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面前甘願做小學生

“難得糊塗”歷來被推崇為高明的處世之道。只要你懂得裝傻,你就並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饒人。鋒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樹敵。功高震主不知讓多少下屬臣子招致殺身之禍。與領導交往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適時“裝傻”:不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不分時機不分場合的糾正對方的錯誤。作為一個人,尤其是作為一個有才華的人,要做到不露鋒芒,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不僅要說服、戰勝盲目驕傲自大的病態心理,凡事不要太張狂太咄咄逼人,更要養成謙虛讓人的美德。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凡是鮮花盛開嬌豔的時候,不是立即被人採摘而去,也就是衰敗的開始。人生也是這樣。當你志得意滿時,且不可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不可一世,這樣你不被別人當靶子打才怪呢!所以,無論你有怎樣出眾的才智,但一定要謹記: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國濟民的聖人君子似的,還是收斂起你的鋒芒,夾起你的尾巴,掩飾起你的才華吧。你不露鋒芒,可能永遠得不到重任;你鋒芒太露卻又易招人陷害。雖容易取得暫時成功,卻為自己掘好了墳墓。當你施展自己的才華時,也就埋下了危機的種子。所以才華顯露要適可而止。當今職場,此理亦然,與領導交往的技巧就是“故意裝傻”。這也就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反駁對方所說的話。其實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須要有很好的演技才行。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處,如果沒有掌握得恰到好處,反而會弄巧成拙。愚者和裝愚者是截然相異的兩種人。裝愚的,是“吵愚而內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不涉宗旨,無關大局,而“精”卻“精”在節骨眼上,事關一生命運。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是他的處世哲學。鄭板橋寫的“難得糊塗”字幅下,有他的一行款跋:“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這行款跋,當是鄭板橋對“難得糊塗”的解釋了,即對自己處世哲學的一種解釋。在現實生活中,“難得糊塗”仍然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一方面“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另一方面還要追求“難得糊塗”的境界。糊塗是職場中游刃有餘的最高境界。在一些場合,你不一定很聰明,但一定要清醒。不清醒就不可能糊塗,不糊塗你可能要身受其害。糊塗要的是“裝”出來的假糊塗,不能是真糊塗。假糊塗才是真聰明,能糊塗才是有修養。正事聰明些,小事糊塗些。正事有兩種:一種是單位的正事,如本職工作、領導交辦、工作重心等;一種是自己的正事,如品行、人格、薪水、職稱、待遇等等,對這些事都要清楚些;除此之外的事,可算是些小事,可以糊塗些。會上聰明些,會下糊塗些。開會屬於正式場合,每個人的言論都要有記錄,所以要清醒些,一些重大問題的表態一定要頭腦清醒,一定要想好了再說,表態要明確,說話要負責;會下屬於自由言論,言論可糊塗些,調侃的話不怕多,表態的話不怕少;玩笑的話可以多,議論的話可以少;被別人忽悠了甭著急,吃虧就是大便宜。不懷好意的奚落別計較;莫須有的造謠不攻自滅。工作聰明些,關係糊塗些。對自己的工作一定要清楚,事先有計劃,計劃要周密,實施要審慎,力爭每事不辦則已,辦則必成。要釘是釘,卯是卯,不能含糊,“大概、可能、好像”的話儘可能不要說。“差不多”、“下不為例”、“半途而廢”的事堅決不做;處理人際關係上,變數很大,非常微妙,還是做和事佬、模稜兩可少表態,不在背後議論人,稀裡糊塗些好了。班上聰明些,班下糊塗些。上班多辦正事,儘可能保持清醒頭腦;別人託付的事,堅決不要拖拉遺忘;自己答應的事時刻放在心上;領導安排的事,速辦速決;“不在狀態”的事,班上不做。下班言論放開,同事小酌話語偏多,稀裡糊塗些為好。認定的聰明些,未決的糊塗些。職場上會遇到許多事,對已經深思熟慮、想好的事,可表現得聰明些,提出自己的、有獨特見解的意見和建議來,放開手腳落實。對突發的事件、自己拿捏不準的事情,尤其是涉及同事、領導切身利益的事,要表現得糊塗些,不要輕易表態,等想好了後或者看看大家的意向再提出自己的意見來。男女間聰明些,同性間糊塗些。男女糊塗,職場大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想要在單位有所發展,要注意男女間的關係。否則,就會因小失大。

職場上的所謂聰明人,往往沒有好果子吃,甚至會增添他人對他們的厭惡。在職場要有領導面前甘當“小學生”的精神和姿態,再加上你的踏實肯幹,這些才是晉升的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