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這裡安靜恬適,

這裡古樸雅緻,

這裡燈火輝煌,

這裡冷清淒涼......

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古香古色的建築,小橋流水的情景,蘇州園林式風格。這是成都市民第一次見到在中心城區,唯一利用活水資源打造的特色街區。

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冠以“成都清明上河圖”、“成都周莊”頭銜的成都龍潭水鄉在2013年4月26日開業。據當時開發商統計,開業頭三天保守估計湧入13萬遊人!

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媒體的報道這樣描述:這幾天,龍潭水鄉里的商家,尤其是餐飲的商家們簡直笑歡了。

一家豆花店老闆說,週日中午1點就已經賣光了所有食品。而另一家中餐酒樓的老闆,面對滿當當的大堂,忙得不可開交:“生意太好忙得沒時間統計這幾天的營業額了”。

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面對成都市民的熱情,相關負責人呼籲:“龍潭水鄉天天開放,市民們不用著急打擁堂”。

“不著急打擁堂”竟一語成讖。三年之後,龍潭水鄉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

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周莊古鎮的配置、20億投資的項目

龍潭水鄉投資20億元、經4年打造和建設,位於成都市成華區龍潭總部經濟城核心區域,佔地面積220畝,建築面積16.1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於周莊古鎮 ,是龍潭總部經濟城最大的配套項目。

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如今關門閉戶,只剩下悽清冷靜的街道,破舊的船隻,曾經的美食一條街只剩幾個空落落的小攤。

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短短3年,昔日繁榮不再,如今冷清至此。“成都的清明上河圖”龍潭水鄉的衰落背後,有著怎樣的深層次的原因,又是怎樣的大環境導致如今的局面?

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面對這個不可挽回的局面,業內專家紛紛提出不同的見解:

有人認為在這個悲劇中,最核心的問題出現在策劃環節。

第一,龍潭水鄉位於龍潭工業總部基地核心區,有類似剛需的市場支撐,可惜現在該區域還有待發展。

第二,龍潭水鄉主打的當然是成都及周邊城市的周邊遊市場,可是現在除了建築之外,文化上的混亂、業態上的空白,顯然低估了成都人的要求。

第三,龍潭水鄉號稱清明上河園(這個又是北方的、宋代的),可惜也看不到任何與之相關的內容,和《紅樓夢》一樣是個噱頭,而龍潭水鄉真正的文化靈魂是什麼。

第四,倘若學習《宋城千古情》,需要強大的市場支撐(外地遊客,旅行社),且與本土發生關聯(文化演出上的會客廳功能),而且需要投入巨大精力、財力打造演藝項目,難度也非常大,顯然龍潭水鄉走的也不是這個路子。

第五,不管景區再好,沒有內容,一切都是零,現在的龍潭水鄉確實沒有任何內容

第六,一個在成都城市核心地帶的重大項目,龍潭水鄉與成都、西蜀、乃至西南,關係甚微。

第七,如果這是一個飛來的、外來文化,它是否有落地生根的必要和可能,也就是說,在深圳世界之窗已然進入博物館的現在,江南水鄉從物理距離、文化距離、心理距離等角度,已經缺乏構成“魅惑”的可能了。

也有人認為問題出現在了操盤手這裡。

1、操作思路停留在旅遊景區運營上,缺乏旅遊地產和商業地產的思維;

2、沒有搞清楚旅遊地產或商業地產的核心,不能給老闆正確的決策提供支持;

3、定位不清,不準,只關注建築規劃,卻不知沒有商業、沒有靈魂的建築永遠就只是一堆鋼筋混泥土;

4、業態規劃混亂、招商能力差。不論是做商業地產還是旅遊地產,項目方向錯了,結果只能是悲劇;

5、不論是做商業地產還是旅遊地產,最最核心的不是區域位置,也不是建築,而是吸引人的亮點、留住人的核心、讓人走了還能不斷再來的關鍵;

6、玩概念的忽悠的時代已過去,現代商業市場,需要真正專業的團隊;

7、商業地產、旅遊地產快一步會死,慢一步也會死,快半步就會恰到好處,但這半步的把握需要基礎、功底、需要豐富的商業地產、旅遊地產從業經驗;項目沒有核心驅動力的主題和特色,東施效顰註定是死。

8、尊重市場規律,尊重專業,遠離忽悠、遠離費專業才是出路。

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中國農業新聞網粉絲突破50萬。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

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中國農業新聞網介紹: 中國農業新聞網是全國唯一一傢俱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 中國農業新聞網十分重視網站保護,中國農業新聞網.中國、中國農業新聞網.com、中國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網.中國、農業新聞網.com、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中國、農業新聞.com、農業新聞.cn等都屬於我們公司。對中國農業新聞網進行了很好地保護,使那些假冒中國農業新聞網的網站無地自容。

誰有思想,誰有發展思路,誰能讓企業騰飛,誰就會擁有未來。我們在農業互聯網行業辛勤耕耘近二十年,我們擁有含金量十足的國家發明專利,國家科技創新立項,以及未來農業互聯網的發展思路。中國農業新聞網的成立(包括對所有域名的保護)足以證明我們的前瞻,中國農業新聞網不靠收取費用運營到今天就足以證明我們的實力。2018是農業互聯網騰飛的一年,農業文化產業網絡媒體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上市,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正在行動~!

目前國家處於和諧共贏,共同發展的大時代。誰都知道依靠強權,單打獨鬥不可能擁有未來。希望有意合作、共謀發展的有識之士,拿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具體方案,共同把中國農業新聞網辦好,為我國農業發展出力,為我國農業互聯網發展出力。

20億投資文旅小鎮的死亡之路,更多的是在找死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