區域文化開始固步自封,各成一體,從而形成了今日莆仙、閩南和潮汕三大塊。

經濟文化最能改變生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此言誠不我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