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四年,吃了一碗“母亲面”,我与面前的女孩定下终身

离家四年,吃了一碗“母亲面”,我与面前的女孩定下终身

81年底我离开家乡参军入伍。按照家乡的风俗“走时水饺,回时面”,母亲要包顿水饺给我吃。我对母亲说,还想着吃母亲做的地瓜面汤,母亲就做了,那是蛤蜊打卤的面。

其实,我不让母亲包饺子,也是因为家里的白面很少。那时生产队分了几个组,仍然是“大锅饭”的模式,家里没有多少白面。

到了部队后,母亲一直给我写信。母亲只有小学文化,写封信很吃力,字里行间知道了一些家乡的消息。母亲说凤妹常来家里,这姑娘她越看越喜欢。

凤妹初中前与我同学,我上高中时她就留在家里,帮着父母做草制品补贴家用。凤妹是村里长得最漂亮的女孩,我对她有些懵懂的眷恋,她对我的眼神中也能看出,有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直到我离开家时,我俩从来没有表白过,那个年代似乎男女间都是这个样子吧。

84年初母亲来信说,今年分田到户了,眼瞅着是个丰收的年头,以后白面可以当家了,再不用天天吃地瓜、苞米了,我有点不敢相信。这一年,也正是我最忙的时候,一边参加训练,一边准备考军校。熄灯号响了后,我都躲在被窝里,用手电打着亮儿,复习文化。

离家四年,吃了一碗“母亲面”,我与面前的女孩定下终身

故事示图

母亲来信说,没空就别写信给家里了,做好自己的事儿。

8月的一天,我如愿接到军校录取通知书,报到后的第一件事是给家里报喜。接到的来信却不是母亲的笔迹,是凤妹写的。她代替母亲,说家里的小麦收了不少,我再回家时就有白面饽饽吃了。

凤妹在信中说,母亲眼有点花了,让她代笔希望我不要介意。她说我上小学的妹妹,在乡里供销社的父亲都很好,让我不要挂念。

军校的学习训练生活非常紧张,当年春节没有放寒假。直到第二年暑假我才回到阔别近四年的家乡。

让我怎么也没想到的是,我一进家就高兴地喊着:“娘——”却再也没有了娘的回音儿。

父亲告诉我,娘走了一年多了!

离家四年,吃了一碗“母亲面”,我与面前的女孩定下终身

故事示图

母亲临走时,一再嘱咐谁也不许把她的消息告诉我,不能让我请假回家,还让凤妹代笔给我写了一封封书信。

跪在母亲的坟前,我用手抓着土,真想把母亲从地里找回来,凤妹下了死手,才将我拖回了家。

母亲走后一年多,小妹上学都由凤妹照顾,一日三餐来家里给妹妹做饭。我俩还没有明确关系,她一个姑娘上门儿,那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有一天,凤妹做了地瓜面。这种面是用擦板架在烧开的锅上就着热气儿擦出来的,她这个年纪没人会做呢。

当我端起面来,喝了一口时,我的泪突然不止不住了。这种面我吃过无数次,母亲做的味道我一吃就能品出来,可凤妹做得几乎与母亲完全一样。

凤妹喃喃地对我说:“婶子在的时候,常跟俺提起你最爱吃这一口儿,这几年婶子为让俺学会她的手艺,每次做面都让俺动手,直到婶子吃着说分不清谁做的了……”

这一碗面,我懂得了母亲的心思了,她是想着让我娶了凤妹啊。

我郑重地站了起来,身上没有要紧的东西,就从行李中找到一颗红五星,那是我曾经戴过的,那时已经更换了式样,但我一直收藏了一枚。

我对凤妹说,我没有值钱的东西,这颗红五星是我珍爱的,我把它送给你,就算我对你一生的承诺吧,我要与你白头到老!

凤妹接过红五星,问我:“你走的那年,知道我站在石人山上送你了吗?”她说的山,是我去报到的路上,离家五六里路,我真的不知道她默默地送过我。她一说,我也知道了凤妹心里那时就有我。

离家四年,吃了一碗“母亲面”,我与面前的女孩定下终身

故事示图

后来,凤妹成了我孩子的娘,跟着我随了军,一直支持我在部队干了十九年。

这一晃,我们都快六十的人了。凤妹问过我,“不后悔娶了个农村婆娘?”我说没啥后悔的,能娶到你不仅圆了母亲的梦,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啊。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若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