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石頭碧潭——兒時的水上天堂

那是“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

童年往事石头碧潭——儿时的水上天堂

石碧潭又叫碧潭、壁潭,位於平江縣城老城東門外,“碧潭秋月”為平江古八景之一。碧河兩岸風光旖旎:西岸是懸巖,有由墨綠色的涼粉子藤掩映的土紅色巨大如刀斧削直的巖壁。巖高約6丈,有突壁之險,此地方人稱之為“巖上”。東岸是一片板栗園,有一人抱不盡的百年大樹上千株。夏日行走其間,涼蔭十足、“知了在大樹上聲聲的叫著夏天”。陽光從樹頂直射時,帶沙的地面上落下星星點點茶碗飯碗大圓圓的光斑,如夢如幻很是好看。秋季板栗熟了,"獅子開口“,刺球炸開的褐紅色的板栗子隨風稀稀落落落在約兩三個足球場大小的地面上。此季節是群孩必至、不怕被抓的一年之中不可多得的快樂時光。撿板栗時,先脫下長褲,褲口打結立成雙腳袋,有時一次可檢到兩三斤炭子(脫離刺球外殼的板栗子),有小半褲腳,但風險極大。若抓送到農場隊部便會押送到學生家中,找家長罰錢是常有的事。免不了受父親一頓好打。最怕的是押送學校,遭全校點名、寫檢討、罰站、扣品行分。不過作“案”時間大多是放學以後 或星期天,送到學校啟師附小時,老師多已離校,有時只剩守門的掛面鬍子仲佬子。抓我們的人只好在我們頭上擦幾個“鱗甲子”(指用指關節成九十度角敲打腦殼),也就不了了之。但抓到的概率極低,平時大多是把褲袋叉在頸上跳河踩水而逃,後面響起“細伢子快打轉!我不捉你了!莫浸死噠!!!”小屁股們唯恐有詐,無人回頭,徑直游過去,技高者踩水過江頭、頸、頂在頭上的褲袋不溼。岸上人稱“咯夥細鬼崽真有本事!”殊不知此技從七歲開始,拜師學藝已練三年有餘,各種泳法已有相當基礎。大師傅是雙目失明的三十多歲的以靠水中捉魚捉龜捉蛇捉蚌賣錢為生的唐捧,街上人叫他“捧癲子”。唐捧技冠全縣,可潛入九丈長繩打不夠的石碧潭底,捉在巖底穴中砌塔起堆的烏龜及與之結義在一起的“蛇盤龜塔”的水蛇。唐捧為駝背,一身漆黑,最怕人喊“黃巴老鼠來噠!”常回敬:“要死呷!鍋蔸呷!絕代呷!”,為縣裡水中一怪。大人們說“唐捧是蛇變的,所以怕黃巴老鼠。”我們小孩只是聽,誰也不知真假。

拜唐捧為師很簡單,幾個小孩湊錢請唐捧到犁頭咀上去的三升閣麵館吃碗三鮮大面。我們小孩是吃不起的,只是半流口水坐看師傅“唆”得有滋有味。吃完麵,唐捧把幾個小孩的臉、腦殼一一摸了一遍,問清姓名、父名、住址,然後在頭上摸三下,便算收徒了。那時已解放多年,不興下跪,就是下跪了師傅也看不見。師傅技術了得!功夫過 人,可在水中“博氣”,一個小時不出水面。

童年往事石头碧潭——儿时的水上天堂

石碧潭江面就是由淺到深的我們的水上大課堂。大約三百米的江面用直徑上寸的棕綯繩、長鐵鏈串起,將五十多支約丈的小船,船頭向南,橫江連起來。船上面直鋪滿由三寸左右兩米多長的厚木方跳板,東西向搭在船與船之間構成橋面。我們就在這小有搖擺的浮橋旁,靠一排浮橋依託學各種技法。自然,每次都帶點茴餅法餅或炸麻它枯糖之類的果子去孝敬師傅,向師傅學打響水刨雀(兩腳打水,雙手往後劃)、跳水、踩水(只露頭,雙手上舉,雙腳用力靠水的反作用力在水中用死勁踏步前行)、仰泳、潛泳、蝶泳、蛙泳。師傅雙目失明但機智如神。實戰是去東岸撿板栗,追兵來時,水中逃逸。水上功夫還有一大用場是河上撿魚。遇上有人用土炸彈在河裡炸魚時,踩水去撿飄滿江面如金葉銀葉又浮又溜滑,半死半活的鯉魚、鯽魚、灘子魚.......捉到的魚便直接放進紗背心裡,沙背心下口當然是紮緊在褲裡的。若捉到上斤的大魚便用食指扣住魚鰓送上岸。有時,可搞到兩三斤,自然是吹著口哨歌“得勝回朝”......

童年往事石头碧潭——儿时的水上天堂

訓練兼表演之一是從浮橋船頭上跳水!小孩大孩各顯神通,有蛙躍式蹬腿入水的,有正面雙手高舉弓身直落入水的,有背對水面翻空心跟斗入水的,有轉體360度空翻入水的……入水以浪花小、聲音小為佳,以悄然無聲,浪圈尺許為高手。常引起過橋者駐足觀望。

夏日傍晚橋上乘涼更是一大樂事。睡在浮橋上聽晚風輕輕吹過,江聲起伏,望著月亮跟著大哥大姐們唱“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喲,為什麼旁邊還沒有云彩?我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喲,你為什麼還不到來喲喂……”這些其實自己並不懂的情歌。童聲如鈴,飄蕩在石碧潭清涼的月色裡,其意幽然,平添了碧潭秋月的品味與美麗。過橋的大人們說:“伢細的聲氣好,‘點嗎大'唱情歌,他曉的個鬼”。但小夥伴們並不在乎,歌聲更加嘹亮......

“記得少年騎竹馬,轉眼便是白頭翁”,回想起來真是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快快樂樂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