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特種部隊

勃蘭登堡部隊(世界上第一支特種部隊)

勃蘭登堡部隊(德語:Brandenburger)是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特種部隊,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特種部隊,建立於1939年,解散於1944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1938年底,應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的要求,德國諜報局二處開始徵召一支特種臨時小分隊,小分隊的成員要求是自願加入,徵召這支小分隊人員的工作是在絕對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他們的早期活動迄今為止還是一個謎。這隻小分隊就是後來的勃蘭登堡部隊。

二戰德國特種部隊

加入勃蘭登堡部隊的一個先決條件是至少能流利的說一種外語,招募來的人員能說多國外語的這一背說明了第三帝國的野心。可以說歐洲所有的國家,沒有勃蘭登堡隊員不熟悉的。勃蘭登堡部隊招收的人員必須屬於德意志民族,這些人生活在帝國的境外,住在東歐的德國人能說捷克語、波蘭語、烏克蘭語、魯塞尼亞語,還能說這些地區的特有方言。住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德國人能說愛沙尼亞語、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芬蘭語、俄語。其他的勃蘭登堡隊員來自這樣的家族,他們曾經在南美洲和非洲的德國領土上進行過殖民統治,他們除了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外,還能流利的說當地的方言。一部分勃蘭登堡隊員能說多達六種語言,少部分人甚至能說一些鮮為人知的語言,如藏語、阿富汗普什圖語。

作戰情況

波蘭戰役

1939年的夏天,勃蘭登堡部隊已經組建了,幾個能說波蘭語的志願小隊,它們合併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叫做埃賓豪斯的戰鬥群,規模相當於一個營的建制。

入侵波蘭的前幾天,這些人兩、三人一夥,偽裝成採煤工人和其他工種的工人,開始遛入波蘭,滲透到西里西亞的礦區,工廠和電廠,而西里西亞是波蘭重工業的中心。希普爾領導下的其他人員於8月31日晚穿越邊界,駐紮在維斯杜拉河沿岸的橋邊,這條河流是橫穿波蘭中心的主要通道。到9月1日清晨德國軍隊大規模入侵波蘭時,埃賓豪斯戰鬥群已經控制了戰術上十分重要的維斯杜拉河上的橋樑和佔領了西里西亞的一些完好的工業設施。埃賓豪斯戰鬥群為機械化部隊的快速行進鋪平了道路,對於戰役的勝利功不可沒。

德國官方對於這次閃電戰入侵波蘭的記載裡沒有提及隸屬於德國諜報局的這隻特種部隊。實際上授予他們鐵十字勳章的提議也遭否決,這主要是因為在這隻特種部隊採取行動時,德國與波蘭之間並沒有進入戰爭狀態。但是,儘管希普爾的部隊沒有得到公開的承認,他們發揮的作用在統帥部卻是有目共睹的,因而軍事諜報局局長威廉·弗蘭茨·卡納里斯決定讓這支部隊正式加入德國諜報局。1939年10月15日,這個特種部隊的第一個組織建立起來了,叫做特種任務訓練與建設第800中隊。它的總部設在普魯士的老城勃蘭登堡,這個組織也因此而得名——勃蘭登堡部隊。儘管受德國諜報局的控制而不受正常系統的領導,勃蘭登堡部隊不是職業的特務和破壞分子,而是武裝部隊穿軍服的人員,是因為具備專門的特長而招募來的,為執行特種任務而接受訓練。他們的任務由最高統帥部決定,他們被派遣到具體的部隊執行特種任務。

閃擊西歐

1940年4月6日,當時一個說丹麥語、穿著丹麥軍裝的勃蘭登堡排佔領了跨越小貝爾特海峽的一座橋樑,為德國軍隊入侵挪威掃清了道路。一個月後,一隻附屬第六軍的勃蘭登堡小分隊為該軍進攻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鋪平了道路,而對這些國家的進攻標誌著西線戰役的開始。

5月10日凌晨2時,威廉·沃爾瑟中尉及其他八名勃蘭登堡隊員假扮成三名荷蘭警察護送六名被解除武裝的德國軍人,他們跨越邊境進入到當時仍處於中立的荷蘭境內,步行三英里來到亨那普鎮。那兒豎立著他們要佔領的目標:一座跨越馬斯河的鐵路橋樑,這座橋樑是通往荷蘭的西部必經之路,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荷蘭人預見到德國人可能會進行攻擊,因而在橋身上裝上了炸藥,並有一個小分隊守衛橋樑,只要一見到德國的火車開過來就引爆炸藥。然而,他們見到沃爾瑟一小夥人並沒有產生懷疑。3名身著軍警制服的勃蘭登堡隊員徑直走到了位於河東岸的警衛房,迅速的制服了哨兵。與此同時,他們的“俘虜”蜂擁衝上鐵路橋,迅速的切斷了引爆線。幾分鐘後,第一輛德軍的裝甲列車隆隆的從橋上開了過去,緊隨而來的是運送步兵的貨車,他們暢通無阻的開進了荷蘭,從而為德軍從北翼長驅直入比利時和法國奠定了基礎。

那天,同樣的情形沿二百英里長的前線到處可見。但是勃蘭登堡部隊的行動也並不是處處獲勝。在馬斯河沿岸的奈梅亨,勃蘭登堡部隊的特種任務第100步兵營被荷蘭軍隊打敗,遭受的損失慘重,荷蘭士兵,又將兩座重要的橋樑炸燬;對萊茵河阿納姆段橋樑實施的進攻也以失敗告終。但是從全局看,德國諜報局的記錄“計劃要奪取的61個目標,成功的獲得了42個,並轉交給緊接而來得部隊。”而且這一回,統帥部和第三帝國高層對勃蘭登堡部隊作出的貢獻不再是熟視無睹:參與戰鬥的600人中,有3/4的人獲得了鐵十字勳章。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感到十分的滿意,他命令把特種任務訓練與建設第800大隊擴大到團的建制。

