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上市並非中國科技企業的終點,或恰恰是一個起點!

“走出去”上市並非中國科技企業的終點,或恰恰是一個起點!

對於這些可能迴歸A股的企業,“走出去”的上市更像是他們多年之前找到的一個休憩之處,而在新目標出現之後,已經進入壯年期或穩定期的他們,也有更強大資本實力來面對新的資本環境,正如丁磊所說,“我會把在海外資本市場學到的先進經驗全部帶回國內”。

從愛迪斯企業生命週期的理論來看,企業上市充其量也只能算作青春期。所以,走出去上市,並非中國科技企業的終點。中國科技企業在翻越過上市這座大山後,仍面要對面諸多意想不到的變數,而這些變數,可能是一場新徵程的起點,也可能是一場狂歡後的爛攤子。

2012年,阿里巴巴在港股私有化退市,馬雲給出的理由是:將阿里巴巴私有化,可讓我們免於承受擁有上市子公司所需面臨的壓力,能夠制定對客戶最有利的長遠規劃。2015年,在海外上市的人人網私有化退市,2016年,奇虎360宣佈私有化完成,從紐交所退市……

從上市到退市,這些公司接到過資本市場的橄欖枝,同時也受到過低估和業績期望的重壓。但退市並不一定意味著失敗,有些時候這種無奈和妥協反倒可能幫助公司贏得更有前景的未來。

“走出去”上市並非中國科技企業的終點,或恰恰是一個起點!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有部分企業的管理團隊抱有“上市即終點”的想法,在接受資本市場的友好沐浴後,或功成身退,或告老還鄉。

這種想法要不得,對科技企業來說,生命力在哪個節點煥發第二春不得而知,那些已經或者正要準備“走出去”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應該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即“如何藉助國外市場強大的資本關注度和助力獲得長足的推動力,從而使自己的肌肉越來越發達”。

“走出去”上市並非中國科技企業的終點,或恰恰是一個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