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润桥与摩崖石刻║许建平

拜谒老祖、四祖和五祖后,梅兄告诉我,在黄梅与禅宗有关的文物、典故出处还有不少,最值得一看的是灵润桥及桥下的摩崖石刻。这样,我们把黄梅之行的最后一站定在灵润桥。

灵润桥与摩崖石刻║许建平

灵润桥也叫花桥,老百姓称为“过路亭”。该桥位于黄梅四祖寺破额山出水口的石鱼矶上,也就是寺院停车场前缘的龙头石悬崖之巅,这里是破额山南坡诸水汇聚幽黛河出山之锁口。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由四祖寺住持祖意禅师募缘修建而成,至今已有近670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每年梅雨之季,山水倾注,犹如黄龙直泻崖下,出入山路即被阻隔,乡民从鲁班亭绕道寺院背后翻越青龙岭避河而行,乡民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既艰辛又危险。四祖寺住持祖意庭柏禅师想必是发善心,急乡民之所急,募缘建造石拱巨桥,该桥为单孔纵列发券,由桥梁石、拱石、券脱石等条石砌成,两侧平铺十八层桥石,上建廊式长轩,两端设高大的五花山门,桥拱内侧东壁上镌刻有建桥记事铭文,分布于8块拱石上,铭文为“石桥初剏(创)至正庚寅年,二月攻石,至本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毕立”等文字。

灵润桥与摩崖石刻║许建平

灵润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当地乡民出行难的问题,也方便了四方香客敬香祈福。我想,四祖住持之所以把桥取名为“灵润”,大概就是:灵,上天灵气;润,润泽众生之意吧!几百年来,当地乡民从其感受出发,干脆直呼“其名”:过路亭、歇脚处等。可见,受众者,感受的是桥的功能;建桥者,献出的是那份仁心。这似乎也充分体现了佛教的基本理念:广结善缘,普度众生。

灵润桥与摩崖石刻║许建平

来到灵润桥,站在桥头,往下俯瞰:西涧流水幽如镜,水花在巨大的花岗岩体上跳跃奔腾,飞珠溅玉,形成迂回三迭的碧玉流瀑布,经石矶直泻深壑,构成“瀑布岭头悬,碧空垂白练”的壮观景象。正当我们欣赏灵润桥下石矶流水瀑布时,梅兄指着桥下占地约一千平方米的石矶说,桥下有古摩崖石刻群,多为唐代至清代文人骚客的题咏书刻,楷草隶篆应有尽有,现在不是雨季,水流较小,摩崖石刻就露出水面了,他问我们是否有兴趣下去看一看。听说桥下有摩崖石刻,我们来了兴趣,说必须下去看看。于是一行人从桥头的坡旁下去,脱了鞋袜,越过溪流,到达石鱼矶,以“碧玉流”摩崖石刻为中心的二十余幅石刻群,立马呈现在眼前。从单字到诗文石刻令人眼花缭乱,其文体形式大多是古代官员、骚人雅士即景唱和,咏景寓情,勒石留名。其中尤以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书“碧玉流”石刻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诗刻最为珍贵。真是法书美文,与桥同辉。不禁感叹:水流长,长流水,美文美图留人间。

灵润桥与摩崖石刻║许建平

返回武汉途中,大家认为不虚此行。张兄说,桥是“便民桥”,诗是“言志诗”。梅兄说,不入凡尘即为仙,悟到深处亦自然。我说,心若有禅,处处是道场,时时可参禅;心若无禅,大雄宝殿可禅否?所以,黄眉山人认为:石上可参禅。这真实道出了参禅者的境界!

灵润桥与摩崖石刻║许建平

乡野黄梅她立足黄梅,服务大众,传播文化,记忆乡愁,搭建桥梁,服务经济发展。《乡野黄梅》由乡野黄梅文化传媒承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