東線戰役

二戰德國特種部隊

戰鬥中的勃蘭登堡部隊

對蘇聯實施進攻的前幾個月裡,德軍不斷獲得勝利,而勃蘭登堡團始終戰鬥在最激烈的第一線。不到幾天的時間裡,勃蘭登堡團的小分隊佔領了古老的軍事重鎮普熱梅希爾,這個城市是公路與鐵路的重要樞紐,進而又佔領了另一個重要的鐵路樞紐利沃夫。其他的小分隊在北部攻佔了德維納河上的幾座重要的橋樑,挫敗蘇軍的多次反攻,死守住這些橋樑。在南部,勃蘭登堡團的一個特種營和代號為夜鶯的烏克蘭民族分子一起滲透到節節敗退的蘇軍行列裡,抓獲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的保安警察,營救烏克蘭人士,這些人原本內定是要處決的,因為他們是德國人潛在的幫兇。勃蘭登堡團的隊員乘座突擊舟和滑翔機先行在愛沙尼亞沿海的兩三個島嶼上登陸。在整條戰線上,進行遠距離偵察的勃蘭登堡排,身著蘇軍服裝,帶上所必備的文件甚至是家中的來信,開著蘇軍的卡車,由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的人帶路,深入敵後幾百公里的地開展活動。

勃蘭登堡團的戰士們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英雄事蹟,年輕的戰士們行進在凱歌進行曲中的最前端,得到的獎章和官方的嘉獎比國防軍別的任何一支部隊都要多。勃蘭登堡團得到了第三帝國高層的充分肯定。 到1942年秋天,勃蘭登堡部隊已擴大到師的建制。

海獅突擊隊(納粹德國特種部隊)

德國是世界上組建特種部隊最早的國家之一。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入侵捷克、閃擊波蘭、突破馬其諾防線等每次戰役,德國特種部隊--海獅突擊隊屢屢擔當先鋒角色,是法西斯魔頭希特勒的鷹犬。

二戰之後,聯邦德國重新組建了一支專門對付恐怖分子的第九邊防警備隊。這支部隊脫胎換骨,戰功卓著,維護正義,在國際上被譽為反恐怖“精悍之旅”。 兇猛的“海獅” 德國柏林西部的溫施尼格兵營,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 在牆壁高築的營區訓練場上,一隊身姿強健,臉龐塗滿化裝油膏的軍人,正在龍騰虎躍的訓練。這群目露兇光,手持“克虜伯Ⅱ型”速射衝鋒槍的大漢,全部是身高1.8米以上,並且筋肉強壯,勇如天神。

二戰德國特種部隊

德國是世界上組建特種部隊最早的國家之一。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入侵捷克、閃擊波蘭、突破馬其諾防線等每次戰役,德國特種部隊屢屢擔當先鋒角色,是法西斯魔頭希特勒的鷹犬。二戰之後,聯邦德國重新組建了一支專門對付恐怖分子的第九邊防警備隊。這支部隊脫胎換骨,戰功卓著,維護正義,在國際上被譽為反恐怖“精悍之旅”。 兇猛的“海獅”德國柏林西部的溫施尼格兵營,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

這支隸屬國防軍軍事情報局的突擊隊,隊員全是在國防軍服役2年以上的“優秀”士兵。二戰期間,納粹德國號稱大獲全勝的每一次戰役,都有“海獅”突擊隊參與,而且屢屢擔任戰役前鋒的角色。但在當時,小群突擊隊戰術還遠沒有受到軍事家們的關注,世人注目的話題是強大的空軍集團,寬大正面上的集群坦克,潛艇海戰中的狼群戰術。唯有這次戰爭的兩家死對頭英國和德國萌發了突擊隊的特種戰鬥思想。

英國陸軍上將柯克·阿爾曼德訓練了SAS特別空勤團和聞名世界的“哥曼德”特種突擊部隊。而德國軍事情報頭子卡納里斯海軍上將則秘密徵募訓練了“海獅”突擊隊。“海獅”突擊隊由3名軍官和150名士兵組成,隊員除進行一般正規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正常訓練外,重點訓練機降、傘降、獨立和分隊野戰戰術,以及敵後對戰略目標進行外科手術式突襲。

卡納里斯深信他手中的“海獅”是納粹德國無敵鐵騎中最兇猛、尖利的先鋒,而且是最秘密的一把“撒手鐧”。因為卡納里斯出身海軍,因此他將突擊隊命名為“海獅”。這的確是他豢養的一群兇猛的野獸。而尤其值得誇耀的是這個突擊隊的隊長,被認為是納粹德國首席殺手的馮·迪特里希少校。

馮·迪特里希生性瘋狂,以見血為樂,曾多次執行秘密突擊行動,是刺殺、破壞、爆炸與狙擊專家,並且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是一個天生的逃脫專家。因此,他雖身經百戰,九死一生,至今仍然出入於疆場之上,沒損一根毫毛。卡納里斯把他封為“帝國血魔”。

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不僅僅兇殘暴虐,同時他又有豐富、博雜的知識,是工程、通訊、建築方面的行家裡手,且精於醫術,同時還會俄、法、英、意、西班牙等五種外語。在戰前,他還寫過一個小型話劇劇本,在不萊梅劇場上演過三場。這麼一個文武皆通的殺手,自然深得卡納里斯的寵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