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卸下旧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法

清空,卸下旧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法

有所得必然有所失,如果我们不能卸下,便很难承载。当然,这里的卸,并非卸下责任与担当,而是卸下杂念、执迷、贪婪、狭隘。

清空自己,才有空间储备学识、经验;超越自己,才能站在新的高度去俯仰世间,理解众生。

很多人不能清空、不能超越自己,就会被眼前的现象所局限。

眼界和思维决定人生宽度与深度,我们要不断卸下旧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法,只能这样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获得新的知识和力量,这就是修行。

清空,卸下旧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法

我认识的许多企业家都读过《金刚经》,他们的书架上摆放各种版本的金刚经。觉得读完后的收获只有“空”,对实际生活并没有多大帮助。

这是很多人对《金刚经》的不解,也是《金刚经》博大精深的原由。

实际上它是一部能够教人致富的书,更确切地说,它是一部“发财经”。

为什么这样说?《金刚经》蕴含的是“不二”的思想——以超越财富的高度来看待财富。

大凡是读懂《金刚经》的企业家都是乐于布施的,比如陈鸿道、刘长乐,他们越布施越富有。

清空,卸下旧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法

了解任何事物都要超越相。

我们经营一家企业,首先要管理众多员工,而每个员工的性格、状态都不一样,我们不能依着自己的性子来。

否则会出现对这个不满意,对那个不满意,今天想开除这个人,明天想开除那个人的状况。长此以往,身边就没有了可用之人,只能徒留自己孤单怅惘了。

如果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一直这样被自己的狭隘和他人的不足而左右,就无法做到超脱。卸下这些情绪,才能有心胸包容他人。

每个人都有问题,都有缺点和不足,“人至察则无徒”,懂得包容才能人尽其才,为自己所用。

清空,卸下旧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法

也许有人会疑惑,如果人是空幻的,事业是虚幻的,万物如泡影,那努力工作有什么用呢?

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只看到了其中的消极思想,却没有认识到深层次的积极态度。

当人不受外界的东西所左右,产生的眼界、思想和行为就会进入一种大格局的境界,有这样境界的人,才有力量去承载,如同大海承载百舸千帆。

没有这种境界的人稍有些钱、稍有成就便忘乎所以,觉得自己了不起。

有思想、有境界的人即使成了世界首富也照样谦虚低调,从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他们只是以事物存在的规律去对待生活与生意,但是他所能创造的价值与收获的财富远远超过前者。

这种境界的生起,一定是建立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的观念之上。

清空,卸下旧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法

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心量太小,对某些东西太在意。

当我们的内心装满各种执迷之物,又怎么能承载新的东西呢?

因此我们要时时卸载与清空内心的“垃圾”,就好像我们用的电脑、手机,唯有如此才能运行得更快,才能重新承载更有利于我们的软件。

如果不能卸下,就不能扛起来,道理很简单,重要的是践行。

你的心中又有哪些垃圾被等待清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